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诗经(15)国风-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2010-11-22 19:31:36)
标签:

圣洁少女

献祭仪式

于以采蘋

南涧之滨

杂谈

分类: 我读诗经

http://s9/middle/62fc01d9t95a2d05f3cd8&690

[原文]

于以采?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于以湘之?维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水上浮萍也。       藻,聚藻也,生水底,茎如钗股,叶似蓬蒿。

行潦,流潦也。         方曰筐,圆曰(背篓?)

湘,烹也。盖粗熟而淹以为俎也。有足曰,无足曰釜。

奠,置也。宗室,大宗之庙也。牖下,室西南隅,所谓奥也。

尸,主也。齐,敬貌。(通 斋?)。季,少也。

 

[简析]

解曰:“南国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第二章“此足以见其循序有常,严敬整饬之意。”第三章“少而能敬,尤见其质之美,而化之所以从来者远矣。”注意,这是说大夫妻的。

也有解读此诗,说是女仆采集祭品,贵族妙龄少女献祭的。

也有说是女子出嫁前演习祭祀礼仪的。

关于祭祀,与此诗相关的内容,《左传》隐公三年有记载,从网上摘录如下。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雅》有《行苇》、《酌》,昭忠信也。”

 

http://s5/middle/62fc01d9t95a2d2ed7a34&690



我更愿意理解为公侯贵族祭祀仪式前后,圣洁少女采集、献祭的场面。有如今天每当奥运会、亚运会之类重大活动前,都要安排圣洁少女在雅典神庙前或我国长城上、西藏高原等地采集火种的庄严、肃穆、神圣的仪式。“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就是说的这个最后仪式:谁来献祭呢?圣洁的少女。因为她正值青春妙龄,经过沐浴,干净纯洁,白璧无瑕,举止庄严,无论是采集过程,还是加工过程,还是最后的献祭仪式,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外在的美,内在的美,正所谓“少而能敬,尤见其质之美”。

这首诗和前面的《采蘩》有很多相同的情节。也是问答体。可以通过这一问一答,了解这个少女准备祭祀的全过程,有如一个全程录像。南涧之滨采集田字草,沟渠水边捞取聚藻,用方竹筐装,用小背篓盛,回到家来又用锅烹制,加工成为祭品,然后摆布在宗庙窗前,准备开始那神圣的献祭仪式。整个过程,是艰辛的,紧张的,但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营造了或说弥漫着神圣庄严的氛围。

 

[试译]

去哪里可以采来

在南山涧中绿水滨。

去哪里可以采来藻?

在积雨的沟渠里捞。

 

用什么工具来盛放?

小背篓和那浅竹筐。

用什么工具来烹熟?

有足锅和那无足釜。

 

在什么地方摆放它?

公侯宗庙西南窗下。

献祭仪式谁来主持?

圣洁庄严妙龄少女。

http://s2/middle/62fc01d9t95a2d46cd4f1&690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