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却月城

(2014-10-21 19:54:07)
标签:

杂谈

月城,为东汉末年所筑,是武汉历史上第一座军事城堡功能的城池。据《水经注》载:“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后乃沙羡县冶也。昔魏将黄祖所守,吴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害于此。”
却月城在今汉阳月湖附近,东汉戴监军所筑。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治石阳(在今汉口北郊),别屯鲁山(今龟山)却月城(亦名偃月垒),守沔口。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凌统、董袭破黄祖军,屠却月城,城废。
以华容阳逻卻月城鲁山城考证火烧赤壁之赤壁
——与童立群君商榷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议题
回马桥
华容的故事连着赤壁
近年来,网友童力群君在网上连篇累牍地撰文发帖,认定赤壁大战中火烧赤壁之赤壁是在长江北岸的黄冈赤壁,团风就是乌林。就此,特与网友童君切磋;不妨从华容、阳逻、卻月城鲁山城的历史背景,来佐证公元208年的火烧之赤壁究竟在何处?因为古今公认:曹操的20万北军初到长江北岸,由于一时不服南方的水土与不惯乘船而遭病疫,冷不防十月会破例的突起东南风,惨遭孙刘6万联军的顺风火攻,致使江中的连环船队、江北岸的连营人马尽遭大火焚烧。曹操带着残存而无战斗力的数十人马,。想就近经江陵、襄阳向北逃归。未想到于人困马乏饥病交加时,在泥泞的华容古道被关羽以逸待劳的伏军拦住。曹操只好无奈说起自己昔日对其遇难时的种种优待与成全,哀求关公放他们残部的一条生路。这就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公义释曹孟德的历史故事。故事归故事,但史实与现实中确有华容之地;且有两个。只不过一东南一西北,正所谓南辕北辙,相去甚远,虽地名相同,实则两码事。
此华容绝非彼华容
黄冈附近确有个华容,而且有两个文献证实,但一致认定是在江南的鄂城县:《湖北市县概况》中“鄂城县”载文;县政府驻城关镇、西去省城68公里,与新洲、黄冈、浠水三县隔江相望。辖……华容公社。《湖北市县概况》中“黄冈县”记载:县治黄州镇西南滨长江与鄂城县相望,距武汉市78公里,县治建国初在团风镇(水路相隔今黄冈治地约12公里左右)。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正式定名为“东坡赤壁”(说明文赤壁是黄州地方官自已认定的)。在黄冈赤壁上游的对岸是有个华容地名,《中国名镇湖北卷》鄂州市华容镇记载,“华容镇建制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相传唐太宗南征身患背花曾夜宿华容禅林寺,经该寺僧人彗光的独特秘方治愈。开元三十年(公元742年)唐太宗御赐重建禅林寺,改名觉华寺,并希望这里崭露花容,特赐“华容”这一优美的名字,华容因此而得名。……北与黄冈、新洲隔江相望。”如果火烧的赤壁在黄州,曹操怎么会在江北的黄州赤壁被病疫、火烧而惨败后,反而逃到对岸江南去了呢?那岂不是自投罗网?况且,鄂州的华容地名是在火烧赤壁434年以后,才被唐太宗为报恩而赐名的!这就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公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历史风牛马不相及了。
华容古道在监利县的周老咀
赤壁大战中火烧赤壁时的华容有没有呢?有!这段华容古道在江陵至蒲圻赤壁之间的长江北岸,属华容县。《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第716页载:“华容县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东汉建安十三年十月(208年)曹操于赤壁战败北归,取道于此。”在西汉至东汉末,县的管辖地域很广大,比现在的地级市管的地域还要大,其华容县就地跨湘鄂边域。《中国名镇湖北卷》监利县周老咀镇记载;“据史记所载,周老咀为古华容县城旧址,战国时期这里是楚怀王子孙的狩猎之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第316页也同样记载;“华容县,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
阳逻是因孙刘抗曹而得地名的要塞
