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大纲
(2011-04-27 22:50:50)
标签:
教育 |
课程名称:硬笔书法
学
适用范围:全校
课程性质:校本课程(选修)
先修课程:中国书法史
近年来,随着电脑在家庭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为字写不好找到了理由,殊不知书写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书法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一手好字既可为阅者提供美好的享受,也展现了书者良好的文化素养。我校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使青少年在进行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
一、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硬笔的发展史,学以致用,写好字,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硬笔书法课程主要讲述硬笔书法的发展史,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基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学习的重点是硬笔楷书和硬笔行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和行书练习。学习的难点是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训练。进行创作专题讨论,分析学生在硬笔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评价作品的优劣。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风格特点、用笔特点。
个性化的签名设计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通过硬笔书法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姐妹艺术欣赏,能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第一讲: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
(钩古探沉——硬笔书法的足迹)
教学内容:
1、陶
2、甲骨文(公元前六七千年),意象合一
3、秦
a 秦代陶文
4、晋唐以降、漫漫求索
5、钢笔从欧美来到中国(清化末年)
6、现代硬笔书法
a
中日硬笔书法交流
第二讲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工具、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做到得心应手。
一、书写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1、羽毛笔(羽毛笔的制作)
2、钢
3、铅
4、圆珠笔
5、粉
6、竹
7、纸
二、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三、进行不同工具材料的书写示范
第三讲:临贴——硬笔书法学习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的: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古代碑贴,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特点,感受运笔、结体的一些技巧,领略提、按、轻重、急缓等有益硬笔书法的东西,促进硬笔书法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一、读贴:认真观察整体形态、用笔特征、结字规律、揣摩范贴的风格韵致、读贴与临贴相互联系。
二、临贴: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对临
在临习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先后关系,先形似后神似,先结构后笔法,先专后博。
三、出贴:融合贯通、博采众长、写出自己的风貌和个性,“临”是手段,“出”是目的。
临习《张猛龙碑》、《曹全碑》
第四讲:楷书技法
教学目的: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楷书的基本笔划和简架结构,为行书的书写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一、楷书的基本笔法
a
八种基本笔画
二、楷书的偏旁部首练习
三、楷书的结体原则
四、楷书临习及参考碑贴
a
唐代《钟绍京灵飞经》
c 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以上碑贴均可作为硬笔楷书学习的范本。
第五讲:行书技法
教学目的:行书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书法,书写简易,灵活多变,没有刻板的定规,且适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教学内容:
一、行书的笔法特征
a 笔速较快
c
笔画简化
二、行业的基本笔法
a
点法
e 捺法
三、行书的结体规律
a
动静互生
d
合放共存
四、行书临习及参考碑贴
a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c
宋代米蒂《蜀素贴》
第六讲:硬笔书法的创作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好字的同时,进行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掌握楷、行书的布局与章法。
教学内容:
一、硬笔楷行书的布局与章法
a 传统布局
条式、横式、扇面式、斗方
二、暑款、题名和用印的方法
三、现代书法创作
打破传统布局,为书法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四、个性化和签名练习与设计
a
流畅型
e.中外名人签名设计欣赏
五、硬笔书法创作讲评、集体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势
课外学时安排:
通过参观省内外书法和绘画展览,邀请著名书法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表演,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推进校园文化艺术的建设。
★可行性建议:
1、参加国内的各类硬笔书法竞赛;
2、作品观摹与欣赏专题讲座;
3、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教工、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在校内外巡回展出,培养师生员工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阅读资料:
1.
2.
3.
4.
课时安排表
周次 |
教学内容安排 |
1 |
序言 |
2 |
第一讲 |
3 |
第二讲 |
4 |
练习几种硬笔的书写 |
5 |
第三讲:临贴——硬笔书法学习的基本思路 |
6 |
临帖(一) |
7 |
第四讲:楷书技法 |
8 |
临帖(二) |
9 |
临帖(三) |
10 |
第一阶段成果检查 |
11 |
展评、点评 |
12 |
第五讲:行书技法 |
13 |
临帖(四) |
14 |
临帖(五) |
15 |
临帖(六) |
16 |
第六讲:硬笔书法的创作 |
17 |
自由创作 |
18 |
第二阶段成果检查 |
19 |
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