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阳区一些古地名的来历

(2013-10-31 22:52:52)
标签:

杂谈

汉阳区是三镇历史最为悠久的,楚国时代就形成过古城,到了三国形成却月城,之后隋唐两宋明清都有很大一部分地名是取自古名,楚国得名的钟家村距今2800多年
除开汉阳区之外,就是武昌区和硚口区历史最为悠久,其中武昌区三国建成 1800多年古地名,硚口区乃汉口镇的起点,500多年古地名
住在汉阳的人,你都知道你脚下的这片江湖灵地,曾经发生过无数过动人心弦的古代故事吗???

1、古琴台 钟家村 琴断口——名字起源:春秋战国之楚国
为什么最先说汉阳呢??因为汉阳区在楚国事情已经形成古城市廛,是武汉主城形成古城村落最早的一个区,而俞伯牙是楚国首都江陵郢都人,现今在湖北荆州和湖北汉阳都有相应的地名来纪念俞伯牙

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的村子里。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采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假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悲情催激情,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汉阳古城廛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回到钟家村。寻访钟子期隐居之地。   传说指引,出北城巷右手,是凤凰山,凤凰山西南,龟山与凤凰山之间,当有一小山丘———钟家山,此即钟子期结庐之处。

2、洗马长街——名字起源:东汉末年三国
洗马长街历史非常悠久,最开始地名来源于三国关羽在汉阳城边洗马,后来唐朝被废皇帝李旦到汉阳做汉阳王,最后到明朝,明朝皇帝正式命名这条大道为洗马长街

东汉末年
洗马长街,相传关羽驻军汉阳时常于江边洗刷赤兔马,后人为纪念而取其名。附近曾有古迹“洗马洞”、“洗马池”。在洗马长街上,近代的黄家和万家均为望族,黄家做盐业生意,万家做商铺生意。

唐代
唐代睿宗文明元年(648年)。李旦做了皇帝,第二年初被武则天赶下了台,接着被放逐在汉阳,时为汉阳王。到了唐殇帝唐隆元年时,由于这个李家后人李重茂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唐朝高层管理机构决定换皇室接班人,大家突然想起了那远在武汉的王爷李旦,因为王爷李旦曾经当过一年的皇上。接着朝廷派出了老臣御史恭前往汉阳迎接新的最高指挥官。那御史恭年迈,星月前往汉阳,那一路劳累奔波体力不支,过了铁门关,当来到莲花湖时,这老爷子累得实在不行了,那马儿也只有出气不想进气。那时节汉阳莲花湖是全过久有盛名的风景旅游区。北面是大别山,好一派满目青山尽夕阳之态。那莲花湖的水静如中秋之月,那东面是烟波浩渺的长江,在莲花湖与长江交界处,长满绿油油的青草南面依稀可见汉阳的城墙,那旗帜高立于汉阳城东面迎春门的城楼上,城下的酒楼茶肆生意热闹非凡,好一派太平盛世之景观。这累得半死的老爷子无意观看这美景,急令马夫去江边刷洗满身灰尘的宝马,急令中军前往汉阳府报信。小休片刻的老爷子随后坐上马儿前往迎春门。昔年汉阳王李旦曾居住在鼓楼东街(据老街坊介绍:早年这里的确有个王爷府,汉阳王爷府,可能汉阳王李旦曾在此居住过,后来这里改建,将一些房子拆除,改成如今的居民楼。)再后来的故事如前者一样,洗马口, 洗马长街,拴马桩那是唐朝御史恭在此处的电视剧罢了。据这位湖南移住洗马长街多年的老街坊讲,这一带的老街坊都是这么说,那一说就说了几百年。

明朝
明王朝的皇帝大多数对湖北情有独钟,为了让自家的江山千秋万代,听信了道士们的仙语,在武汉采取一些行动。首先砍断了蛇山的腰,然后割断了龟山的颈,接着明王朝的皇帝发出了最高御命令。宣布此街正式名为 “洗马长街”。历经唐宋元直到明朝,这条长街就渐渐兴旺繁荣起来。那长街上车水马龙,那街两旁的房子一家比一家豪华,那江边的码头密密麻麻,那码头的水边木船一只接着一只,这里几乎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富商们,行帮,会馆挤满了这条街。

