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卡嘉上高加索去欢呼吧——读契诃夫小说《没意思的故事——摘自一个老人的札记》
(2020-01-07 15:05:29)
标签:
文化 |
为卡嘉上高加索去欢呼吧
——读契诃夫小说《没意思的故事——摘自一个老人的札记》
在主人公62岁的医学教授尼古拉·斯捷潘洛维奇的自述中,他说“我清楚地觉得我的欲望里缺乏一种主要的、一种非常重大的东西。我对科学的喜爱、我要生活下去的欲望、我在一张陌生的床上的静坐、我想了解自己的心意,凡是我根据种种事情所形成的思想、感情、概念,都缺乏一个共同点来把它们串联成一个整体。我的每一种思想和感情在我心中都是孤立存在的。凡是我对科学、戏剧、文学、学生所抱的见解,凡是我的想像所画出来的小小画面,就连顶精细的分析家也不能从中找出叫做中心思想或者活人的神的那种东西来。”
“可是如果缺乏这个,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在这样的贫乏下,只要害一场大病,只要有了对死亡的畏惧,只要受到环境和人们的影响,就足以把我从前认为是世界观的东西,我从中发现我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乐趣的东西,一齐推翻,打得粉碎。因此也难怪我会用那些只有奴隶和野人才配有的思想和感情把我一生中最后这几个月弄得十分暗淡,到了现在,冷冷淡淡,连黎明的曙光也无心去看了。如果一个人缺乏一种比外界的一切影响更高超更坚强的东西,那么当然,只要害一回重伤风就足以使他失去常态,一看见鸟就认为是猫头鹰,一听见声音就以为是狗叫。在这种时候,所有他的乐观主义或者悲观主义以及他的伟大的和渺小的思想,就只有病征的意义,没有别的意义了。”
这个“一种主要的、一种非常重大的东西”“中心思想或活人的神” 到底是什么呢?是精神硬核?是饱满的生命力?是渴望生活?是生活的自由意志?是这样热爱生活的一种综合?我认为这个“非常重大”“中心思想”是如约翰·克里斯多夫身上那种强烈的生命创造性!
在约翰·克里斯多夫认为,唯有健全的,强壮的,自由的天性,才是独一无二的德行,其余的都是废话!
我不是存在的一切。我是和空虚作战的生命。我不是空虚。我是在空虚的黑夜中燃烧的火。我不是黑夜。我是永恒的战斗,而在战斗上空飞翔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命运。我是永远斗争的自由意志。
衰老的医学教授尼古拉身上缺乏的正是这一种生命的激情和自由意志。而这才是“健全的,强壮的” “才是独一无二的德行”。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说,还有其他东西么?我们多少人在衰老中、在习惯中、在时间的侵蚀中,走向死亡!“疲倦还疲倦得不够/人在过冬”诗人柏桦曾这样描写道。
在衰老的没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人那里,我们能受到什么样的教诲呢?可想而知,是一堆废话,是成吨的往事回忆和教条。
但尼古拉也有反省,他意识到自己由于衰老带来的困境,他想在“那么多青春的朝气、心地的纯洁、神圣的清白”“一种否定的现象”的卡嘉那里找得一种人生的清新,一种生活的自由意志,一颗心。而卡嘉呢?
每个人都很难。卡嘉也有自己的苦恼和厌倦。但这个年轻的女子充满生活的激情,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大概卡嘉也服毒自尽过”。她强烈需要人生的导师来给她答疑解惑。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她开始是相信教育的力量。企图在导师的教育中不至沦于“我悲哀地瞧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中的那庸俗的一位。
“我求求您,请您告诉我!”她接着喘吁吁地说,周身打抖,“我向您赌咒:我照这样子再也活不下去了!我支持不住了!”
“帮帮我!帮帮我吧!”她求我,“我活不下去啦!”
“帮帮我!”她抽抽搭搭地说,抓住我的手,吻我的手,“要知道,您是我的父亲,我的唯一的朋友!您本来就聪明,又受过教育,活了这么大岁数!您做过教师!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我怎么说得出呢?”我迷糊地说,“我是无能为力的。”
衰老的尼古拉面对卡嘉的求救,无能为力!因为他就是一个失去了生命力的人!他还需要到卡嘉这里来取暖呢!两个互相需要暖和的人,却没有一点儿取暖的资源!强烈的生命力、支撑个体自由意志的精神资源没有!
“如果老师自己就很愚昧、疲惫,脑子里想的都是琐碎的事情,深陷在自己的卑贱里面,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由自在,让学生打破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惯性。”这样的话,怎么可能提供作为“师者”的精神资源呢?
受过教育做老师的人哦!老师该干些什么!
我也想到约翰·克里斯多夫,这个精神资源是怎么来的?做一个真正的人多么艰难,要生活,要战胜庸俗去成就生活!要去爱!去信!爱和信仰会提供我们的精神资源?尼古拉身上有爱和信仰么?
“我是直到临死以前不久,直到我一生中的残年,才发现我自己缺乏我那些朋友,哲学家,所说的中心思想的,可是这可怜的姑娘的灵魂却素来没安宁过,而且此后,一辈子,一辈子也休想安宁了!”
年轻的卡嘉终要觉醒,她年轻哦,渴望生活,渴望一种自由意志的力量。因此哪里有安宁?她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去生活,去萃取精神。于是“到克里米亚去”“到高加索去”。如同高更要到塔希提岛去锤炼自己的精神和艺术一样。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对我们进行教育的对象,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事物。我们才能器官的内在发展要归功于自然的教育,但是能学会如何利用这种发展却是别人的功劳,也就是人的教育。而我们能对影响我们的事物产生良好的经验,则要归功于事物的教育。”教育在于“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在“人”这里得不到教育,我们要在自然和事物中去获取。
卢梭还说,“教会他怎样生活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器官得到使用,让我们的感觉、才能以及我们感到我们存在这一本身的各部分得到使用。活得最长的人并不能算是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才是。如果对生活缺乏感受,一个人尽管活到一百岁才最终死亡,和一出生就丧失了性命也没有什么两样。对于人生的意义,如果他到最后那一刻也仍然不能明白,那么并不见得比在年轻时就走入坟墓更好。”卡嘉也好、尼古拉也好,当今的我们也罢,需要的亘古不变的是学会“怎样生活”,这个命题太重要了,太重大了!培养我们生活的感受力就是培养我们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受到一些习惯的驱使、折磨和遏制。生、活、死都在奴隶状态当中进行,这是文明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开始,那种人受困于襁褓。等到死后,他又会被人钉进棺材。”医学教授尼古拉不就是这样的状态么?我们中绝大多数的生存状态不也是这样么?尚有卡嘉在勇敢地出走,去寻找自由意志下真正的生活。
可怜的人哦,特别今天社会急剧变化时期的个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得好,“仔细看看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其中占满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考试及格、不及格、别人怎么想我们、害怕某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这样。”
过怎样的生活,做怎样的教育,契诃夫在《没意思的故事》里形象地提出了这么一个沉重的问题。
衰老可怕么?如果我们有雄健的生命力呢?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
为《没意思的故事》中的卡嘉上高加索去欢呼吧!这意味着一种生活的开端之路。而你找到你的“中心思想”了么?你有“中心思想”了么?不妨我们每个人人生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