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有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章阅读

(2017-08-06 13:35:30)

为什么要有学校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去上学,但为什么要有学校?上学真的有用么?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章“教育具有社会作用”里主要回答了这个问题。

“信念和理想是怎么传递的呢?它们不可能直接传递或灌输,因此我们找到一种方法,让未成年人吸收年长者的观念,年长者促进未成年人与自己形成共同的志趣。”物质性的东西可以传承,那么精神性、观念性的东西如何延续,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要形成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志趣才能把一个共同体凝聚起来。

如何做到呢?“第一步就是营造一种氛围,让某些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参与这些行为的个人变成了共同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他将与活动共荣辱:活动成功,他成功;活动失败,他失败。他将把群体的信念和观念当作自己的信念和观念,他将从群体中获取丰富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他从事共同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就是讲到活动的问题,活动中才有行为的发生,在活动中,个人的信念、观念和群体的信念、观念融为一体。

“通过运用语言来传递和获得观念,是事物通过共同经验或联合行动获得意义的原则的拓展和提炼;它绝对不会违反参与共同经验获得意义的原则。”通过语言来获得知识就是如此,“孩子们因为曾经在一次具有共同兴趣和共同目标的行动中使用这个词而理解了它,使它获得了意义。”在和语言相关的具有共同兴趣和共同目标的行为行动中,我们理解了“帽子”这个词,并学会了这个词。

杜威反复向我们指出,在活动(行动)中学习,在有一个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共同体中学习,这种学习里,真正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社会环境会通过个体的各种活动来塑造其行为的知识能力倾向和情感倾向。”在一个环境中,要让个体成长,就要调动个体的各种活动,这样的话,环境才对个体起到影响。

“教养是通过对习惯进行刺激以形成习惯性行为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获得的。”那么,对学生讲授教养知识不如在活动中对习惯进行刺激形成获得教养。

“如果眼睛一直饱览造型和色彩搭配和谐的高档物品,审美品位自然就会高雅起来。”“从他人传授得来的审美知识,只是用来提醒人们别人对审美有何种想法,不可能变成自发的审美品质,也不可能对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美感是在对美的欣赏中去自己获得的。“比较深刻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是一个人在日常活动情境中慢慢形成的。”

“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年人接受什么教育的唯一方法,就是控制未成年人的环境,他们在什么环境下活动,就在什么环境下思考和感受。”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就会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明智的家庭和一个不明智的家庭,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习惯,是否是根据家长对与孩子发展有关的思想进行选择,或者至少带有这种思想色彩。不过,学校理所当然是根据对受教育者的智力和道德的品质实施影响来打造的典型环境。”学校是一个典型环境!

关于学校的特殊作用,杜威说:“第一,复杂的文明过于复杂,不能被儿童全部吸收,必须把它分成许多部分,逐步地、分层次地、一部分一部分地教授给儿童。学校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选择相当基本并能使青少年有所回应的种种特征,然后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秩序,把先期学会的因素作为领会更为复杂的因素的手段。”

“第二,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尽可能地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免影响儿童的心智习惯。学校要打造一个纯净的活动环境。”

“第三,学校环境的职责就是使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平衡,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免受其所属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为广泛的环境建立生机盎然的联系。”学校是使人从狭小的环境中解放,走向更开阔生机盎然世界的地方。

“学校也发挥着协调作用。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不同势力的影响,学校则起着协调作用。”

简而言之,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使简化和安排发展未成年人需要的倾向时所需要的各种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摆脱原来环境的限制。”

 

但美国有30多年的教师经历、全美年度教师约翰泰勒盖托在其著作《上学真的有用吗?》序言中这样说:

 

哈佛的一个教育课程以英格利斯的名字命名。英格利斯说得很明白,美洲大陆义务教育的目的与普鲁士当年是一致的。19世纪20年代的欧洲,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农民和无产者要争取谈判的权力。普鲁士的学校的目的正在于渗透和破坏这一民主运动。现代的、工业化的义务教育要对下层阶级团结一致的运动动一动手术。学校用科目、年龄、不断的排名考试,以及名目繁多的细节把儿童分隔开。一旦无知的人类自小就被分离,那他们也不大可能会再度团结一致,形成可怕的威胁。

英格利斯将现代学校的作用(实际作用)归纳总结,认为学校有六种基本功能。那些天真地相信了这些目标的人们看到英格利斯的分类,会吓得毛骨悚然:

1修正或调节的作用。学校应当建立固定的、反射性的服从权威的习惯,这需要完全摒除批判性的判断。有人主张学校应教授有趣、有用的内容,这当然不予采纳。因为,只有让学生学做无聊、愚蠢的事情,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具有条件反射式的服从。

2整合的作用。或许也可称为协同的作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尽量使儿童彼此相像。协同一致的人是可以预期的,因而容易控制。对于那些想要驾驭和操纵劳动力大军的人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

3分析和指导的作用。学校意味着测定学生的社会角色,通过统计数字及事件记录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就像你的永久记录,是的,你确实拥有这样的记录。

4分拣的作用。一旦社会角色被分析出来,孩子们就被分类,按照他们对社会机器的价值而加以训练。所谓“发挥个人的最大作用”,仅止于此。

5选拔的作用。这与人的选择无关,而是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所谓的物竞天择。总之,这意味着有意识地改良物种。学校会给不合竞争的品种贴上标签:低分、补习班,以及其他种种处罚。这些足以使同龄人对他们另眼相看,视之为劣等,有效地将他们逐出牌局。所有种种小羞辱自一年级起就开始实行,它的目的在于:将泥沙冲入下水道。

6预备教育的作用。以种种规则限制的社会体系需要一个精英管理集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被悄悄地传授以如何管理这个社会的知识,学习如何监视、控制一群被故意愚化的、拔去爪牙的民众。如此这般,政府便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

约翰泰勒盖托的说法应该是层级社会教育的做法,是不是危言耸听呢?我看并不,在某些特定的社会就是这样! 而杜威是将教育作为民主主义社会建构的基础来表达的,在今天依然引导着我们反思、检视所在的学校教育。那么我们要避免就是盖托描述的可怕情境,如果是那样的话,上学真的有用么?因此我们今天力主按杜威描述的路径来实施我们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该走向一种好的教育。但吊诡的是,盖托就生活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空中,杜威乃20世纪初的教育思想家。迈上真正的教育之路是不是相当艰难?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该和时代弥漫的精英、特权、乖戾和浮躁功利进行力所能及的斗争?

 

 

2017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