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敬”你妹啊!

(2015-01-10 00:46:46)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62fb2efdjw1eo3qzabh74j20yi0pwgnd.jpg

在最近“贺岁档”电影评论中,“致敬”这词儿说的特频:《一步之遥》里的马走日梳个背头穿个西服,就说是“致敬《教父》”;《微爱》里插进几个不伦不类的无声电影片段,就说是“致敬默片”;最可气的是《十万个冷笑话》,在恶搞了众多中外卡通片后,竟也被称为“致敬经典动画”——这些“致敬”的始作俑者多是媒体——“致敬”你妹啊!

这意思好像只要电影里有个镜头或者人物形象,挺像之前某部电影的片段,就算“致敬”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好吗!如果照这样说来,“致敬”和“引用”、“模仿”、“复制”甚至“抄袭”还有什么区别?麻烦大伙儿在“致敬”之前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其实所谓“致敬”大多不过是NETA(捏他),这词儿源自于日语中的"ネタ",本意是“剧情”,引申意思为“在一部影片里出现了非本片人物、物品、台词或者事件等等”,这样的处理往往能够提供非同寻常的笑点。比如说《十万个冷笑话》里突然出现了变形金刚中擎天柱的形象,就是“捏他”;而鸟不拉屎大王戴上墨镜,按下小红点消除记忆,显然也是“黑衣人”的“捏他”,和“致敬”完全不挨边。

更糟糕的是“抄袭”,所谓“抄袭”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原封不动的直接拿过来当作自己的,但很多时候因为版权问题所以被迫加点多余的东西进去不让人发现。“抄袭”和“捏他”的不同在于,后者希望让观众认出来“看呀我们用了这个”,而前者恰恰相反,不想让观众知道自己抄了谁。“抄袭”的例子很多,都是影片播出后被“原主”认了出来,最后搞的灰头土脸,前一阵子于正和琼瑶的案子就是这样子。

最费劲的就是“致敬”,说了半天到底什么叫“致敬”啊?在我看来,文艺作品中的“致敬”就是“在意识到在按照别人的样子塑造自己时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提及别人的特色时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在欣赏的同时创造”,这是一种熔铸古今的境界,并非简单的“模仿”、“复制”就能达到的。这就好像是学习书法,我们小时都描过红,大都从“二王”、“颜柳”入门,但是那就叫“临摹”,谁要是描了几笔《兰亭》就说这是“向王羲之致敬”,一准儿是有病。

米兰昆德拉的三幕剧《雅克和他的主人》是对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的“致敬”,甚至米兰昆德拉在副标题上就直接写道“一出向狄德罗致敬的三幕剧”,在这部三幕剧中,昆德拉并不是简单的改编狄德罗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他的目标是一曲自己的「狄德罗变奏」,是一种蕴涵钦佩之情的重新创造。

其实我更同意法国导演莱奥·卡拉克斯的观点,他说:“我唯一知道的是,电影是很私人的东西。它不会向谁致敬,也不需要谁来致敬。”是啊,在欣赏完一部电影之后,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希望做一些“解读”来自我标榜与众不同,其实这些解读很多时候是不着边际和自作多情。就好像那些凭空产生出来的致敬,我想,导演在看到这些“致敬”时,心里也会暗骂:

“致敬你妹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