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之梦:周庄大桥(周庄之三十二)

(2010-01-21 09:21:27)
标签:

当地居民

人性之美

陶公义渡

笃行慈善

文化

分类: 周庄研究

千年之梦:周庄大桥(周庄之三十二)

画舫从爱渡风情小镇码头出来,头道风景就是急水卧虹的周庄大桥。人们一般是在桥上或岸上欣赏周庄大桥,现在水上看它,会觉得桥体更加高大巍峨,犹如空中长廊飞架在宽阔的急水港之上。这座昆山市第一大桥为当地居民与中外游客进出周庄古镇提供了极大方便。急水港西可接太湖,东入淀山湖,是古东江的一段,水面阔、水流深,自古以来,一直靠舟楫沟通两岸,但遇大风天气,渡船就只好停止,以求安全,人们一直感到不便,但面对滔滔大河却没有任何办法。急水港上造大桥可说是周庄人的千年之梦。

此桥于1987318日动工,至1989513日竣工通车。大桥跨度144米,总长344米,桥面净宽10米,车行道7米,雄伟地横跨在急水港上空,敞口下承式预应力简支桁梁架颇似上海著名的外白渡桥,而桥两边的人行道做成了古色古香的长廊,飞檐翘角,与桥南堍的宝塔、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式建筑,浑然一体,组成了一幅幽雅飘逸的水墨画。

有人认为此桥的建立,对周庄古镇风貌造成了干扰与破坏。这种意见是否正确?

周庄古镇是一个风景区,更是一个居民社区,居住着数千居民,它不比有些“古镇”纯系“复建”,或者说是仿古建设的纯风景区,周庄除了给中外游客游览外,还要充分考虑古镇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如果不建这座周庄大桥,难道还要让当地居民继续靠摆渡往来进出?另外,周庄大桥与桥畔云海宝塔等已成一体,成为古镇外的一道风景。若干年之后,此桥不亦可望成为周庄的又一个“古董”?

所以,周庄大桥干扰与破坏了周庄古镇风貌的意见,相当偏面,和与人为本的理念也存在若干距离。不论是世界旅游组织,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谈到旅游发展或遗产保护时,都很强调当地居民的认可态度,因为只要这样才能使旅游发展、遗产保护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在周庄历史上,急水港摆渡曾有过一个充满人性之美的故事。急水港地处交通要津,但长期无摆渡,给两岸居民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至明崇祯四年(1631年)居住在今古镇的陶唐谏,就在两岸建码头,置渡船,并请人驾船,为所有人免费摆渡,大大便利了往来的老百姓。为使这项善举能够长久保持下去,陶唐谏又拿出一块田送给驾船者,让他一家人口都衣食有靠,从而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为摆渡出力。这个渡口从此称为“陶公义渡”。

    据清代《周庄镇志》载,这位陶公一心笃行慈善,至老弥坚,他“遇乡农葬其亲于所佃田畔,田主讼诸官,令迁葬而无地,唐谏割己田与之。有地师寓吴,寄白金百两于唐谏,归后三十年,其孙来吴,询之,祖父俱殁,邀至家出所寄还之,封识宛然,其孙不知也”,“晚岁益力赈饥者、衣寒者、药病者”。迄今为止的三部周庄镇志,都一致将“陶公义渡”作为“桥”记录下来,是很有以人为本的眼光的——史家有“才、学、识”三长之说,而其中“识”更重要——即人的“眼光”在臧否人物、评价历史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