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161)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标签:
鹿鸣之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旨酒燕乐之心文化 |
分类: 我读诗经 |
http://s7/middle/62fc01d9ha5bcd620b5f6&690
我读诗经(161)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呦呦,声之和也。
我,主人也。
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簧,笙中之簧也。
承,奉也。
将,行也。奉筐而行币帛,饮则以酬宾送酒,食则以侑宾劝饱也。
周行,大道也。古者,于旅也语,故欲于此闻其语也。
蒿,菣也,即青蒿也。
视,与示同。
芩(qín),草名,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
湛(dān),乐之久也。
[试译]
灵动的梅花鹿在呦呦鸣叫,
悠闲地吃着田野上的苹草。
我邀请德高臣僚前来赴宴,
一流的乐师奏响琴瑟笙箫。
在一片悠扬婉转的笙乐中,
小臣捧着的竹筐礼品丰饶。
这些亲近的臣子很拥戴我,
愿为我指点治国安邦之道。
灵动的梅花鹿在呦呦鸣叫,
悠闲地吃着田野上的青蒿。
我邀请朝廷重臣前来做客,
这些臣僚德高望重品行好。
在老百姓面前不耍滑使巧,
其言行值得君子学习仿效。
我早精心备下美酒和佳肴,
让嘉宾开怀畅饮快乐逍遥。
灵动的梅花鹿在呦呦鸣叫,
悠闲地吃着地里的黄芩草。
我邀请大小臣工前来饮宴,
奏响琴弦乐器悠扬余音绕。
奏响琴弦乐器悠扬余音绕,
一派和谐安乐氛围多美好。
我早精心备下美酒和佳肴,
让嘉宾开怀畅饮快乐逍遥。
[简析]
朱熹解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各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嫠陈戒之辞也。故或欢欣和说,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辞气不同,音节亦异,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及其变也,则事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其次序时世,则有不可考者矣。”
“雅颂无诸国别,故以十篇为一卷,而谓之什,犹军法以十人为什也。”
第一章:“兴也。此燕飨宾客之诗也。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而言其礼意之厚如此。庶乎人之好我,而示我以大道也。《记》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盖其所望于群臣嘉宾者,唯在于示我以大道,则必不以私惠为德,而自留焉。呜呼!此其所以和乐而不淫也欤?”
第二章:“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则亦不待言语之间,而其所以示我者深矣。”
第三章:“言安乐其心,则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盖所以致其殷勤之厚,而欲其教示之无已也。”
“按序,以此为燕群臣嘉宾之诗。而《燕礼》亦云: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即谓此也,乡饮酒用乐亦然。而《学记》言:大学始教宵雅肄三,亦谓此三诗。然则,又为上下通用之乐矣。岂本为燕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欤?然于朝曰君臣焉?于燕曰宾主焉?先王以礼使臣之厚,于此见矣。范氏曰:食之以礼,乐之以乐,将之以宾,求之以诚,此所以得其心也。贤者岂以饮食币帛为悦哉?夫婚姻不备,则贞女不行也。礼乐不备,则贤者不处也。贤者不处,则岂得乐而尽其心乎?”
这是一首周王宴请群臣宾客、诚求治国之道的诗歌。后在民间广为传唱,通过宴饮这种场合氛围,达到上下沟通的效果。此诗对后世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等有深远影响。
全诗始终回响着“呦呦鹿鸣”和“鼓瑟吹笙”,一派和谐安乐的氛围。在宫殿外的草地上,几只灵动的小鹿呦呦的鸣叫着,安闲地吃着草地上的嫩苹、青蒿、黄芩之类。
宫殿内,尊贵的君王和大臣们彼此迎和着,乐工们吹奏起琴瑟笙箫,一团和气氤氲开来。就在这欢快的迎宾曲声中,君王安排小臣们捧着成筐的礼品币帛,馈赠给前来赴宴的嘉宾们。这些亲近的臣僚都很尊重我、爱戴我,给我进谏,教我以治国安邦之道。这都是君臣之间有良好沟通的结果啊。
这些大臣们品德都很崇高,在老百姓面前说话办事从不耍花招、使奸巧,总是诚心敬意。因此,君子们都很以他们为表率,向他们学习。有这样的下属,作为君王的能不高兴吗?所以,君王有了好酒,就愿意和大臣们一起畅饮,纵情歌舞,上下同乐。好个仁君贤臣!
http://s16/middle/62fc01d9ha5bcd79eed3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