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oogle有管控吗?

(2010-11-17 09:11:32)
标签:

正略钧策

萨班斯法案

管控

公司管理

纳斯达克

财经

Google有管控吗?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周立

 

  提起Google,我们总是会想到它自由开放的公司文化。员工可以按个人喜好来装饰自己那块小地盘。有的员工喜欢赤脚,就用100美元铺了一小块高级木地板,踩着它舒服地工作;有的员工在eBay竞价买到一个古董电话亭,也运过来摆在办公室一隅......你可以带着心爱的狗儿来上班,只要宠物不乱跑、不大叫就都可以带到公司来。如果工作累了,还可以带宠物到外面的草地上一起享受一下阳光和运动。人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区”里工作,或者像喜鹊一样清晨五点就开始忙碌,或者像夜猫子一样整晚不睡、白天休息。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Google有管控吗?如果有的话,跟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吗?
  一般意义上的公司在建立内部管理控制时都有一个前提假设:每一个员工都会出错,都有自私的一面,他们在工作中作出的动作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控制,就会给公司带来风险。该假设显然与约翰穆勒关于“经济人”的定义一致,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举例来说,会计可能漏记了几笔账,而财务经理为了早点下班,在审核会计分录时,只挑选了其中20%的内容等等,最后导致投资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质疑。
    因此在这个前提假设下,内控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一直发展到现在,而2002年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后萨班斯法案的推出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对内控的要求。而极富创新、自由、开放氛围的Google在内控方面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曾在国际知名投资顾问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ISS)公布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的公司管理排名中位居末席,并被ISS列出了Google在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21处缺陷。
    尽管如此,看似无为而治的Google在互联网世界的发展和表现却堪称奇迹。其实,Google的内控从招聘员工就开始了:挑选精英中的精英,并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因为Google相信聪明人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实际上这些做法真正的意义在于保持所有人拥有最活跃的思维,保证员工(主要是工程师)拥有旺盛的创造力。这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性本善”,只是Google把具备“性本善”特质的员工范围归结到了聪明人身上。企业的任何活动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人与人的信任问题解决了,控制和自由平衡了,优秀的组织也就诞生了。
    作为一个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Google必然具备比较完善的管控体系,然而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控活动和监督等五大内控要素中,Google独有的富于人文关怀的内控环境造就了Google的互联网传奇。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29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