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蓝筹地产企业点评
(2010-11-02 13:58:00)
标签:
北京房产土地储备营业收入地产财经 |
2010年度蓝筹地产企业点评
正略钧策房地产研究中心
1、
2009 年,万科寻求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推动成本优化,09 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同期降低
27%;持续推进装修房战略,装修房占公司新开工面积的比例由 2008年的 60%提高到 79.5%。
万科 2009
年在项目获取上更加谨慎,在部分房价、地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坚持“宁可错过,决不拿错”的原则,规避了竞争过于激烈的地块。09 年新增项目
44 个,大多位于房价上涨较少、自住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二三线城市。新增项目的平均楼面地价约 2401 元/平方米左右。截至 09
年末,万科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 2436万平方米,基本可满足未来3-4年的开发需要。
万科一贯坚持稳健经营,09年获得建设银行 500 亿元授信额度,继续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09年净负债率 19.7%,较08
年末降低 13.4%。
2010年战略方向和调整:
1、2010
年万科将持续向“业绩增长”和“绿色战略”为中心的方向转型。
2、在项目投资上,万科将继续保持谨慎的拿地态度,仍将以面向自住需求的主流住宅用地为主,同时尝试与住宅相配套的其它物业类型,关注健康养老住宅和度假物业等新兴的住宅领域。
总之,万科作为行业标杆,已经具备了战略性适应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及时创新的能力。
2、
2009年底,中海地产在大陆20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共拥有土地储备约3055万平方米,实际拥有权益约为2701万平方米,可满足未来4-5年保持盈利每年20%以上增长幅度的开发需要。
2010年中海地产将继续构建以住宅为主、商业地产为辅的业务结构,平衡长、短线投资资源分配,逐步提高投资物业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定回报,增强平衡市场风险能力。预计2010年会进入3至4个新城市,新增土地可发展楼面面积不低于600万平方米。
中海地产作为行业标杆,成长稳健,盈利能力卓著,具备优秀的战略适应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3、
2009年,富力地产继续向商业地产领域进军,在广州,拥有CBD区域约1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楼宇,另外,富力地产还与全球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凯悦、洲际酒店集团等合作,共同打造多家酒店。在北京,富力地产也增加了商业楼宇的开发力度。目前富力的住宅收入占83%,商业物业收入占17%。
2009年,从大本营广州开始,富力的业务已扩展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2个城市和地区,基本上已实现全国性的布局策略,逐渐实现战略的平衡,包括高端与普通住宅的发展,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布局;由于对于宏观环境的判断相对保守,土地收购工作曾暂停16个月之久,错过了很好的战略机遇,目前土地储备2200万方,09年富力重又开启土地拓展计划,包括12月成功联合获取广州亚运城项目,为后期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融资方面,富力地产2009年通过公司债融资达到55亿元,正计划A股上市(2005年7月14日富力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富力地产09年大举获取土地储备,及时调整策略,未来发展依然可期。
4、
合生创展的竞争策略:通过在设计、品质、社区等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构建产品配套服务体系,包括装修、家电、日用品的“一站式”服务来构筑核心竞争力,实施区域中心和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并坚持精耕细作,依靠土地产出价值的最大化追求对投资者的回报。
合生创展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作为发展重心,将广州、北京、天津、上海作为其核心基地,集中在城市中心优质地段,成片开发以住宅为主,兼顾商业、设施的综合小区物业。目前高端产品的占比不断提高,客户定位以满足城市中高收入的置业需要为主,开发的物业集中于中高档项目,销售均价比当地的市场平均价格水平高出15-70%。
合生创展前期通过大块拿地形成规模效应,土地储备较长时间内位居全国之首,2009年发展步伐放缓,逢企业发展的多事之秋,销售业绩也不尽如人意,展望未来,2010年是合生创展商业地产的起步之年,在一线城市将有11个高级商业地产项目同时开发,未来增长前景依然看好。
5、
华润置地采取“差异化的定位+住宅开发、出租物业和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高品质的产品”的战略模式,战略定位于提供高品质的楼宇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地产价值链的生产力,在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
2009年底,华润置地土地储备面积超过2210万平方米。到2010年3月,目前华润置地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中国内地25个城市发展,正在发展项目超过50个,并已形成橡树湾、凤凰城等产品线,持有物业发展了都市综合体、住宅+区域商业中心、住宅+欢乐颂三种模式,未来将陆续在杭州、沈阳、南宁、成都、青岛、郑州登陆。
华润发展步伐稳健,近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58%,商业与住宅的平衡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长质量和潜力都较大。
