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年说“马”——《诗经》中关于“马”的称谓

(2014-02-07 14:57:40)
标签:

诗经简析

马年说马

文化

分类: 我读诗经

茶马

  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里,对“马”的称呼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

  马,作为古代社会重要的军事、农业、交通的动力来源,在这部记录着当时各界人民生产生活的歌谣总集《诗经》中也多有体现。

  马在《诗经》中以多种名称出现,借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在周朝时期,依据马的不同特征所冠有的名称。

  马:在《诗经》中,套车的马一般都有单独的名称,而直接以“马”这个统称出现的,共有29首。如“陟彼崔嵬,我马虺”(《周南·卷耳》),“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周颂·有客》)等等。

  除了马这个统称,根据马的体型、年龄、性别等还有以下这些称谓:驹、、牡、牝

  驹:指小马或少壮的马。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等。《毛传》的解释为:“五尺以上曰驹”。不过在《陈风·株林》中出现的“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毛传》的解释为:“六尺以下曰驹”。《小雅·皇皇者华》中,“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这里的驹应作“骄”,指六尺高的马,即健壮的马。《小雅·角弓》中,“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这里的驹应该就是指的小马。

  驹之为马,在古代应该是指少壮的马。不过对于驹的现在理解的含义,应该为《说文解字》的解释:“马二岁曰驹,三岁曰”,也就是小马崽。段注说:“犊为牛子,则驹,马子也”。正是由于《毛传》和《说文》中的解释不通,段玉裁说:“而汉广,株林,皇皇者华于义皆当作骄。乃与毛传说文合。不当作驹。依韵读之则又当作驹。乃入韵。不当作骄。深思其故。盖角弓用字之本义。南有乔木,株林,皇皇者华则皆读者求其韵不得。改骄为驹也。驹未可驾车。故三诗断非用驹本义。”

  [lái]指七尺高的马。见于《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牝三千”。《毛传》:马七尺以上曰。和普通的马相较,这显然是指高大一些的马。这句意思是形容牲畜繁盛,以比喻国家昌盛。那时候以车、马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应该是个通用的标准,如同《孟子》中说的千乘之国、百乘之国。

  [mǔ]《说文》的解释是:“畜父也”,一般指公畜。不过,在《诗经》中以统称的公兽含义出现的,只有一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秦风·驷》)。

  牡字在《诗经》中可见的共有二十六首,其中十七首应该都是特指的公马。比如“四牡有骄,朱镳镳,翟以朝”(《卫风·硕人》);“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小雅·采薇》)等等。

  其次,牡解释为公牛的有五首,都存在于《雅》、《颂》部分,一般都是言及祭祀时提到的,如“祭以清酒,从以牡”(《小雅·信南山》),“白牡刚,牺尊将将”(《鲁颂·宓宫》)等等。

  根据上下文,牡还可以解释为下面几种动物:

  公鸡:“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邶风·匏有苦叶》);

  公猪:“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齐风·还》);

  公羊:“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小雅·伐木》)。

  [pìn]《说文》:“畜母也”,一般应该指母畜。见于《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牝三千”。在这里应特指母马。

  根据驾车时的位置,还可以称为:骖、服

  [cān]、服:一般驾车需四匹马,在两旁的称骖马,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不过《说文》的解释是:“骖,驾三马也”。段注进一步解释:“按诗笺曰。骖,两也。檀弓注曰。马曰骖。古者驾四。两服马夹在中。左右各一。马左右皆可以三数之。故谓之骖。以其整齐如翼言之则谓之”。骖见于《诗经》的有四首,有三首是指的车辕两边的马。如“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风·大叔于田》),“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小雅·车攻》),还有一首是指一车三马的,如“载骖载驷,君子所届”(《小雅·采菽》),这里的骖是和驷相对的,驷是指一车驾四马。

  还有更多的一类称谓,是根据马匹皮毛的颜色来区分的,如下:

  [lí]指深黑色的马。见于《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濔濔。”等四首。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有八骏,都是以毛色命名的,其中就有“盗骊”。

  黄:指黄色的马;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说文》:“黄,地之色也”,天地玄黄,即是指天玄而地黄。在《诗经》此句中当时特指黄色的马。

  [bǎo]指杂色的马,或者指有杂毛的黑色的马,《毛传》:“骊马杂毛曰鸨”。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鸨”。鸨本是鸟类的一种,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因此引申指颜色,在此为特指杂色的马。

  [tiě]赤黑色的马,“谓黑色带赤色也”。见于《秦风·驷》:“驷孔阜,六辔在手”。一车四马,为“驷”。辔指缰绳,中间两服马各一条缰绳,旁边两骖马各两条缰绳,以便控制方向,所以是“六辔”。

  [qí]指青黑色的马,《说文》:“马青骊,文如博也”。

  [zhù]指左后足白色的马,《说文》:“马后左足白也”。

  [liú]同“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一般泛指骏马。

  [guā]指黑嘴的黄马,《说文》:“黄马黑喙”。

  以上的骐、见于《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骐是中,骊是骖”。

  皇:是淡黄色或黄白色的马。

  驳:杂色马,或者是淡红色的马,或者红白色的马。《说文》:“马色不纯”。

  以上皇、驳见于《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孔颖达疏:“黄白曰皇,谓马有黄处有白处;则白曰驳,谓马色有处有白处”。

  [yuán]是赤毛白腹的马。见于《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牲用。”

  骆:指黑鬃的白马。《说文》:“马白色黑尾也”。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yīn]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见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六辔既均”。

  [xuān]青黑色的马,也即铁青色的马。《说文》:“青骊马,谓深黑色而带青色也”。见于《鲁颂·有》:“有彼乘”。

  除了上述散见于各篇之中关于马的称谓外,在《诗经》中,还有一篇专门咏马的诗《鲁颂·》,这也是最早的咏马诗。全诗如下:

  駉駉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骓有,有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之野。溥言者:有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有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jiōng]即是指壮马或良马肥壮的样子。此篇中出现多个关于马的称谓,都是依据皮毛颜色来称呼的,除了之前谈到过的,还有:

  [yù]身体黑色,大腿间为白色的马。

  [zhuī]苍白杂毛的马,也有说是纯红色的马。《说文》段注:“苍白杂毛曰骓。苍者,青之近黑者也。白毛与苍毛相闲而生,是为青马。虽深于青白杂毛之,未黑也。若黑毛与苍毛相闲而生,则几深黑矣。”

  [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又名“桃花马”。

  [tuó]青黑色而有白鳞纹的马,又叫连钱骢。因纹像鱼,故名

  [luò]黑身白鬣的马。

  [xiá]赤白相间的杂毛的马。

  [diàn]小腿上有长白毛的马。

  鱼:两眼眶有白圈的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