我写的“初春雨”
四月的风,轻轻地吹着窗前那一串风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今天是清明,南方的习俗,盛行在这踏青的季节去祭祖。于是,街上的行人倒也不是很多。
今年的天气比较反常,本来清明前,都会有毛毛细雨,天会阴沉,到了清明节前后,又会有几场大雨或暴雨,把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阴霾天气一扫而光。可是,到现在为止,这些状况都没有出现过。这情形让我感到有些不习惯起来。
我望着键盘,忽然记起前几天茶屋的朋友菩提无墨发来过的纸条,通知进行春季征文,题为“初春雨”。看着题目,我心里头不由得笑起来,这里清明雨都不下了,又如何写“初春雨”啊?倒不然写一些其他的东西也罢。
中国的汉语文字,拥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想用好它实在很难,例如“思念”,“想念”和“怀念”。什么时候用思念,什么时候用想念,什么时候用怀念,我用得很随意,很不讲究,因为自己汉语知识一般。于是我就找个借口:我不是文字批评家。我只是从需要的角度去使用文字。我找到了一种方式,很适合我的这个借口,那就是“写诗”。将本来要花一大箩的文字才能写清楚的章句浓缩起来,留给别人一些想象空间。这样一来我可以将一大堆的文字倒在一起,然后肆意搬弄,堆砌。我认为,别人能够从这些堆砌的词组里读懂和理解,那么,就算用对了。于是乎,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思念、想念和怀念全部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让它们跟随我的那双手,通过敲打着的那一个个按键,然后追寻着我的所思所想: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片红叶,她火焰般艳丽的色彩,在万绿从中,夺目闪耀,守时践约;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棵高高的大树,他高大伟岸,和蔼慈祥;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一片青青的翠竹,她们翠绿清雅,禅心亮节,还有竹树下那沁人心脾的香茶;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朵茉莉的香味,倾听那段温馨的人间四月情怀;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槐花树下的身影,她捡拾着青葱岁月的美梦,贪婪地嗅着槐花的香味,想象着那一碗渗透了槐花香味的米饭;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坚毅潇洒,散发高枕的丽影;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牵袖提笔的纤手,用如梅枝般苍劲的笔画,把幽雅的诗词填满了的那一张宣纸;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置身于雨中的江南柳影。
我还要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北方的麦香、黄河岸边善良的儿女、还有来自大别山区的那位辛勤园丁;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善用照片抒发才情的朋友,因那些诗情画意,实在难以用语言去剖白;
我用我的诗句,去追寻那一丝丝、一滴滴的春雨…我思念亲朋近友,我想念远方的朋友,我怀念过去的朋友,除了用我那简陋的诗句,再无恰当的方式啊!
2012.04.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