6、
保利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战略判断能力、资金实力,军人的作风和执行力,坚持“当年拿地,当年开工,次年销售”的快销模式。
保利地产以商品住宅开发为主,适度发展持有经营性物业。在住宅开发方面涵盖中高端洋房、公寓、别墅多个品类;商用物业则包括城市地标性写字楼、体验式购物中心、酒店等类型。09年新增土地储备717万方,建筑面积1463万方。
2002年保利开始实施全国化战略,目前已完成以广州、北京、上海为中心,覆盖18个城市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拥有78家控股子公司。
2009年,经历了组织管控的调整和管理的提升,实现扁平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非常大。
7、
在开发模式上,碧桂园采用批发大盘的开发模式,坚持快速开发,以低价换取高资产周转率。碧桂园集团内部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及成本控制力较强。
在区域布局上,碧桂园立足广东基层市场,随后拓展至全国其他三、四线城市郊区地带,土地储备2558万方,在建1389万方。
09年碧桂园继续发挥自身产品创新的优势,研发出性价比较高的小双拼“玲珑”美墅,为碧桂园于2009年取得不俗业绩“锦上添花”。
2009年碧桂园多地项目深陷“质量门”事件,对品牌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未来在保证扩张速度的同时把握项目品质的一致性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当然,碧桂园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具有很强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8、
截至2009年8月,恒大地产在广州、天津、重庆等全国24个主要城市,拥有52个项目,覆盖高端、中端及旅游地产等多个产品系列。
恒大地产通过集权化管理,对全国各地区公司实施标准化运营,包括管理模式、项目选择、规划设计、材料使用、招标、工程管理以及营销7个标准化,以限度降低全国拓展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精品产品的打造,恒大地产所有项目在购地日期后六个月内推出预售计划。
恒大成功引入美林、淡马锡等多家全球战略投资者,并与100余家世界顶级团队合作,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03333)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03333)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止2010年6月30日,恒大全国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到7375万平方米,项目所在城市基本为区域经济中心,升值潜力巨大,满足未来5年开发,土地平均成本仅为452元/平方米。作为行业最有效的标准化运营开发模式,恒大地产未来发展令人瞩目。
9、
远洋地产在中高端住宅、高级写字楼等物业开发拥有较丰富的经验,追求物业开发与投资的平衡,盈利模式较为灵活,并有选择地持有具备较大增值潜力的投资物业。
远洋地产创业伊始即重点锁定北京市场,目前已在北京拥有2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品牌在北京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营业收入中北京占61%,区域集中度高,但是全国辐射力度不足,目前布局5-7个城市,土地储备1380万方,土地成本2251元/平方米。
2009年远洋地产新设投资管理事业部,北京、天津、东北三大区域事业部组建成立,为远洋地产运营系统实现区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2009年远洋地产融资91亿元,分别通过公司债发行26亿元,银行贷款7亿元,配售增发58亿元,流动比率为2.7倍,但是2年内到期贷款占80%,资金压力较大。
2010年远洋地产凭借在办公楼、商业市场等优势,力求进一步拓展高端产品市场,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加强项目联营与合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域拓展力度。
10、
金地的产品策略体现在以 “规模化创新”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适应性研发,客户忠诚度高。
金地集团09年新增523万方土地,18个项目,成本4000元/平方米左右,土地储备达到1548万方;目前全国区域布局6个城市,其中广东、上海、北京开发收入占90%,二三线城市拓展少,布局不够合理,行业调控期的运作风险会加大。
金地集团未来发展策略转型:主要体现在地产金融和商业地产两个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金地的金融拓展的尝试尚未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金融地产的发展模式能否适应当前行业需求,依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11、
招商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住宅与商业并举模式,绿色地产技术(技术创新)以及社区综合开发经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招商地产已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市场格局,2009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占到总营业收入的54%,园区供水供电、租赁等业务占到近一半,营业收入区域占比分别是深圳33%;北京28%,上海16%,其他22%。
从业绩上看,招商地产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净利润率,但是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项目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60%的资产负债率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资产安全性高,是一家成长中的稳健型企业。
