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汽车行业汽车企业汽车市场财经 |
2006~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以18%的速度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大国。未来,正略钧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增速将趋于缓,年均增速降至9%,预计2020年汽车销量接近4000万辆(Figure 1)。从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包含轿车、MPV、SUV及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增速将高于商用车市场增速。预计未来三年乘用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3%,而商用车仅为6%。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正略钧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将出现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电动化汽车受关注。受利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将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中电动化汽车脱颖而出,是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2012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和财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Table1),同时“十城千辆”等项目的推行,将拉动公共部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但受技术、成本、基本设施等限制,私人需求将慢于公共部门需求,预计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2020年的销量占比约为乘用车整体销量的15%左右。
第二,汽车行业利润后移,车企将实现从汽车制造企业到制造服务企业转变。随着竞争的加剧,整车利润逐渐降低,汽车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新的服务种类不断出现,产生新的利润来源,目前汽车服务业所占利润总额已经高达全产业链的60%左右。在汽车服务业的主要细分市场中,维修养护的利润率可达30%,远高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的利润率,在此背景下,部分领先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推出全方位服务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如别克推出售后服务品牌“别克关怀”,客户可以通过监视器/透明玻璃等看到维修过程,同时其还拥有“诚新二手车”的二手车服务品牌以及借助GMAC的汽车金融服务品牌。
第三,行业整合可能开启。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存在“散、弱、小”和“强者不强”的状况。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前十大企业占据了近87%的市场份额,后面的100多家企业能力不强。但与成熟国家汽车行业相比,中国汽车前三大厂商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Figure2)。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乘用车市场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体,占据整个汽车市场份额的78%,从发展阶段来看,乘用车市场目前处于调整阶段,但乘用车的快速增长时期还没有结束,正略钧策认为受中国城市化、中产阶层崛起的影响,2020年以前,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中产阶层的增多将为乘用车消费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与全球相比,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水平偏低(Figure3),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SUV表现突出
MPV预计2015年将在2011年50万辆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3.5%达到83万辆。
SUV将最具增长潜力的子市场,SUV近10年来销售增长最快的子市场,即使在2011年汽车需求不景气的背景下,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未来3-5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销量达到338万辆,年均增长20.6%
轿车未来3~5年仍将是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中流砥柱,预计2015年销量达到1392万辆,年均增长率8.3%。
区域差异
未来一线地区更新需求为主,未来增长放缓,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地区R值在1.5左右,已经过了汽车快速普及期,且受限购政策、交通状况、油价等因素影响,未来需求增长十分有限,同时一线地区由于汽车保有量水平较高,汽车发展较早,未来以二次购车为主,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二次购车比例已经达到48%。
二三线地区刚需强烈,未来将快速增长。我国二三线地区千人保有量水平明显偏低,二线地区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0辆/千人口,三线地区为40辆/千人口,低于全国的60辆/千人口,二三线城市人口基数大,据统计,二三线地区占全国人口比例71.8%,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将将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目二三线地区的购买力增长迅速如吉林、福建等地区R值已经在2~3之间,进入了汽车快速普及阶段。未来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高端化、功能化车型受偏爱
未来乘用车消费将呈现高端化、功能化的趋势。一方面,2012是又一个二次购车潮的开端,二次购车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及需求变化将带来的车系、车价、车级、车型、排量的高端化。限购政策治标不治本,但预计短期内不会取消,甚至可能加强。限购政策催生的选择偏好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偏好品牌知名度较高的车型。限购使购车的隐形成本增加,技术更成熟、更新换代频率较低的高品质车型成为人们购车的首选,倾向于选择品牌知名度高、耐用性好的车型。第二,偏好排量更大的车型。目前国内小排量车以自主品牌为主,品牌影响力较低,小排量车购置优惠的取消使小排量车本身的价格优势被进一步弱化,用户对于小排量车的偏好将逐渐发生转移,从数据来看,限购之后小排量汽车销量占比大幅下降(Figure 4)。第三,实用性较强。调研显示,用户不满足于车辆基本的代步功能,希望具有更好地实用性,满足自驾游、商务出行的需求,SUV因兼具了轿车的舒适性和传统越野车的通过性,同时排量较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SUV车型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崛起
08年经济危机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8年开始国产乘用车中自主品牌爆发式增长,占比达到近40%,自2009年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居首位,2011年全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超过600万辆,占比保持在40%以上(Figure 4)。自主品牌车占比提高与二、三线城市汽车销售增速较快有关,该类市场主销车型为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自主品牌车。正略钧策认为,08-11年自主品牌轿车的增长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它将沿着国产彩电品牌发展之路,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开始,从低价产品切入,迅速向中心城市和中端产品发展,最终确立中低端以下市场的主流地位,未来市场份额必将超过50%
总而言之,尽管汽车消费市场近年来遭遇寒冬,但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在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上,产品细分程度在不断加深,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消费者表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汽车制造企业为了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应学会把握消费者态度及需求的变化,为中国汽车市场下一个十年做好充分准备。另外,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对本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支持是民族汽车业发展的基石,在这种背景下,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对市场具有敏感性的民族汽车厂商将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舞台。(正略咨询顾问 钟思婧、刘剑锋、黎文科、高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