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十八岁出门远行》

标签: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冬天小说课改案例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http://www.cocobook.net/pic/writer/2006919558148.jpg
(这一课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讲,但是我依然很喜欢这篇小说,出自余华的手笔,和我的小说《冬天》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三课
《十八岁出门远行》
杨村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派小说的一些情况;
2、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小说的内涵与特点;
3、迅速弄清本文的表面情节,提高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注重个人感觉的描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品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提高能够正确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先锋派小说,认识荒诞描写的表达效果,是高中生必备的阅读素质之一。在高中必修的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篇,值得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
(二)、教学重点:深入分析和领会这篇小说的象征意义,揣摩文中情节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揣摩本文注重个人感觉的描写,用词生动独特,形象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事先布置阅读全文,课件为PowerPoint幻灯,总共两张:①小说标题和作者姓名;②余华照片和余华简介。)
一、导入:
二、认识余华:
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阅读要求: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
梗概:小说描述了一个18岁孩子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一些奇怪的生活;小说主要写“我”“司机”“抢劫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3、交流讨论:本文在理解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预测:围绕着文章的荒诞性展开。
4、小组交流阅读本文疑难语句,请同学互相答疑。
四、研读新课,讨论探究
1、小说中的“我”一直在寻找什么?寻找的过程及结果怎样?(从关键词“旅店”切入,涉及全篇。)
明确:“我”第一次出远门,需要“旅店”,但没有人告诉“我”前面是否有“旅店”。在黄昏来临的时候,“我”感到了自己无所依靠,于是“我”拼命地到处寻找“旅店”。没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车,暂时的舒服让“我”满足。不幸的是汽车抛锚了。为了维护正义,“我”付出了遍体鳞伤、无限痛苦的代价。“我”最终寻找到了“旅店”———被抢劫的伤痕累累的“汽车”。
2、寻找“旅店”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合情理的事?(阅读文本,了解、体味情节。)
明确:司机态度突然转变,“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正开着时去车厢取苹果;当我问他去哪里时,他说“开过去看吧”,“我”旅行时没有目的,司机也不在乎方向,只要汽车跑着就行;汽车抛锚时,司机竟能在旁边“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有人抢劫车上苹果,他竟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最后司机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
3.这些荒诞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体味句外之意。)
讨论归纳:荒诞的情节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题。“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表了“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活。
4.“旅店”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独特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讨论归纳:“旅店”是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当“我”躺在汽车里感到一丝温暖,并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时,“旅店”被赋予了“我”心底的一点希望、一份力量,小说在凄婉的伤感中显示了一点亮色。
5.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讨论归纳:“我”的情绪一直在变化———“我”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失望。“我”的情绪变化来自客观世界的不可捉摸,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差甚远。
五、品位语言
要求: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很有新意,揣摩文中的精彩语言,试举几例,体会其中描写的新奇之处和蕴藏的内涵。(提示:结合学生划出的疑难句子进行讲解)
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明确:把走路比作航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也暗示着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
例2: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
明确: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我”出门远行一天的奔波。“从早晨里穿过”,好像早晨是一片树林,“下午的尾声”则是把下午当成一首歌或一出戏,“黄昏的头发”则会出现一个人的形象。这样写显得欢快,充分抒发了“我”出门远行的兴奋心情。
例3: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明确:这句话有两个地方显得新奇可笑。一是说司机“屁股上有晚霞”,把一俗一雅结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好笑。二是说车头的盖子“像是翻起的嘴唇”,也很新鲜,会让人有一点担心,就是司机会被“嘴唇”吞进去。这种感受也充分表达了少年初次出门远行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例4: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升腾。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明确:这句话的有趣之处在于说“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这样突出了“我”急于找到旅店的心理,这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旅店。
例5: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我”被打倒在地的无奈,“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这也说明“我”心里不甘被打败,这是少年典型的不服输的精神。
(其余的例子按照具体的语境讲解)
六、总结提升
七、课外作业
1.课后阅读卡夫卡荒诞小说《变形记》,比较一下与余华小说的异同。
2.写下你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从本文中受到的启示。
四、教学反思
五、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一开始就把握住课堂,为长期禁闭在学校中的学生创造一个联想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扩散,由此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三、小组讨论,激发思维。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