3、显正街——名字起源:唐代汉阳主城

显正街顾名思义,达官贵人显贵之正街,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说的就是汉阳古府的四面通达,显正街是汉阳的一条古老街道。也是汉阳城东西横向的一条分界线。如果摊开古汉阳城的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见,汉阳古城内的街道总体呈现的是一个大十字形,这个“十”的第一笔把汉阳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第二笔把汉阳城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而这个“十”字的第一笔就是显正街。这种模式大约在唐代建城时就基本定型了。

4、升官渡——名字起源:不详

升官渡其实也很好理解,他是古代汉阳府的举人上京赶考通路的官道,而有一名姓吴的举人在此地区一渡口赶考,果然有一老者愿意渡他,没想到从这渡口过之后,姓吴的举人果然高中状元,从此之后,这道道路变多举人上京,这条道路古代也被命名为升官渡

5、报国巷、兵唐角,催子弯——名字起源:宋代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生前曾驻防武汉,汉阳也有汉阳军的说法,说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并在汉阳留下了诸如报国巷、冰塘角、催子湾这样的地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鄂王。至今在武汉,还留有大量岳飞的历史遗迹。

6、十里铺——名字起源:隋代汉阳知府相距十里的一个驿站

因东距汉阳古城10里之遥,故名为十里铺驿站,古代传信件的官员在此休息,也做客栈,故唐宋之后形成集市,意为十里铺驿站。

7、七里庙——名字起源:清代
古代叫古关圣殿,关于曾在汉阳洗马以及安营扎寨,当地百姓不少纪念他,咸丰年间,根据关圣殿与汉阳城相距7里,改名为七里庙

8、三眼桥——名字起源:清代
古渡古桥故事多,这里是汉阳城通往京城的一条驿道,曾被称为三眼石桥

9、南岸嘴——名字起源:明朝
为了接嘉靖皇帝,汉阳府的官员以此为南岸接驾嘴,后人称为南岸嘴,公元1521年,阳春三月,人们正流连于春光的明媚。几匹快马卷着黄尘,带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千里跋涉而来。原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他不仅没有儿子,也没有直系兄弟,符合继位条件的,只有远在湖北钟祥的一个堂第,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新皇帝进京登基要过汉阳了。”消息传来,百官不敢懈怠。为了接驾,汉阳府的高级官员们肃立在汉水两岸的渡口边,稍远处,则聚集着部分中低级官员,他们承担着报驾的任务。百姓们则聚集在新皇帝车驾的必经之路上,欲争睹龙颜,是为探驾。

后来,官员接驾的地方就被称为“接驾嘴”和“南岸接驾嘴”,报驾的地方被称为报驾巷,百姓探驾的地方则被称为探驾巷。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地名因谐音被分别误传为集家嘴、南岸嘴、鲍家巷、弹夹巷,并沿用至今。


10、凤凰巷、晴川阁 禹王碑——名字起源:唐代
晴川阁起源于晴川历历汉阳树,凤凰巷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所写的晴川历历汉阳树,曾在凤凰巷边有一颗千年古树,名为汉阳树,历经千年高25米,是古银杏树


PS:汉阳城曾接驾过18个皇帝,在武昌府之前就升为江北的衙门,所以古街古名非常多,从楚国开始,历经秦,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而这10个是比较有名的,其他的你所不知道的王家湾以东,杨泗庙升官渡以北,都是古城区,汉阳城虽然建的不大,但是五里 七里 十里都来源于名胜古迹以及驿站,官道,古代也曾形成过集市,我就不多做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汉阳区志,汉阳的古街道名,非常多
有一个介绍路名来历的,有400多页,王家湾之前的基本上很多都是古名叫到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