12、
发展策略体现为差异化战略,交通导向的产业布局,综合业态多元复合布局,一二级联动,低成本获取土地,加快开发,资源协同。首创置业正逐渐从单纯的开发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以完善品牌价值链。由于首创置业擅长进行资源整合,进行资源统筹,这有助于其成长为大型地产综合运营商。
产品方面,在“城市低密度人文社区”、“都市高密度复合社区”的基础上,首创置业推出新的产品系列——“都市国际化高档社区”,将集中于住宅及大型综合体的开发。
目前首创置业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沈阳、成都、重庆、西安、无锡等,土地储备1020万方,已经进入15个城市,形成了全国2+X布局;业务收入占比方面:京津25%,成渝26%,西安18%,沈阳17%等。
未来首创需要着重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提升空间较大。
13、
金融街控股的业务模式为房地产开发与自持物业经营并举,是中国高端商业地产的领跑者。金融街控股以商务地产为主导,以北京金融街为核心进行拓展建设,同时在全国重点城市选择成熟区域的核心地段拓展新的商务综合体项目,复制北京金融街的成功模式。
金融街区域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为354万平米,其中写字楼面积达74%。全部投资为460亿元。09年,金融街控股融资138亿元,新增189万方土地储备。
09年金融街控股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09年商业地产行业利好消息较多,未来险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禁令已经解除,而其主要投资渠道将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作为行业政策调控的避风港,也倍受地产行业发展的青睐。金融街发展潜力较大。
14、
金科实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花园洋房系列不断创新,产品持续升级;盈利能力高、资产周转快,上下游的成本控制能力强;通过准确的市场判断和择机拿地的能力,08年获得大量低成本土地,土地储备超过1000万方,通过酒店置换土地,与地方政府合作,低成本获取土地,2009年基本上完成借壳上市。
区域分布看,金科实业已经确立了“依托大重庆,挺进长三角、开拓环渤海”的整体战略部署,全面启动全国化扩张步伐,一半以上分布在重庆,另外约40%在成都、长沙、北京、无锡、江阴、浏阳等7个地方。
作为渝派地产企业中的佼佼者,金科实业基础扎实,增长迅猛,未来发展潜力大。
15、
阳光100专注于为中国新兴白领和中产阶层提供新式住宅及时尚生活方式,并在这一特定市场保持一定优势,在区域布局上,专注于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省会城市,但是对白领客户群体的优势并不突出,影响了其发展速度。
阳光100坚持走细分市场与个性化的成长之路,初步形成自身的产品系列,2009年阳光100继续保持业内较高的资产收益水平,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高居蓝筹地产企业前列,但是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6、
卓越集团的总体战略定位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综合服务和房地产金融。代表性产品包括商务地产系列、蔚蓝海岸系列以及城市豪宅系列。其中,商务地产系列是“中国房地产CBD商务地产专业领先品牌”,蔚蓝海岸系列是“中国房地产项目品牌价值TOP10”。
截至2009年底,卓越是深圳CBD最大的非政府商用物业 (包括甲级写字楼)
开发商,已竣工或在建的商用物业的总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拥有大量用于开发办公室物业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储备加上预期将在深圳CBD购入的其他土地,预计将占据未来五年深圳CBD办公室物业可供出售总建筑面积的一大部分。
卓越以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为目标,主要透过非拍卖渠道以具竞争力的成本持续扩大土地储备,目前已进入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及青岛,并成功将在深圳的商用物业及住宅产品系列的开发模式复制于这些城市。
2009年卓越集团继续保持较快的收入增长速度和净利润增长率,近三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高达100%左右,但是资产负债率偏高,需要引起重视。
17、
星河湾地产拥有以广州、上海、北京三地为核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产品塑造方面,擅长高端住宅的打造,以项目品质著称,各地项目坚持统一的水准,并屡获殊荣。
2009年星河湾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稳居蓝筹地产企业前列,在单项目的运作上保持业内领先水平,未来星河湾地产依然坚持“品质第一”,同时由做强向做大迈出坚实的步伐,
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星河湾保持了比同行业高出许多的溢价水平和良好的销售速度,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靠单项目的获利能力,发展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在多项目质量管控、跨区域管理等方面需要进行提升。
18、
龙湖集团经过十几年发展,已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多业态综合开发能力、大规模快节奏规划建设能力,产品覆盖了高端别墅、花园洋房、高层公寓等多种业态,每一种产品都拥有城市标杆性的代表作品。
