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2015新互联网公司300强系列163--计蒜客

标签:
财经 |

一、公司及创始人简介
“计蒜客”前身是“泡面吧”。“泡面吧”是一个编程教学网站,以练既是学的理念进行产品架构与设计,满足编程教学实践需求。2014年7月团队发生变动,转型为“计蒜客”。“计蒜客”在线计算教育平台是一个学习计算机相关学科领域内容(编程、算法、计算机理论)最便捷的渠道。它富有交互性、有趣的交互方式让你可以吃着泡面和朋友一起轻松学习。是北京矩道优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俞昊然,“泡面吧”联合创始人,“计蒜客”90后创始人 、CEO。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在读本科生。百度爱好者网站前站长。
二、创业故事
在线计算慕课平台“计蒜客”于2014年10月获得来自紫辉创投的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DoNews网站的茄葩前不久参观了“计蒜客”的“大本营”,并对“计蒜客”的创始人俞昊然做了采访。以下是访谈原文:
茄葩:“计蒜客”的融资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
俞昊然:人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吧,另一方面是和高校的合作,还有内容。对于市场的投入目前来说应该会小一些。对在线教育来说,内容是很重要的。对我们来说,素材和素材的展现形式放在一起才是我们想要的“内容”。我们想要人才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产出“内容”。
茄葩:“计蒜客”目前的用户和使用情况怎么样?
俞昊然:截至今天早上(2014年11月4日)9点,我们有25003的注册用户,激活率大概有96%,总共约有24000用户使用过“计蒜客”。我们每天的用户增长量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000,昨天一天就有400多名新增用户。用户来源主要是通过与老师的合作而带来的高校的学生。
茄葩:“计蒜客”被称作“中国的Codecademy”, 你觉得这个称号贴切吗?
俞昊然:其实,我们现在和Codecademy差别还是挺多的。比如说,虽然Codecademy原本的创建目的是为了让普通大众都能学会编程,但是从反馈上来的数据来看,Codecademy的主要用户还是K-12的学生。然而“计蒜客”目前的用户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如果“计蒜客”现在想要进入中国的K-12市场还是不太现实,因为中国的学生有高考的压力。K-12目前对于计算机编程学习的需求有,但是不大。如果中小学教育方面改革能更快推动改变现状,走进K-12市场也会是计蒜客的一个未来的可能性的。
茄葩:“计蒜客”目前有考虑过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吗?
俞昊然:基本上来讲,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面向考试,2C收费。这个是针对计算机编程学习的普遍需求,比如考研,或者是一些认证需求。另一种可能性是面向就业,为企业输送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编程人才。我们会挖掘企业需求,直接对口地提供某些课程,而用户学完课程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直接进入企业的某个岗位。在2C或者2B上,最终都可能可以进行收费。
事实上,“计蒜客”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试探性的动作。比如昨天,“计蒜客”刚刚为优酷土豆完成了一次在线笔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计蒜客”里面有些实习生就是之前在“计蒜客”平台上学习的学生。我们看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长空间,邀请他们加入我们,成为“计蒜客”团队中的一员。
茄葩:“计蒜客”是一个“90后”团队,你觉得这样的年纪对你们来说是一个优势还是劣势?俞昊然:前不久“计蒜客”加入了两个新员工,还有一个实习生。在那之前,计蒜客团队的平均年龄事实上是31岁,我们的法务和首席运营官都是70后。我个人虽然是90后,但我并不太认同将“90后”作为我的标签。我“出来”的比较早,06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百度爱好者,在那里我就开始带领一些年龄比我大的人一起工作,所以我也没有太刻意的将自己归为90后。除了两个70后,公司里还有一个80后,剩下的都是90后同事,在我来看,他们现在的能力和激情不比我当年带过的人差,都挺能拼的,时不时还能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我相信他们能像我以前带过的人一样,未来成为我们或者其他优秀企业里顶梁柱式的人才。
茄葩:你个人对“计蒜客”未来的产品形态有着什么样的规划?
