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2fbe8d8nbc9554f74894&690
相信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坐校车”的问题,到网络上搜了一下,确实不少。而近日,江苏镇江某高校发生一件“校车门”事件却让人看了之后十分气愤,并且在该校引起了轩然大波,立刻成为校园热点话题。
据网络上所说,该校一名大四毕业生本周四的早上去张家港市某企业面试,由于时间约在当天早上,而镇江去张家港的班车不是很早,而且对于张家港也不是很熟悉,恰好该校每天都有去张家港的班车,就想乘校车过去。早上,他以及另两名学生上了校车后,一名女教师在车上叫住他们,说学生不可以坐校车,而当时车上还有很多空座。前面两名学生说他们是研究生,并且说他们的导师是某某,随后把学生证展示给女教师看,女教师于是同意他们上车了。女老师叫住那名本科生,叫他下车,那名学生也掏出学生证说明自己是本校的学生,女老师直接来句我管你什么本科学生证啊,下车。学生赶忙解释说自己赶时间去张家港面试,老师又回了,我管你去什么破企业面试啊。奇怪的是,该女教师突然发问,问这位同学是不是张家港人?并且来了句张家港话,该同学立马没听懂语塞了。而这位女教师这时却把自己的狗放在了校车的座上,拿香肠喂狗吃,非常决绝地厉声叫学生下去。学生当时就感觉很尴尬,老师一边叫他下车,不准他坐,一边却把狗放到了座上,不是存心羞辱人吗?再加上前面各种羞辱的话,该学生特别难堪,就把目光转向了别的老师,结果车上的所有老师瞬间都成了路人甲,全当作没看见。这位学生只得非常尴尬地下了车,也不知道最后面试结果怎么样了,一早刚出门就碰到这种事,估计够呛。
当天晚上,该事件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之后,立刻引起了该校校友的强烈愤慨,而且很多同学表示有类似经历。有学生气愤地说:“校车学生不可以坐狗却可以做,学生还不如狗了呢”,于是网络上该校校友纷纷谴责该老师。并且在人人网上也迅速传开。当然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学生上了校车,万一出了事谁负责呢?”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小悦悦”事件,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现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遭受什么损失,然后就瞬间全部成为“路人甲”。有学生对此回应道:“那狗为什么可以坐呢?狗出了事谁负责呢?而且已经让前面两位学生上车了,都破坏了规矩,为什么不可以为赶时间的学生行个方便?为人师表就是为了用校车载着狗喂香肠?”一名网友如此描述道:人间冷漠,大学亦然!这位老师问这位同学是否为张家港人,可以看出,态度明显有所缓和了,但得知该学生不是后,立刻变脸,地域歧视?而该校学生称张家港籍的学生确实可以坐校车回家的。地域歧视这种“没文化”的行为居然发生在了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上,不禁让人感叹啊!
在网上看了下,校车不允许学生坐的学校不在少数,但是现在基本都改了,很少有宁可空车,不带学生一人的情况了。在国外美国西北大学学生不仅每天去实验室和回来可以坐校车,而且去买菜、甚至逛街也可以坐校车。而国内有些学校曾经允许学生可以坐校车,后来由于一些社会上的人蹭车,占了老师的座,所以最后只允许老师坐。但我觉得这并无必要,上车查个证件还是比较简单的,操作起来也并无困难。在网上看到西安工程大学的做法感觉特别好,该学校出了一则《关于规范在校学生乘坐校车的通知》规定:1、校车服务主体是教职工,在满足教职工乘坐的前提下,由驾驶员安排学生乘坐,严禁超员;
2、确因教学、实验、公务需乘坐校车,由学生所在学院出具证明,本人携带学生证,乘车时主动出示,免费乘车;3、个人或多人乘车都必须与驾驶员提前沟通,遵守乘车秩序,爱护公物,严禁与教师及驾驶员发生争执。总共五点,我觉得都制定地十分科学,首先不影响老师的正常乘车,同时兼顾学生的特殊需要,并且直接明文通知的方式告知学生,情理兼顾。很好了解决校车资源利用这个困扰众多高校的校园问题。至于有学生所说的万一出了情况谁负责的问题,我想说每辆车都是买过保险的,也就是说路上出了什么事,保险公司会有补偿的,其次,学生本身也是交了意外保险的,真正要学校负责并没有那么夸张,在学生有急事的时候通融一下又有什么问题呢?而且作为学生也许平时不应无偿乘坐校车,可以采取买票制啊,既方便了学生,也充分利用了资源,还有利于节能减排呢!有何不可?
希望国内所有高校都能妥善处理“校车学生是否可以乘坐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乘坐?”的问题。况且,如果一所大学由于校车问题跟学生闹得不愉快,我觉得这学校压根就不配称作大学,并且这么一个小问题都无法解决,你如何有能力培养合格的人才去处理社会一系列复杂得多的问题呢。作为高校老师,对于学生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地域歧视也不应该带进大学,不然你就不配称作大学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