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明山--中村

(2014-11-15 20:38:56)
标签:

四明山

中村

人在旅途

鹿亭

分类: 人在旅途

今天阳光明媚,晚上开始要下雨。尽管本来通知今天开会。现在晚上、周末上班好像是常事。从年初开始,每周四的晚上、有时候还要搭上周六。今天的事不大,非得要安排在周六。我感觉很疲惫,就请假。想想明天要下雨,丈人他们也在。就开车到四明山转。本来想去丹山赤水。后来想想茅镬去过2次,都是沿着皎口水库的一侧,这一次就走另一侧。皎口水库很长,也很美。路上遇到一个开三轮车的,他的三轮车前胎漏气停在路边。告诉我们中村很好玩。我们就开车前行到中村。风景真的很不错。回来后,查阅中村情况,竟然是很有历史的村落。

  中村出来后,开车往丹山赤水方向,路过白鹿村, 鹿亭乡白鹿村地处姚南山区,东与鄞州交界,西邻大岚镇,距宁波市区60公里,距余姚市区50公里,由原陈岩、新村、下姚、叶家祥、高岩头、赤石、梁湖7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这里参加户外运动的人很多。

白鹿村出来开到子封村,看看时候不早,就没有去丹山赤水。开车回宁波。

http://s5/mw690/001Onqcqgy6NDniysUk84&690

http://s14/mw690/001Onqcqgy6NDnjnxJb4d&690

http://s14/mw690/001Onqcqgy6NDnJb5lb0d&690
白云桥
http://s8/mw690/001Onqcqgy6NDogsfQz57&690

http://s11/mw690/001Onqcqgy6NDogT2Xwfa&690

http://s15/mw690/001Onqcqgy6NDohgG3s4e&690

http://s1/mw690/001Onqcqgy6NDohDZDya0&690

http://s10/mw690/001Onqcqgy6NDok4fVL99&690

http://s8/mw690/001Onqcqgy6NDokqydp77&690

http://s4/mw690/001Onqcqgy6NDop7E8b33&690

 四明是旧宁波府的别称。对宁波人而言,物色甲东南的四明山不仅是一座山,自然的神奇造化与长期的人文积淀成就了四明山水奇特的文化景观,镶嵌在四明山腹地的座座美丽村落更是四明山水与历史人文完美结合的典范,刚刚入围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余姚鹿亭乡中村,就是其中的典范。
     
有来历的白云桥

      中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东部,与鄞州区章水镇交界。从宁波市区出发一路西行,过鄞州区横街镇驶入盘山公路,穿行于茫茫的浙东大竹海,盘旋上山又下山,抵达童皎村地界,过童皎村不久便是中村。中村有座白云桥,这是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像一道飞跃的彩虹,古朴却不乏灵动,桥拱两端勒有楹联,桥西侧上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下联邨(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桥东侧也有一副桥联,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四字。很显然,眼前所见的白云桥乃光绪庚寅年(即1890年)建成,是鄞县和余姚的界桥,如今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

      关于中村的命名,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该村距余姚、宁波、奉化三地距离均等,故曰中村;一说跟这里的两个大姓即龚和郑的平衡有关,据说龚姓居住在先,而郑姓人数居多,龚姓取名龚村而郑姓不愿意,于是两姓协商最终以中村命名,取中庸之意。《石潭龚氏宗谱》显然支持前一种说法。据龚氏宗谱记载,最初迁到此地的是龚氏家族,唐时石潭龚氏慕此地风水迁此建白云村,架白云木桥,因此地正好是四县三镇之中心———距鄞县、奉化、余姚、上虞各45公里,距鄞江、梁弄、陆埠三镇各20公里,故以中村为名,其后河南郑氏在南宋建炎年间迁入此地。

      另据《余姚县志》记载,唐初始置乡、里、都、保建制,余姚县域划为15个乡,现鹿亭乡属四明乡白云里;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后屡有毁建,光绪庚寅年间重建为石桥。可见《石潭龚氏宗谱》基本可与《余姚县志》互证。中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初,考虑到晚明四明人沈明臣在其《四明山游记》中记载了大兰(现名大岚)山下乃石坛龚氏居也,基本可以推定,石潭龚氏在唐初由于家族扩大后因安置需要而部分迁至中村。从白云桥的年龄推算,中村已年逾千岁,不愧为古村了,凝结了无数历史荣光的白云桥连接的何止是龚郑二姓呢?

