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賢庠村遊記(一)
2018.4.29.
既出甬城,東南向車行不足半時辰即達象山“賢庠村”。
夫“庠”者,古謂之學校也。蓋“賢庠”者,想當然謂之賢者之學所也。
昔有解甲者舉牌購棄業於焉。改其一者為宿,以供親友舍之。
夫我等一路雖不風塵勞頓,未料東道恭迎於門,逾覺愉悅之情撲面而至,頓消孤野僻陋之想。入室稍息凴軒環顧,四面皆山也,且有兩村與之毗鄰焉,何荒野孤零之有哉。
越明日,左出緩步登坡,穿行山村之間,一路新筑村路,滿目山田綠竹,竹下爭出嫩筍。問之:“筍可掘之一二乎?”對曰:“盡可掘,無人問津。”問其故,曰:“晚輩多出山入城矣……”繼而坡行數百米,有泉焉,曰“旱井古泉”。即俯身掬而飲之,噫!乃甘泉也!無怪東道嘗傲曰:“吾地空氣亦甜矣。”
又日,出門右行數百米,驀然遍地玫瑰月季怒放於坡,人皆為之嘆詫。旋即醉沒花海,煞是心曠神怡!此曰“玫月山莊”。
若夫出山莊复行數百米,則華麗山門可見矣。門前巨石橫臥,有“東海仙草”行書刻之上,門樓上書“鐵皮石斛養生園”。入園環身皆青茶綠植,沿曲徑行至轉角,平湖兀現,坐山臨水,淡墨厚彩,疑見畫於卷中亦覺仙境落於凡界矣。
至乎人情是故,山人不改古樸,與客過往如待己親,直與桃花源人無異也。
再日,鄰村自家菩薩誕辰,或告將唱大戲三日以祝。信如生翅,飛傳十裡,使乎聾者亦知矣,且各自凳椅不翅而占戲場,互有繩牽以示見占矣。吾等外人亦有專座候之,其庶幾簇擁吾等入席矣。且夫開唱之先,則必鞭炮慶之,桃寿拜之,以為菩薩賀也。
既儀式畢輒鳴鑼開唱,然則那廂招手呼朋者方興;這邊湊頰咬耳者未艾,何其熱鬧興奮者也哉。未知其看戲乎,其聽聞乎?一賞戲者鮮有者焉。
蓋乎劇情,乃生旦未出,下文已知矣。何則?前後左右爺娘解說亦先亦細,不由不知矣。尚有甚者,眾人所帶食者必相與之,無論生熟。驚詫之際,前排老嫗使牙籤叉之菠蘿客我,幸而場面紛亂得掩我受之不妥,拒之不恭之尷尬。噫歟嘻!山人何待客熱辣之甚乃爾耶。
夫於山中數日,所見山人皆古樸,所遇故事盡直率,其胸襟心懷大文者城者不知幾千里之外也已哉。
嗟夫,文者;嗚呼,城者。
戊戌春不二記於賢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