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泰克——浴火的凤凰涅槃

(2010-02-04 15:01:25)
标签:

康泰克

流感

药品

医改

财经

康泰克——浴火的凤凰涅槃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王丹青

 

每年的11月份,都是流感盛行的日子,都是各类感冒药品,销售的旺季。今年这个冬天,因为横行全球的甲流,似乎使感冒让人格外的揪心。全国的各个大中城市的药房,一些特效的感冒药品、冲剂竟然出现了脱销的局面。在这样一个甲流盛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一药难求的时代,我们不能不想起一种曾经风靡全国的感冒药品——康泰克。

 

9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也许我们依旧难以忘记2000年的那个冬天。一纸通知,便将康泰克这个全国知名的品牌、中美史克这个中国大陆的药品巨人,一夜之间打入了企业发展的谷底。

 

但是,仅仅292天,凤凰涅槃,重新出山,中美史克用自己的出色的表现,为我们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因如此,在思考企业危机管理的时候,让我们不禁要重新回眸这段难忘的日子,再次把目光投向那个漩涡中的中美史克,那个一夜之间全部撤架的康泰克。

 

一纸通知,天堂地狱

 

2000年11月16日,是一个让无数中美史克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康泰克的一切嘎然而止。这是源于当天,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暂停销售含有PPA(苯丙醇胺)的15种药品,而康泰克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此之前,康泰克以其独特的药效,在中国的感冒药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美史克,依靠这一单一品牌的药品,拿下了国内感冒药市场近40%的份额,年销售收入高达6亿元人民币。而正是由于康泰克的知名度,虽然其只是15种禁销药品的一种,但已然成为PPA的代名词,成了众矢之的。通知发出之后,全国的各大媒体随之展开了全面的报道。新闻报章中充斥着“禁用PPA”、“禁用康泰克”的大幅标题。不仅康泰克、甚至连中美史克都被媒体推上了舆论的第一审判台。

 

康泰克对于中美史克和国内感冒药市场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甚至连竞争对手,都对中美史克能将康泰克的市场表现做得如此完美,而敬佩有加。如今,面对康泰克禁销后,所空余出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各大竞争对手更是跃跃欲试,信心百倍。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将此视为“市场洗牌的黄金窗口”,纷纷猜测谁将成为“后康泰克”时代的市场翘楚。

 

面对纷乱复杂的舆论环境和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国家药品监督局的这一报通知,可谓是将中美史克从天堂拉入了地狱。中美史克,不得不面对这一场关系到企业形象、关系到企业其余产品销售、甚至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危机。

 

迅速反应,积极应对

 

面对危机的发生,中美史克没有沉默,没有等待,在第一时间便做出了最快的反应。

 

首先,在公司的内部,于11月16日,也就是收到通知的当天,迅速成立了跨部门危机管理小组,由总经理亲自领导,相关的高层和部门主管参与,10余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危机管理小组统筹危机管理,内部分工明确,下设相应的部分专职管理内外部沟通、生产、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等等,并且制定了危机公关的纲领——“执行政府的暂停令,暂停康泰克的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就此开始,中美史克的危机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中美史克于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且将其命名为“媒介恳谈会”。通过这样的命名,用以表达中美史克希望实事求面对危机、真诚务实与媒体沟通的态度,以便于赢得媒体记者的同情与支持,利用媒体加强危机时期的信息传递,确保对于舆论趋势的引导。在会上,中美史克做出“不停投资”和“无论怎样,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是中美史克公司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的立场和决心。事实证明,恳谈会的召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维护了企业和品牌的良好形象,而且赢得了媒体宣传的主动权。

 

在此基础上,中美史克严格限制内部人员对外部的信息发布,有关媒体的访谈与沟通均由总经理一人统一对外。另外,中美史克还开通了15部热线电话,接受来自客户、消费者的问询。专门培训了数十名专职接线员,负责接听来电,以作出准确、专业、统一的回答,打消相关各方的疑虑。

 

