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50)风-庸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

标签:
文公勤政定之方中榛栗琴瑟卜云其吉星言夙驾秉心塞渊文化 |
分类: 我读诗经 |
http://s10/middle/62fc01d9t996977397f59&690
[原文]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简注]
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
楚宫,楚国之宫也。楚室,犹楚宫,互文以协韵耳。
揆,度也,树八尺之臬而度其日之出入之影,以定东西;又参日中之影,以正南北也。
榛、栗,二木,其实榛小栗大,皆可供笾实。
椅桐梓漆,四木皆琴瑟之材也。
虚,一说故城。一说通“墟”,大丘。
景,测影以正方面也。
允,信。
说,舍止。匪,通“彼”。
[试译]
定星运行到夜空的正中央,
开始在楚丘上营造起殿堂。
依据太阳的影长测量高度,
在楚丘上建成高大的宫房。
周围种下榛树栗树一排排,
椅树梧桐梓树漆树一行行,
砍伐下来制作琴瑟派用场。
他登临那高高的故城废墟,
久久地眺望楚丘那片高地。
远望着楚丘和旁边的堂邑,
目测着土山和高丘的距离。
他走下车来察看桑田土质,
占卜卦象预示着天命大吉,
最终必将是可信的好结局。
好雨知时节昨夜淅淅沥沥。
君王命令赶车人快快早起。
披着星光凌晨就驾车出行,
奔驰在乡间停驻在桑田里。
那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
他胸怀百姓有宽厚的心地。
高大的母马现在达三千匹!
[简析]
朱熹诗集传解曰:“卫为狄所灭,文公徙居楚丘,营立宫室,国人悦之而作是诗以美之。苏氏曰:种木者求用于十年之后,其不求近功,凡此类也。”
第二章“此章本其始之望景观卜而言,以至于终而获其善也。”
第三章“言方春时,雨既降而农桑之务作,文公于是命主驾者晨起驾车,亟往而劳劝之。然非独此人所以操其心者,诚实而渊深也。盖其所蓄之马七尺而牝者,亦已至于三千之众矣。盖人操心宜矣。记曰: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今言騋牝之众如此,则生息之蕃可见,而卫国之富亦可知矣。此章又要其终而言也。”
“按春秋传,卫懿公九年冬,狄入卫,懿公及狄人战于荣泽而败死焉。宋桓公迎卫之遗民渡河而南宣姜子申,以庐于漕,是这戴公,是年卒。立共弟火毁,是为文公。于是齐桓公合诸侯以城楚丘而迁卫焉。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总之,这首诗是为卫文公歌功颂德的。他很有远见,营造宫室,多种树木,认真规划,力劝农桑,因此实现了兵强马壮的复兴。
这是一首恰如其分的颂诗。第一章主要描写卫文公营造宫室的情景。你看他多么认真啊!“定之方中”,“揆之以日”,都是以科技手段认真勘测,仔细测量,定准方位,然后再动工兴建宫室。建成之后还广种树木,如榛、栗,以备祭祀之用;种下椅桐梓漆,以备日后制作琴瑟之用。你看他是多么自信啊!十年树木,十年之后可以歌舞升平了,正如可以伐树以供制作乐器之用了。
第二章主要描写卫文公规划卜吉的情景。他一会儿“升”彼之虚,一会儿“望”楚与堂,一会儿“景”山与京,一会儿又“降观”于桑,一会儿又“卜”吉与否,他是多么忙啊,又是多么认真仔细,亲力亲为啊!苍天不负苦心人,“终焉允臧”,他最终获得了好的结局。这一章用很多具体的实际行动,集中刻画了一国之君的操劳,很形象。
第三章主要描写卫文公力劝农桑的情景。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有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他就早早地起床,叫醒为他赶车的车夫,披星戴月急急忙忙地往田间地头跑,鼓励人们管好桑田,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这样勤政的君王,老百姓能不称赞他是正直无私的好人吗?他的胸怀宽广,宅心仁厚,可以塞渊!
在这样好国君的领导下,很快就兵强马壮起来,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了高大的母马三千匹了。因为成年的母马可以繁殖更多的马啊!这最后一句,有如神来之笔,形象具体,戛然而止,非常有力。
总之,这是一个勤政亲民的、富有远见的、懂得规划的、重视农业的、亲力亲为的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