俞昊然:我希望十年后的“计蒜客”是最大的在线中文工学院。教育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我们的座右铭是:我们决不误人子弟。我们坚决不做浪费学生时间的事,我们希望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在未来的5年里,我们争取把平台上的第一批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去。当然,考虑到我们的用户也不一定都是大一来的新生,第一批学生被输出的周期也可能会比这个短一些。
茄葩:“计蒜客”团队目前的工作氛围怎样?
俞昊然:“计蒜客”的团队包括实习生总共有12人,程序员们理论上每天9-10点开工,6-7点收工。但实际上,我们都是“睁眼干活,闭眼睡觉”,生活和工作分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像一群弟兄在一起,非常开心地“吵架”。我觉得团队之间对于公司的事不能有猜忌,要能达到“坦诚相见”的地步,甚至赤身裸体都觉得不会尴尬那样是最理想的了。我们的公司名是叫做“矩道优达”,其实也说了我们工作的一种状态,我们规规矩矩做事,先把事情做好,之后再思考“达则兼济天下”的远期梦想,我们是真正的是在一起追求一种“规矩有道,先优后达”的状态。
注:本小节来源于2014年11月7日DoNews对“计蒜客”90后创始人俞昊然的访谈稿
三、发展历程
2015年
6月23日“计蒜客”作为唯一的在线教育工具类产品应邀参展TechCrunch举办的国际创新峰会。
3月“计蒜客”用户量达到4万。
2014年
10月“计蒜客”获紫辉创投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
7月“计蒜客”正式上线,前身为“泡面吧”。
四、产品特点
“计蒜客”主动阅读模式
“计蒜客”采取主动阅读的模式,把内容切分成一个个碎片,从头到尾不断让你确认是否读完了一个小节,并且会有倒计时强制你参与这个过程。其次会针对特定的章节来讨论,任何一个提出的问题都是指定到小的标题上去的,而不是无主题的讨论。另一个是实践,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实践。通过有带考核性质的选择题、在线测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回答、探索中,利用这个方式加强展示和复述的能力。
接下来,将学员的整个代码的编写过程、每次的敲击都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共性问题,相应地把这些问题用于迭代完善。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
学生行为决定教学内容。包括“引导信息根据学生完成的过程进行显示”、“错误信息根据用户提交进行判断和返回”都是做的这个。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在线教育课程设计是线性的,以后会根据用户行为的留存数据来做课程推荐,一方面系统自动推荐,另一方面让他主动参与到课程推荐的选择当中。目前来看,“计蒜客”数据量还不够大,虽然我们设置的数据维度比一般的网站高,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所以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学生压力与动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考量。一方面,降低非关键内容的严肃性,加入呆萌属性的东西进去,保持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不断产生结果、奖励,强化成就感,让学习过程像打游戏通关一样有趣。此外,我们计划逐步加强排行等比对,适当施压。因为压力来自于跟他参与同样内容的一批人,一旦形成这种压力,学生会增强学习的动力。
弥合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鸿沟
学校存在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学习和更新教学内容成本较高;研究目标、课题目标更重,对于教学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认可。大部分教师与工业界有一定距离,即使老师来自工业界,但离开日久也会淡化对工业界的了解,不知道企业当前的诉求是什么。学生输出质量低,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企业希望把真正的应用场景下放到教学过程中,甚至愿意把内部培训材料脱敏后成为教学素材提供给高校使用。
企业的诉求是希望跟得上工业界需求的学生不断产生,满足巨大缺口。但现实是校企供需的差异逐步拉大,给企业内训带去巨大压力,以前内训半年现在得拉长到一年,然而学生又比较浮躁,可能内训一年后就走了,给别的企业做了嫁衣。所以企业希望前置参与教育过程,特别是参与到大三大四的教学,更好在筛选环节做出判断。
未来教育参与者的新角色
线上教育扮演前置教育角色,比如课程预习,因为现阶段线上教育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育。而人工智能,包括现在做的人机交互、非人工的引导等会逐步作为前置阶段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与学生助教可以在线上自发进行前置讨论,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扮演学生助教的角色。
而线下呢,我们希望线上的教学内容来自线下的企业需求,由企业提供教学素材,明确诉求。在有线上教育的前置环节完成后,由老师扮演答疑、讨论的角色,形成翻转课堂,目前在清华等高校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而对部分线上无法进行的实践(比如集成电路焊接)则在线下完成,这也是线下着重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