在区域布局上,龙湖坚持“地域化聚焦”,由北向南、从沿海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由区域聚焦走向全国性拓展,业态选择上做加法,在城市的数量上做减法,在同等的业务规模下要进入较少的城市,利用业态和区域的双重平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龙湖地产在区域聚焦的基础上,先后开拓环渤海、长三角、杭州、青岛、无锡、沈阳等潜力型二线城市;总体土地储备超过2500万方,土地成本为2225元/平方米。此外,龙湖地产的商业经营能力不断成熟,在重庆持有4个购物中心,并不断增加。另外,2009年龙湖地产还积极参与政府保障性住房工程,在重庆将推行“千万间”计划,计划在5年内,拿出2000套小户型房屋,参照公租房价格租赁给年轻大学生和城市无房户,5-7年后才推向市场销售。
2009年龙湖地产成功实现香港上市。龙湖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断积蓄力量,无论在产品塑造、客户服务还是内部管理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市场竞争力。独特成功的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助推其迅速成长,成为业内纷纷效仿的标杆企业,管理水平居于行业前列。
19、
方兴地产是中化集团在地产业务板块,股东中化集团背景实力雄厚,是仅有的16家获准将房地产作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企业之一。
方兴地产坚持“一线城市”、“黄金地段”、“高端商业地产的开发与持有”的核心策略,由地产开发、物业经营、酒店投资三大板块组成,产品高端定位,毛利率50%左右。
2009年,方兴地产在北京通过公开拍卖获得广渠路15号地项目,正式进入北京高端住宅市场。通过成功并购金茂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商业地产企业中的领先地位,截至2009年,方兴地产物业总体建筑面积210万方,拥有多个一线城市核心位置的项目和土地,主要依托收购与整合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的整合效果尚未明朗。
20、
目前,绿城集团已经完成全国的区域布局,形成了1+1+省会城市的格局,截至09年拥有超过3000万方的土地储备;其中67%在长三角(其中57%为浙江),22%为环渤海;绿城集团的战略定位:做中国最具完整价值的房产企业。强调全面实现员工、客户、投资者、合作伙伴、城市、历史以及社会价值的总和,发展特点鲜明。
绿城地产已经成为业内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产品在景观设计、品质塑造方面优势突出,并建立了绿城园区生活服务体系、绿城学校等。
开发速度快,通过“早销售、快销售、多销售”的开发方针,实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扩大商业代建等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扩张速度。
在艰难度过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目前绿城的现金流充足:2009年销售回笼431亿,获得银行授信660亿以及平安信托15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1、
世茂地产的理念为“缔造生活品位”的理念,在中国大陆首创了房地产“滨江模式”,将景观、亲水、园林和建筑等各种元素进行融合,世茂正在开发的三十多个项目,分布于中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目前世茂的土地储备丰厚,同时土地成本价格低廉,为1650元/平方米,成长潜力巨大,以开发见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拿到大片优质土地储备;区域布局上,二三线城市成为企业的主营收入的主要贡献者。
从稳健性来看,世茂的资产负债率为61%,同时拥有70多亿的现金,财务运营稳健;目前世茂的5%-13%左右的收入来自于酒店与物业的租赁;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22、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上市企业,秉承“远见、心建、共建未来”的理念,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涉足物业管理、酒店、装修服务等多个领域,是被纳为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流通综合指数及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成份股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09年雅居乐频频出击,拿下多块优质土地,新增土地储备831万方(权益建筑面积537万方),目前雅居乐拥有3700万方的土地储备,但是土地储备过于集中,80%位于广东和海南。截止2010年6月,雅居乐共有66个处于不同建筑阶段的项目,广泛分布于中山、广州、佛山、上海、南京及海南等22个城市地区,作为运营稳健,规模成长迅速的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并有望在旅游地产的细分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23、
中信地产在业务上以中高档住宅开发为业务主线,坚持以二级开发为导向进行土地一级开发,适时有选择地培育商业地产,并依托中信集团的金融平台发展金融地产。目前中信地产已开发项目包括旅游复合地产、中信城为代表的住宅地产、度假村等休闲物业,以及持有的三个城市核心区的办公楼项目。目前销售收入中50%来自于北京、深圳、上海一线城市。
公司目前与各级政府签署的土地一级开发协议面积已超过3036万平方米,而二级开发业务也已年开复工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约2000万平方米,未来规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
纵观中信地产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其盈利能力尚待提高,同时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需要保持更为稳健的发展步伐。
本文系正略钧策房地产研究中心所著,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