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骑自行车去学校买一本书,讲一下这一路走来的见闻吧。
【体制】首先,到了学校遇到以前的老同学,他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他满心欢喜的告诉我今年那个岗位招一百多人,而且在上海、不限专业,去年有同学考进去了,分数不太高。他本来是准备复习考研的,权衡之下,决定进体制,人各有志吧,毕竟考研也不见得进的了。
【物价】到食堂吃饭,同学友情提醒吃拉面不要加鸡腿,单买两个只要五块左右,如果直接加得七块,鸡面搭配,真的好贵。这时的鸡腿面与辣肉面,就好比那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的待遇,只是好奇这段颁奖词该如何诉说,魔幻?也许是和谐。
【盗版】买一本旧书,新的不过二十,老板娘开口就要十块,问其原因,回答买新的更贵,可是这书还是盗版的。老板却认为书都是他按重量买回来的,对他没区别,所以卖价都一样。典型的买方市场,想起爱情公寓展博坐公交的桥段,要不付钱要不滚蛋,无奈只得付钱走人。如今,卖盗版的都理直气壮,底气十足,无语。
【竞争】回程时,一人开着电动车,我骑着自行车两人居然步伐一致,后来上坡路,不免慢了下来,奋力追赶,等到快要追上时,却发现人没了,仔细一瞧原来右转了。想想真是可笑,骑个自行车硬要跟人家电动车pk,悲剧的是人家根本跟你不是一条道的,从未将你视为对手或是同行之伴,好比拖拉机想超奔驰,其实拖拉机压根儿就进不了城。有时总喜欢自找麻烦给自己添堵,回想起来真是可笑。
【孝道】路上看到一位母亲痛苦地蹲在路边,其子陪伴左右,应该是在等车。西方有很多人选择不要子女,可在中国想想还真不行,那百万失独家庭想想真是可怜。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赎罪的,可是东方却是用来承袭血统以及感恩的。身体毛发受之父母,养儿防老等等,都是教育年轻人孝道,养育父母。可是个人觉得儒家的那些思想,道德层面还好,却不适合上升到社会规则与国家意志。儒家思想可为社会制度之补充,二者得既互补又得有所区别。
【商业】路边听着的卡车,小贩吆喝着:香蕉5元三斤,10元六斤半,比前段日子更是便宜了,还有卖西瓜的一袋10元。不过仔细想来,中秋时价格有所上涨,却不知销量如何。只是我想若是中秋促销而非涨价,如今存货也许并不至于此。其次,个人觉得路边摊也需要品牌意识,现在食品安全国人最为重视,价格稍有偏差,但质量有所保证,倒也可以畅销。至于如何低成本树品牌倒也值得研究与思考。若是小商家有此意识,倒也不至于每年那么多跳楼价。
【形象工程】首先申明此处该词为褒义词,这些年很多词汇被赋予了更多的甚至与本意相反的内涵,这得感谢伟大中国网友的创造力,更得感谢有关部门秒杀一切的和谐力,双方之博弈使得中国文化内涵更加深厚,这不诺贝尔文学奖也拿到手了。其实,这次路边的街景整治个人还是十分赞成的,除了城市形象,更多的是从人的角度思考的。改变脏乱差的形象,行人心情也更为舒畅。当然,个人觉得街景整治不是说刷漆、装些灯就完事的,根本的还是要从老百姓生活考虑,趁机做些实在事,钱花了也不冤枉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