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日谈”系列之五:过端午节就是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2009-11-26 11:34:06)
标签:

财经

今天是6月19日,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一个十年前几乎被人遗忘、而现在越来越多地被人重视的节日。

 

在中国的众多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日。说它非常独特,是因为这是一个查得到起源的节日。

 

中国老百姓现在过的节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才有的“现代节日”:元旦、国庆、劳动节、儿童节、环保节、建军节、教师节、植树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等等。这类节日,是某些国际组织或政府出于保护、强调某件事情或某种角色而专门设立的,有些甚至带有非常浓重的商业味道,因此,文化内涵非常少,或根本就没有。但名目繁多、数量上占优势。另外一类,就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就有的“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十五看花灯、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等。这样的节日,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沉淀,是活在华夏子孙心中的民族凝聚力,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内涵丰富,富有神话色彩,对儿童特别具有吸引力。但数量有限,而且最近几十年来,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影响,总体上是走下坡路。

 

端午节是第二类的“传统节日”中,唯一的一个起源于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一个个人的节日:屈原。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节日,可以看到这样四个历史启示。

 

第一,最终被中国历史记住和中国老百姓传诵的,不是威武雄壮、暴力取胜、不可一世的皇帝,而是手无寸铁、甘受寂寞的专业人士。屈原是个艺术类别的专业人士:诗人、文学家。专业人士还有其他类别,诸如教师(孔子)、医生(华佗),还有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管理顾问、风险投资家、和炒股票如有神的股神等。他的才华,不是来自一个团队的集体创作,也不是来自国家基金的资助,是他个人内心深处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体会。

 

第二,伟大的死,比屈辱的生,更加值得世人怀念和钦佩。屈原之所以被后人世世代代纪念,是因为他的明知可活而不愿活。人生的一个标志性意义,不在于如何出生,或者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在于你的爸爸妈妈是谁,而在于如何去死,在哪儿去死,什么时候去死,什么方式去死。出生的时间地点不能选择,但死的时间和地点,有可能可以选择。从这种角度看,那些死了以后自愿捐出自己眼角膜或器官的人,都是一个伟大的人。

 

第三,理想高于生命,为追求理想可以牺牲一切。很多人把屈原定位为“爱国主义精神”,这很正确,并没有错。不过呢,按照我的想法,屈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爱国,而在于他对理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一个人,不在于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在于对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即使由于社会现状的黑暗,自己的理想在今生今世不能实现,也要在来生来世去追求。他在“没有理想地活着”,和“不如不活”中,作出了一个常人做不出的抉择。所以,我们今天过端午节纪念屈原,就是要弘扬和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第四,如果一个人可以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如果一定要自杀,那么,一定要选择跳河一类的让人看得见的方式,而不要选择上吊一类的让人看不见的方式。如果屈原不是跳河,就没有今天的包粽子和赛龙舟这样要么果人口腹的美食、要么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的比赛。我们想想,如果屈原当初选择了上吊,那真的就找不到一种好办法来纪念他,总不能大家吃面条吧?

 


                                  赵民


                          2007-6-19  23:45PM


              历史的文化传统,就在吃喝玩乐中得到继承和弘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