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学习要求及学习建议

(2013-04-11 23:13:34)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闫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关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理解搭配问题里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比较两个形状相近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几何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能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即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二、数学思考方面

·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 经历探索简单的搭配规律、寻求各种搭配方案的过程上,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发展符号感。

· 在简单的几何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 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 能应有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五、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除 法: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估计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巩固算法,熟练试商。 用估计解决际实问题,学会用除法解答的实际问题。

年、月、日:知道年、月、日和有关知识,组成合理的结构,知道平年、闰年的规律,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平移或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乘法: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尝试,体会竖式的结构与算理。帮助学生理解一般写法。,概括常见的数量关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观察物体:能指出由4个正方体搭成物体的三视图,比较几个物体的三视图,按视图摆出物体。

千米和吨: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吨,、知道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轴对称图形:知道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体会对称的奇妙,感受对称美,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能把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多少,通过操作和计算,求整体的几分之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计: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经过探索会求简单的平均数,初步利用平均数分析,判断。认识小数: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联系小数意义进行大小比较、加减计算。

六、学习建议:

1。不弄懂誓不罢休  这里学习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难度加深,尤其进入高中以后,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综合性都大大提高,因而难免就有些数学概念不能当堂消化,做题时碰到不会的题目也属再平常不过。这种时候是含糊过关(对自己含糊),还是“不搞明白誓不罢休”?答案是显然的,不清楚的概念一定要反复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完全明白为止。事实上,很多同学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就不好意思再问了,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老师都是喜欢学生问问题的。做题时遇到难题不要浅尝辄止,要有克服难题的毅力,多跟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讨论。其实很多题目开始时都觉得是难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题的不断攻克,后来回头看会发现曾经的难题都变成了易题。例如有的同学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攻克了一道和倍题,通过那道题他掌握了一类题型。  

 2。成功在于坚持  另外一点,毅力还体现在对日常学习的坚持上。有了学习的兴趣,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接下来就是要持之以恒。在这里,毅力至关重要,也很艰苦。说艰苦是因为“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毅力去坚持,要坚持课前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坚持课后复习,坚持多做习题,坚持阅读课外学习资料……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没问题,但要坚持整个小学6年,则需要相当的毅力。

3.莫信临时抱佛脚  这里我举个同学的例子,她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后做完了老师布置的题目书本就扔到一边不碰了,但他在一、二年级数学成绩都很好,临时抱佛脚大考也不错。上了三年级以后,我曾提醒他课程不同于一、二年级,要学会预习,课后要坚持多做题,他只做了几天就放弃了,甚至还以一、二年级的经历作为“成功”的经验来反驳我。结果就是三年级她的成绩直线下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