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蓝筹地产企业综评-盘旋中的理性成长

标签:
房产中国蓝筹地产土地储备房地产企业财经 |
水涨船高不失理性投资,快马加鞭回归价值成长
——2010年蓝筹地产企业综评
正略钧策房地产研究中心
过去三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07年一片盛景,“暖风熏得游人醉”;08年哀鸿遍野,“山穷水尽疑无路”;09年峰回路转,“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率先于全球走出漂亮的V型经济反转,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让众多地产企业慨叹行业趋势的难以预测,但是短周期趋势的难以预测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对长周期发展规律进行驾驭。
坚持理性投资:2009年充分昭示了房地产行业不再是简单孤立和独善其身的行业,但是作为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并未改变,寻找有价值潜力的土地和项目,降低后期的运营风险是地产企业成功颠扑不灭的真理,遵循城市发展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积累周期三条脉络,就会发现未来更具潜力的增长点:二三线城市、细分功能市场等等。
回归价值成长:拭去浮华,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过去3-5年间,众多地产企业更多的依赖于行业的高速发展而水涨船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并未明显改善,在平衡规模和质量的过程中,笑到最后的企业一定是那些快马加鞭中同时强调价值成长的企业。坚持获取最大化土地红利,但绝不能仅仅依赖于土地红利,坚持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坚持提高开发与运营的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守正出奇,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所以,2010年万科发出了坚定的声音:“回到田间,聚焦沃野”。
一、
2009年蓝筹地产企业总资产实现了37%的增长,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48%的增长,远远好于08年增长水平,其中,中海、招商、卓越、星河湾、龙湖等定位高端产品的企业,充分享受到2009年豪宅市场的火爆,也都实现了100-200%左右的增长速度。
从规模性相比,总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有两家,超过五百亿的有11家,万科以1376亿元的总资产规模高居榜首,中海地产实现33%以上的增长,资产规模达到1141亿元,位居第二;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达到13家。
总资产规模的增长与融资活动频繁相关,2009年度,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并举,保利、龙湖、富力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的方式增加融资金额,房地产企业年度累积公司债发行总额超过200亿元;另有远洋、绿城、华润等企业通过增发、配售等股权融资方式实现资本市场的再融资。
图2:蓝筹地产企业平均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图
09年蓝筹地产企业几乎都赚得盘满钵溢,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相比全国市场而言,无论资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其相对优势都更加突出。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4000亿元,同比提高76%,而所入选的23家蓝筹地产企业的销售额为4998亿元,同比上涨95%,市场占有率由08年的12.9%上升至14.3%,提高1.4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2.
图3:蓝筹地产企业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周转率图
图4:其中重点跟踪的20家蓝筹地产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图
根据其中重点跟踪的20家企业分析,总资产周转率从2005年0.39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0.25,说明在行业持续上扬的过程中,地产企业普遍选择了先规模后质量的成长策略。
3.
图5:蓝筹地产企业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图
4.
图6:蓝筹地产企业平均土地储备面积和进入城市数量图
二、
1.
其中华润、合生创展和方兴3家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以内,与其强调物业持有和土地产出价值最大化有关,而恒大、卓越、绿城、中信等4家资产负债率位居蓝筹地产前列;其中。当企业规模与生存本身直接挂钩的时候,高杠杆权益的使用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加快扩张速度的选择。2009年经营现金和筹资现金流入大幅度提高,同时购置土地和提高新开工投资额也迅速增加,总体来看09年现金流入明显提高,相比08年蓝筹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极大缓解。
图7:蓝筹地产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示意图
2.
3.
图9:2009年蓝筹地产企业土地储备满足未来开发周期图
(未来销售面积增长按照10%测算)
三、
1.
2.
3.
图10:2009年部分蓝筹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区域结构比例图
4.
5.
总之,2009年,随着市场需求释放和流动性恐慌所导致行业集体式增长,地产企业经营业绩水涨船高,但是纵观过去3-5年,地产行业企业的本身管理改善所带来的内生式增长体现并不明显,相反集体狂欢带给企业对未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2010年优秀企业开始纷纷尝试转型或提升,或者积极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转型的关键词包括:商业地产、二三线城市、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并购整合等。相信蓝筹地产企业作为行业佼佼者,必然随着市场与消费者理性回归,坚持价值创造与成长,为行业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正略钧策房地产研究中心所著,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