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及创始人简介
喜马拉雅组建于2012年8月,隶属于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致力于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目标是成为音频领域的YouTube。
喜马拉雅旗下的移动客户端“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仅半年即实现千万用户目标,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网络电台APP之一。
余建军,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是国内资深的连环创业家,同时也是杰图全景地图和街景地图城市吧的创始人。
二、创业故事
三次创业
余建军在2001年,创办了制作全景图的软件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与欧洲,这也是他的第一次创业。从2001年做到2005年,公司年收入过千万。但这次的创业与余建军在学校时创业的初衷不同,于是余建军开始琢磨下一次创业。
2005年,余建军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制作地图街景。余建军团队研制了一台采集车,可以扫描整个城市的街景,其效果与后来的谷歌街景相似。余建军其后与谷歌负责地图的主管进行了商谈,结果不了了之。一年后谷歌推出了secret
view,余建军团队也将该项目卖给了百度。余建军又一次结束了创业。
第三次创业缘于一个偶然机遇,余建军与合伙人陈小雨拿到2000万的天使投资,一起创业做了第三个“虚拟世界”项目,当时叫“那里世界”。概念一句话就是:用全景图作背景,然后把人物化身做进去,把音视频做进去。项目做了两年,余建军发现该项目不是用户刚需,而不是用户的高频需求,而且团队开始失去了兴趣。两年后,这个项目基本全部放下。
三次的创业经验为余建军带来了不同的创业感悟,在此基础上,余建军2012年组建了喜马拉雅团队,意在打造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
两个宏观一个微观
第一个宏观,当时 2012
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普及,而移动互联网跟互联网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余建军团队找到一个关健词是“移动”,就是用户使用场景。也就是说,用户不仅可以在家和办公室上网,而且也可以在很多移动碎片时间上网,比如开车、挤公交地铁、做家务时,包括跑步、睡前那点时间等,这个碎片时间没被满足,而音频是满足碎片时间的一个有效媒体。
第二个宏观,广播电台一开始说被电视边缘化,但随着汽车人群兴起,它又获得一个新生。余建军团队觉得媒介无谓高低贵贱,只有适合不适合,只要有适合的使用场景,它就一定有机会。
一个微观,余建军团队在经过了微观调研后发现:音频 UGC 成本比视频要低很多。于是,喜马拉雅便走向了这个方向。
注:本小节来源于《百度百家》
三、发展历程
2015年
3月 以作家许知远为核心的单向空间入驻喜马拉雅FM,联合出品原创音频节目
1月 喜马拉雅用户群达到1.2亿
2014年
5月 喜马拉雅激活用户突破5000万大关
5月 喜马拉雅获得1150万美元的A轮风险投资投资机构分别为
SIG(海纳亚洲)、KPCB(凯鹏华盈)、Sierra
Ventures,成为中国互联网音频行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融资个案
2013年
3月 “喜马拉雅APP”上线,半年即实现千万用户目标
2012年
8月喜马拉雅正式组建,致力于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四、产品特色
打造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喜马拉雅将电台定位为UGC平台,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UGC可以积累大量内容、用户和主播。
喜马拉雅音频 UGC 平台吸引了大量热爱用声音传递和分享的人们。许多电台 DJ
通过喜马拉雅发布他们的音频节目,其中不乏来自央视、央广等媒体的知名主持人;还有许多原创音乐人,通过喜马拉雅发布原创或改编的音乐作品;不少知名的动漫声优、配音师、品牌栏目如《财经郎眼》、《罗辑思维》等也纷纷入驻喜马拉雅。此外,“草根明星”也开始涌现,如轻松搞笑栏目《段子来了》单期节目播放量已高达63万次,并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及上百万元的年度冠名。
UGC媒体+社交
目前多数移动端的电台APP均以PGC(专业产生内容)的点播为主,相比起单一的纯媒体模式,喜马拉雅更偏重于社交媒体。
喜马拉雅电台首页是用户定制的声音内容,通过卡片流的形式呈现用户订阅的节目,用户可以评论、喜欢、转载和下载。在“发现”界面用户可以按照类型和热门度浏览声音内容。
喜马拉雅包含用户界面,支持通过新浪微博和QQ登录,登陆后可以关注主播和好友,看到各种动态信息,并且对内容进行评论和分享。对主播和内容提供方而言,喜马拉雅不仅仅是内容的输出平台,也是一个面向特定用户群经营品牌的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