在通知公布的当天,公司迅速将全国各地的销售经理召回天津总部,统一思想,明确工作。在离津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带着统一撰写的中美史克《致医院的信》和《致消费者的信》,安抚各地的消费者。而且,中美史克与各地的供应商充分配合,给予他们明确的许诺,没有返款的不必再返款,已经返款的公司将全额退款。通过牺牲自身的利益,维护供应商的利益,不仅保证了企业其余产品的销售,而且赢得了供应商的信任与支持,为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在稳定好外部的舆论环境与供应商、消费者的同时,中美史克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维护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康泰克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全公司有近一半的员工是与康泰克的生产有关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量的员工担心企业的发展,担心会因此而被裁员,员工的心态呈现出严重的浮躁。为此,17日中午,公司在外部环境略微稳定之后,即刻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亲自向全体员工通报了事件的缘由和公司的处理方式,而且以《给全体员工一封信》的书面方式郑重承诺绝不裁员。企业高层的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以及对于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迅速的凝聚了全体员工,以此博得了员工空前一致的团结。

 

另外,企业的高层也迅速与各方股东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在各方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资,调集各方资源,迅速着手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出。保证了公司在资金方面的稳定,以及后续经营的顺利展开。

 

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之后,中美史克在危急中表现出成熟企业应有的镇静与从容。《天津日报》记者甚至在新闻中感叹:“面对危机,管理正常,生产正常,销售正常,一切都正常。”

 

凤凰浴火,涅槃重生

 

2001年9月4日,仅仅292天之后,依旧还是在北京,中美史克高调宣布:康泰克的替代产品——新康泰克正式上市。

 

新产品正式上市前,中美史克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依旧对康泰克品牌享有89.6%的品牌认知度。而且,发现消费者在康泰克禁销期间,依旧对这一品牌抱有好感。为此,中美史克决定将新产品冠以“新康泰克”的品名,甚至连包装都依旧近似于原有的样式。在企业内部,为了新康泰克的生产,中美史克用于生产设备、厂房改造以及相应配工程上的投资达到1.45亿元人民币。另外,由于在危机爆发时,中美史克对于监管部门的尊重与配合,获得了相关的部门的认同与同情,这使得在新产品审批的过程也得到相应各方的支持与协助。

 

市场是最好的裁判员。截止到2002年底,新康泰克的销量就已达4亿人民币。292天,16个月,中美史克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与完美表现,铸造了新康泰克的完美回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再次回首9年前的这场危机,回顾康泰克事件的处理过程,似乎还能感觉到当时的惊心动魄。而且,当再次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的时候,我们又不难得出如下的判断:

 

首先,企业必须自身具备规范的危机应对机制与体制。越是规范的企业,越是具备危机处理预案的企业,在危机面前就会变得愈发的从容与镇定。通过预设好的流程与方案,可以极大的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即“未雨绸缪”的价值与作用,远远胜于“亡羊补牢”。

 

其次,面对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一定要保持高度的协调统一,而且要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企业内部统一的资源调配,可以更好的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应对危机。而且,危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难得的机遇,它可以让企业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企业的现状,更好的从内部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我们处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面对媒体的无孔不入和狂轰乱炸,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管理。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一切的混乱的源头是信息的混乱。因而,为了保证更好的舆论环境,更好的向各方表达企业的观点和应对措施,信息的源头控制、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最后,在大局趋稳的情况下,还需迅速的制定并执行后续的发展策略,尽快通过一切手段和措施挽回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与损失。例如,中美史克仅仅用时292天,就再次将新康泰克推向市场,既保证了产品的延续,又保证了消费者认同的延续。

 

在当今的中国,经济环境变化莫测,企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场危机,就如同一场急病一般,让企业防不胜防,而经历危机能够东山再起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危机面前,一家家的企业如同划过天际的流星,转瞬即逝。尽管中美史克付出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成本,尽管康泰克的品牌成为了历史,尽管新的产品也不再如曾经般一枝独秀,但是中美史克却用自己的完美表现,为自己重新的赢得了市场,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为企业危机管理树立了一个永远无法被忘记的榜样。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顾问,该文章已发表于《电气中国》2009年12月刊,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