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学生之间的小摩擦
(2011-06-18 21:37:03)
标签:
杂谈 |
存在问题:
我们班的张涛、赵鑫、顾志强、张龙根、陈豪等同学经常出现打架事件。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而且每次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起来。
问题的症结: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慢慢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心理正在逐步由儿童向少年转变,他们的自控力较差,好冲动,易暴躁,遇事易酌情用事,一些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鸡毛蒜皮的事,在他们的眼中就被放大了。
问题的分析:
小学生的交往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小摩擦?经过我的观察研究,我认为小学生交往摩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的个人因素
这群学生本身就比较好动,平时喜欢动手动脚,动不动口出脏话,他们走路时、排队时都要去碰碰其他学生,并以此为乐。这样一来就极易引起学生间的矛盾。他们的好动成了种种摩擦的导火索。
二、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导致摩擦
乌申斯基说:“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的确,经常攻击人都是学生不该有的一个坏习惯。事实上,孩子们之间的摩擦,起因也大多是你碰倒了我,我抢了你的玩具之类的小事。他们在碰撞之后两人都不依不饶,互不道歉,玩耍就慢慢地演变成了“斗争”,无论哪一方都要争个你输我赢的。校园里小学生的摩擦大多属于这类情况。
三、学生课余活动的方式太过单一
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在课余的活动不是来追来追去就推来攘去,在单一的玩乐中非常容易产生矛盾。我们应该多一些正确的引导。
问题的解决:
虽然小学生之间的交往事摩擦都是些小打小闹,大多不会对其他
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学生打架现象对其品德的形成,对其将来的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发生摩擦时男生大多想到的是用武力解决,而女生多数的反应是报告老师,哭哭啼啼的,谁都是满腹委屈的样子。对于武力解决的学生事后教育时,往往都会认为先错在对方,是对方先惹怒了他,直到谆谆教导一番后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勉强地向对方认错。其实他们也知道用武力解决矛盾是不对的,但事发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小学生发生摩擦后,教师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大动肝火。老师太在意了,反而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应让学生冷静地想想自己刚才的行为对不对,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在学生的自省中让他们认识错误,然后老师再进行教育,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
其次学生发生摩擦后,事态不是很严重的话最好不要让家长插手进来。家长插手会把事越闹越僵,他们往往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才是对的,有些家长甚至出面去指责、报复另一方,使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使本来学生之间正常的技术打闹变成了双方父母的相互谩骂。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
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不仅在学校老师要不断渗透,而且还要和家长沟通配合好,让家长在家也时刻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总之,小学生在交往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正确引导,就会减少和避免这些摩擦的产生,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