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174)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标签:
小雅湛露不醉无归令德令仪在彼丰草恺悌君子果实累累酒后无德杂谈 |
分类: 我读诗经 |
[原文]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注释]
湛湛,露盛貌。 阳,日。
晞,干也。 厌厌,安也,亦久也、足也。
夜饮,私燕也。燕礼,宵则两阶及庭门皆设大烛焉。
丰,茂也。宗,夜饮必于宗室,盖路寝之属也。
考,成也。 显,明。
允,信也。 君子,指诸侯为宾者也。
令,善也。令德,谓其饮多而不乱,德足以将之也。
椅,山桐子。 离离,垂也。
令仪,言醉而不丧其威仪也。 岂弟,恺悌,和易近人。
[试译]
晶莹剔透又繁盛的露珠啊,
太阳不出来它们不会蒸发。
君臣上下欢聚一堂夜饮啊,
大家不尽兴一醉就不回家!
晶莹剔透又繁盛的露珠啊,
一颗颗悬挂在茂盛的青草。
君臣们在夜宴上开怀畅饮,
大家相聚在宗庙曲尽孝道。
晶莹剔透又繁盛的露珠啊,
一颗颗悬挂在枸杞酸枣棵。
光明磊落又诚信的君子啊,
尽兴一醉但没有酒后无德。
无论是梧桐树还是山桐子,
棵棵都是果实累累挂满枝。
温文尔雅又谦和的君子啊,
尽兴一醉但不失儒雅风姿。
[简析]
朱熹解曰:“兴也。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言湛湛露斯,非日则不晞,以兴厌厌夜饮,不醉则不归,盖于其夜饮之终而歌之也。”
诗末曰:“春秋传,宁武子曰: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赋湛露。曾氏曰: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仪令德,虽则三爵,亦可谓不断以淫矣。”
这是一首天子大宴诸侯的小诗。通篇讲述了饮酒的美德。
一要尽兴。第一章以湛露起兴,非日晒不干,引出夜饮不醉不归之豪情。南北朝民歌《长歌行》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曹操《短歌行》有诗句:“璧如朝露,去日苦多”。早晨的露珠,非常难得,见日而失,好比美好的时光,要格外珍惜,大家聚在一起,非常不易,因此也需要格外珍惜,因此,要尽情饮酒,不醉不归!正如《仪礼·燕礼》所载:国宴时主持官员传达君命曰“无不醉”,与宴者则答以“喏,敢不醉”。
二要载孝。夜饮不是大家随便在一起,只管大醉一回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宗载考”。夜饮地点在宗庙,饮酒有载体,体现在尽孝道,即礼成。湛露在丰草,为协韵而已。
三要不失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酒后无德、胡言乱语的例子,因为受酒精刺激,人的大脑容易混乱啊!但我们在这首诗中没有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晶莹的露珠沾在枸杞酸枣枝上,虽然树枝凌乱,但露珠颗颗晶莹,熠熠生辉。诚信仁义的君子,虽然饮酒尽醉,但把持得当,没有酒后失德行为。
四要不失态。无论是山桐子,还是梧桐树,都一样果实累累。谦和有礼的君子,虽然饮酒尽醉,但一点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因为他自持力较强,总是彬彬有礼不失态的模样。“君通情,务尽醉;臣守官,务遵礼。所以虽夜饮而不失令德令仪也。”
这才是饮酒的最高境界啊!
http://s8/middle/62fc01d9haa0f046507c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