      那么,为何桥联把中村说成云村呢?《四明山志》对此做了注解,原来,这里便是谢遗尘对陆龟蒙说起的过云人家或称云中人家。晚唐时期,隐居四明山的高士谢遗尘曾到吴地,抛出四明山九题请吴中名士陆龟蒙作诗,其中的过云云南云北讲的便是杖锡山所在的四明山心一带。对此,罗濬《宝庆四明志》卷四《叙山》中记云:四明山,唐末有高士谢遗尘隐于此山之南雷,尝至吴中,谓陆龟蒙曰:吾山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宇晴霁,望之如户牖,相传谓之石窗,故兹山名曰四明山。中有云二十里不绝,民皆家云之南北,每往来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谓之鞠侯’”;于是龟蒙与友人皮日休各赋诗九篇传于世。

      明代沈明臣在《四明山游记》中讲,过云也叫云中。号称四明山心的杖锡山屏风岩在鹿亭乡南面不远,因此,鹿亭乡一带便属于云中云北,白云桥桥联上的云村由此而来,这与《余姚县志》和《石潭龚氏宗谱》关于白云村的记载不谋而合。

      有渊源的晓鹿溪

      白云桥下的小河叫晓鹿溪,跟鹿亭乡的得名一样,晓鹿溪的命名跟南梁名士孔祐有渊源。《四明山志》卷一记曰:孔祐隐居此山……有鹿中矢,来投于祐,祐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祠宇之侧,陈永定中有赦建观,遂改祠宇为观,樊榭、鹿亭皆在大兰(今作大岚)。《余姚光绪志》也记载:孔祐隐居是山,有鹿中矢来投,祐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刘樊祠宇之侧,名曰鹿亭,乡名盖由于此。

      人择地而居,地因人而名。孔祐只是使该地增色的若干文人雅士之一。在他之后,唐代高士谢遗尘曾隐居于四明山,引出陆龟蒙、皮日休二人以谢遗尘九题为目唱和的《四明山诗》及《和四明山诗》各九篇。只是,陆、皮二人并未游历过四明山,其神游之作误导了一批又一批后世之人按索骥,而所咏之胜迹终不可得,由此激发了后来的黄宗羲为考证皮陆九题诗而遍访四明诸峰作《九题考》。自唐以后,历代有才子文人留下大量吟咏四明山和白云桥的诗词佳句。这也是近年来学人提出浙东唐诗之路概念的依据之一。

      白云桥桥联上说,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那么晓鹿溪(大溪)为何又被称为白水呢?原来这跟当地的道教传统有关。晓鹿溪当地俗称大溪,古称长涧,《四明山志》称其源出杖锡山,合众山之流,会于大溪,至它山……”。大溪之水系纳众流而成,其中一条便是白水,也叫紫溪。白水源自白水山,又名白山,在今梁弄镇南四公里,因汉代一白姓道士在此修炼而得名。山上有飞瀑,瀑布旁有一山洞叫潺湲洞,是后汉刘纲、樊云翘夫妇追随白公学道所居之所,刘樊二人日日采药炼丹,在白水中洗草药,把溪水染成了紫色,故称紫溪,又称洗药溪。

      有故事的仙圣庙

      晓鹿溪左岸白云桥上游5 0米左右便是仙圣庙。仙圣庙是中村的公庙,祀奉的主神是当地人口中的大王大王到底是谁,当地没有人说得清。

      仙圣庙是一座道观,院落式建筑分前后两进,都为五开间。居中端坐于正殿的是大王,参照风行于浙江省的其他大王庙和本地传统,推测大王应是东岳大帝;位列大王两侧的是四大龙王,他们和大王一起,默默地承载着当地百姓对于风调雨顺的期盼。被誉为目前宁波市内年代最早、结构最优、建造技艺最精湛的仙圣庙古戏台在天井正中,歇山飞檐,与前殿明间相连,戏台两侧各有看楼三间。戏台前部的石柱上镌有楹联,上联为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下联为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

      仙圣庙大约始建于南宋,在明代时重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仙圣庙又重建,历时5年始成。民间的传说则将其源头推到更早并直接将其与孔祐联系起来,并演绎出一则白蛇与许仙董永与七仙女的结合版爱情故事。故事中孔祐所救的白鹿后来化身为美丽的姑娘,令孔高士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终因人仙有别不能在人间长相厮守,导致孔祐在神志恍惚的状态下追逐白云深处的神鹿之时飞升,不知所终。后人为了纪念这段美丽的爱情传说,在孔祐升天处建桥建庙,即为白云桥和仙圣庙。从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鹿亭。

      据说,中村的老村子过去极像中国象棋棋盘,故又名棋盘村。棋盘村的中轴线并不是晓鹿溪,而是村中心一块长形的空旷地,恰似棋盘的楚河汉界,河界两边的房屋建筑各呈五横九纵,如同棋盘上行走的线条。据此推断,过去的中村只是晓鹿溪右岸的一个小村庄。现在站在高处俯瞰中村,并没有看出有什么棋盘,或许古人的规划已经被后人的改造扰乱了吧。

      从白云桥上往上下游瞭望,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难得开阔的山间平地,当地话称其为,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流其间,两岸尽是苍老遒劲的大树,那也是鸟儿们的家;河右岸是古老的村落,青石砌就的房子一座挨着一座,墙根滋养着不被阳光眷顾的苔藓,马头墙勾勒出完美优雅的天际线;河左岸靠着新修的公路,公路边净是新式楼房,新老村落就这样隔河对望,这便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吗?联通两岸的河中溪步像一个个欢快的音符,书写着这美丽山村的祥和与自然,歌颂着田园牧歌式的家园。有人说中村美得像一幅山水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