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溪历史文化古迹概述

(2012-04-23 21:55:31)
标签:

杂谈

芦溪历史文化古迹概述

    芦溪之地自古为山溪汇总,洪水泛滥荒洲。芦茅丛生,鹭鹤栖息,古人开沟引溪,垦洲辟田而居据《江西省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载:古代,袁水的源流河称芦溪。以河为地名,此为芦溪地名由来。

     芦溪,春秋时期为吴楚属地据《萍乡县志》记载:三国东吴宝鼎二年(即公元267年)萍乡设县,县治芦溪古冈今芦溪古城村,至唐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迁于萍乡市城区。芦溪作为萍乡县治所历8353年。

芦溪文化古迹资源丰富,境内有距今5万年以前更新世时期的省级文物单位“竹山园洞穴遗址”一处。198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到该遗址考察,出土了东方剑齿象、大熊猫、爱氏硕鼠、豪猪、野猪共15余种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属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员。

还有新石器时期的“虹桥遗址”和“新泉遗址”2处。

以及:三国时期葛玄创建的用于炼丹祭祀用的“古祭坛”始建于唐朝的“南坑车湘傩庙遗址”萍乡籍人,唐代吉州刺史的“欧阳琮墓”宋元时期使用迭烧窑炉工艺生产的“南坑古窑址”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的“禅台寺”始建于朝的“芦溪东桥”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邑绅敖星煌倡建的“兴文塔”始建于朝的“刘凤诰祠”等等。

北宋庆历年间,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芦溪设濂溪书院(江西省最早的书院之一)讲学,由此开创了芦溪重文化教育的先河。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芦溪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目前,被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4项(芦溪古城独角缩龙、南坑车湘傩舞、芦溪年丰狮舞、上埠牛带茶),市级2项(芦溪锻铜技艺、芦溪竹枝词)。 

古城独角缩龙

芦溪缩龙起源于芦溪镇古城村,相传为家住芦溪明代宰相严嵩远房族人从北京按图索骥而来。传说,这条缩龙能扶正去邪,保一方兴旺发达。此缩龙的特点是:一是造型独特,以其‘独角龙’为全国罕见;二是威武雄壮龙身长30米,重达,全套缩龙表演约需150;三是恢弘金龙闹海,盘龙绕柱,真龙报春等节目,龙旋鱼跃,威风凛凛,烛光荧荧,爆竹声声,压轴“团龙”表演圈圈窜动,层层盘旋,光彩摇红蔚为壮观。

南坑车湘傩舞

芦溪县南坑车湘村傩起源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俗称“仰傩神”(仰,地方方言,跳的意思)或“耍傩神”,属于民间舞蹈门类,有傩庙、傩面具、傩舞,谓之“三宝”俱全。车湘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风格古老稚拙、粗犷豪放,保持着原生形态特质,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年丰狮舞

芦溪年丰一般是8个人,4个舞狮,1个耍绣球,3个伴奏。竹蔑狮头,狮身披金黃、橙、紅色毛红结雄狮绿结雌狮成对出現。年丰狮属北狮一派,又融文狮和武狮为一体,不仅有擦痒、舔毛、抖毛等小动作,还有跳跃、翻滚、腾转等高难动作,其中高台阵势最为惊险。用桌、凳搭成高台,雄狮与舞狮球者逐级跳跃而上,在高台上滚、腾转、站立,而后高空纵而下。观之令人荡气回肠,喝彩不断,精神振奋。

上埠牛带茶灯:

上埠镇茶园村“牛带茶灯”。源于清朝,盛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用于过年祈福、庆贺等。它的表演形式是:用方言说唱,集说、唱、舞灯为一体,并配以民乐伴奏,具有长期扎根农村,贴近生活,善于表现现实生活等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