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分钱当两半用

(2013-10-14 17:02:38)
标签:

创业

资金

投资

理财

杂谈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创业来说,资金就是事关成败的“粮草”。因此,建立财务制度非但不是注册成立公司之后的事,反而应当是在创业规划时就应纳入考虑的大事。

 

首先是创业初期的预算。

相信任何一个创业者对创业初期第一次要花的钱都算的很清楚,比如要买什么设备、首次进货款、首次缴纳的房租、申请的电话宽带费用等等。但这仅仅是首笔投入,创业的预算至少要做一年以上。在预算期限内,每个月会产生的固定开支都应在计算之中,并留有一定余量。这样创业“本金”能花多久(deadline)就很清楚了。

在创业之初,有两个问题特别要引起注意。

创业切忌不做预算计划,钱用到哪里是哪里。这种凭感觉走的方式是不行的,比如感觉能撑一年,到年中就发现没钱了,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和业务怎么办?所以,创业不但要做预算和计划,而且需要设立止损期——比如做半年还没客户就不做了。

另外,创业切忌“一步到位”式的花钱。创业开始任何投资和花销都只做短期打算,比如能不租办公楼的就不租,暂时用不到的设备能不买就不买,需要进货的话能少则少,甚至没客户之前,公司都可以先不注册。总之一切从简,一切花钱行为都以保证手上的现金量为优先考量。

 

其次是创业期间需要时刻关注现金流。

在前面的创业预算和计划中,其实已经体现出了现金流的状况,创业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实施中不断核对这一数据,只有这样,创业者才知道自己手上还有多少钱,还能撑多久,下个月能花多少钱。

当某月度创业者的财政出现“赤字”时,创业者就必须要反思是偶发因素,还是当时制定预算和计划时未料到的情况,对于前者,创业者必须设定期限通过下面几个月的结余弥补这一“赤字”,而对于后者,创业者则应重新考虑,并制定新的预算和计划。

在现金流的控制上,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提醒。

当一笔业务超过自己资金能力范围时,情愿不做,也不能去“赌”。创业切忌借用高利息的金融产品(如民间贷款公司等等),超能自身能力的“透支”行为是风险非常大的。比较适合的做法是找寻适合的合资人,或者干脆把业务介绍给别人,从中收取部分的中介费。这样做还有个潜在的好处是能防止创业者因经验不足而上当受骗。

还有些“单干人”的创业公私帐不明,创业者把自己的吃用开销全从创业本金中支出,这样很容易造成到头来只有一笔统账,到底自己的日常是成本多少,净利润到底赚了多少,都没法算。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很简单,创业者只要给自己开份“工资”——每个月个人用度上限,然后把个人钱和公司钱放两个口袋,这样就可以解决了。这样的创业帐上还能体现出“人工成本”多少这一项。

 

最后是建立人帐分管的制度。

很多创业团队图省事,或觉得这点小钱没人会动脑筋,就只找一个人统管会计和出纳。这样做至少有两个重大隐患在里面,第一是一个人又要管钱做流水帐,又要做明细账,这样很容易出错,第二是一旦出了错那就谁也说不请楚了(这个人肯定吃力不讨好),因此而产生创业团队之间互相猜忌那就更不值得了。

早早建立会计和出纳制度不光是为了管好钱,更重要的是有本明明白白的创业帐,当然,不是说不会会计就一定不能成功,会算账就一定能成功,帐和报表的作用是让经营者更清楚地知道现在企业的状况,比如盈亏如何,资产状况如何,收入来自哪些地方,成本又出自哪些地方,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管控对象,不至于无的放矢。

风险投资资本介入之后,创业团队可以不用为专业的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担心了,创业者也可真正荣升CEO或总经理了,但到了那时候,看财务报表也将成为必备工作,所以早点熟悉财务知识并不是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