黄冈赤壁其对岸上游的阳逻镇、古称阳逻堡,系东吴军事防御要塞,1952年8月11日、中央政务院以政政齐字第99号文件批复;新洲从黄冈县分岀立县,阳逻镇隶属新洲县。在公元208年赤壁大战的火烧赤壁时,是控制在刘备的手中的。《湖北市县概况》新洲县阳逻古堡所载;阳逻古堡在今阳逻镇后山一带,历代兵家视为必争之要塞。三国时,东吴凭江筑堡以拒魏。还有同内容的文献记载:《武汉通览》记载;江夏郡治所在西陵,(今新洲县西)辖境相当于今安陸、钟祥、潜江、沔阳、嘉魚、蒲圻、崇阳以东,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地区,今武汉范围之沙湵县属江夏郡。《中国名镇湖北卷》新洲阳逻镇记载;阳逻古名逻汭、三国时,蜀主约孙权拒魏,在阳逻联防。“旦夕使人逻吴兵之至”。因地处长江北岸,水北为阳、故名阳逻,沿用至今。
江北汉阳龟山卻月城鲁山城是刘军的要塞
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命黄祖为江夏郡太守,在鲁山北(今汉阳龟山)筑卻月城对抗东吴的孙坚,在岘山设伏射死孙坚。《武汉通览》卻月城所载;卻月故城在汉阳县北三里。为报杀父之仇,公元203年,孙权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第二次是六年后杀黄祖“屠其城”,虏其男女数万口。(即公元208年春赤壁大战之前的上半年)。黄祖战死后,刘琦为避继母的谋害,按诸葛亮的指点去江夏郡接黄祖的职位。《武汉风景名胜集》第19页载:公元208年卻月城为孙权所屠。同年刘琦继任江夏太守于卻月城附近筑鲁山城。《〈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皆称郤月城、鲁山城为夏口。《湖北省建制沿革》第243页至248页亦载;汉末刘表将黄祖为江夏太守治石阳,屯鲁山卻月城:石阳在黄陂西南黄城镇。孙权于208年春派吴凌统、董袭屠卻月城。……汉阳鲁山城本刘表子琦所筑。……故《三国会要》所言蒲圻县,当即嘉鱼宝塔洲之县也。洲南对陸溪口。乌林、赤壁皆在其境。(1952年8月11日乌林由嘉鱼划入洪湖)《通鉴》节录:进与操遇于赤壁(嘉鱼西北江边)、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时东南风急,火烈风猛,北船烧尽,操引军从华容(监利)过南郡(江陵)北还。《三国志》孙权、周瑜等传略。
赤壁大战前夕,刘琦病故,其水陸万余兵马归属刘备,刘备这才有实力联吴抗曹。鲁肃以为刘琦吊丧为名去见刘备,与诸葛亮一起去九江劝孙权联刘抗曹。这才有赤壁大战时,刘备派兵巡逻到阳逻与吴兵交接的史实。若说曹公巳陈兵到黄冈的赤壁,那刘备失地缺给养之军哪有资格与东吴联合抗曹呢?溃兵为了生存易成匪患,孙权能允许刘备的万余兵马进东吴成匪患吗?1949年,“国军”溃逃台湾岛时,国民党时任台湾省长的陈诚也是下令,所有要登台湾岛的国军一律将全部武器留在所乘的军舰上,所有官兵一律徒手在高雄港口登岛,核对好身份才给予整编装备。自家人尚且如此,凭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统治经验。以上史料证明;赤壁大战火烧赤壁时,刘备是保有卻月城鲁山城要塞至阳逻要塞的地盘的,曹操是没有越过卻月城鲁山城要塞及阳逻要塞到达黄冈赤壁的。
文赤壁缘自地方官苏东坡郭朝祚
蒲圻赤壁山岩壁上巨大的摩崖石刻“赤壁”二字,它是古人在明朝留下来的!而黄冈的“文赤壁”是清朝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认定的。因为当时谪贬黄州任本地团练副使的苏东坡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赋且苏轼又是大文学家。于是有人认为黄冈赤壁是火烧赤壁之地。错!因为填此词时,作者不是以史学家的论述,而是借景抒怀的文艺著作。切莫将文学极品当成无懈可击的历史结论来解读。况且,他为避免作品对赤壁战场所在地产生误解,于是,他极有分寸点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意为“据人们说”。这样,既不驳黄冈本地人的雅趣,又没有附合当地人的赤壁说。东坡大师很智慧地处理化解了这道题(客观地讲,不论他是否知道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何地,我们都不能苛求他,因为他毕竟不是司马迁、司马光式的巨匠,作为历史人物的价值,他主要体现在文学而非史学)。而史学界对原蒲圻赤壁为“武赤壁”(即火烧赤壁古战场)早有定论;(如《湖北市县概况》在“蒲圻县”的前言中载文:“县西北的赤壁山为三国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文物胜迹”的“古战场赤壁”中注明:三国之战战场,位于蒲圻县西北长江滨赤壁公社境内,距县治40公里;隔江与洪湖县乌林矶相望,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组成。此处有“拜风台”、“凤雏庵”等建筑及传说周瑜手书的“赤壁”摩崖石刻。周围的黄盖湖、柳山湖、周郎嘴均属古战场遗址。”而在“黄冈县”前言中仅介绍为“东坡赤壁为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后面的“东坡肉”、“东坡饼”等名菜名点倒很诱人,确实符合“文赤壁”的名头。再者,没有确凿史料根据,国务院岂能批准“蒲圻”改为“赤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