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11月7日:牛市从这里起步!

(2014-11-07 17:10:46)
标签:

股市

牛市

股票

制造业

墨西哥

分类: 股票
  2014年11月8日,突然从墨西哥传来坏消息:总统出面,取消中国铁建30多亿美元的铁路招标!

  坏消息吗?大多数人肯定是这么认为的,但我确认为是好消息,因为这象征着中国制造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以前我看不清中国股市的蓝筹之牛市从哪里开始,现在我可以放言:牛市从这里起步!

  这次铁路招标只有铁建一家参加,国外另外十六家大公司集体放弃投标。铁建不战而胜,所以墨西哥总统才出尔反尔,取消投标,并宣布重启投标程序。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国外十六家公司集体放弃投标?

  很明显,他们内部达成了一致,要给中国公司好看!这当然是明显的抗拒和围堵。

  但是我想说:实在是太好了,这十六家公司,这次投标,墨西哥的铁路“事件”,为中国高铁在全世界做了个大大的广告!损失30多亿美元没什么,因为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高铁的竞争力,还有500亿、1000亿美元的大单在等着我们!更何况重启投标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再竞标了,重新争取回来,有很大的可能。

  那么,国外十六家公司集体放弃投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据我的经验,只有价格。

  也就是说,中国铁建的建设质量和他们差不多(或许会逊于德国和日本,但绝不会逊色多少),但价格却低得多,所以才遭到了他们的联合抵制。

  这简直是一个绝好的广告,因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之强大,从此得到了证明!而且联合抵制的结果,从来就是失败的,被抵制的一方,往往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古今中外我可以举很多例子:

  1、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抵抗秦国,被灭了。呵呵,或许这个例子不能服人?那就继续往下看。

  2、1910年代,福特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汽车,价格只有竞争对手的1/4。这种毁灭性的价格,当时遭到了美国汽车业的联合抵制。他们威胁经销商不得销售福特汽车,否则集体断货。但现在我们知道,福特是最后的胜利者。福特自己开发经销商,反而效果更佳。1920年代福特已经是美国第一,占美国市场的60%以上。(只是后来随着汽车业的转变,老福特思想顽固,才被通用汽车赶上)

  3、1990年代初,郑州亚细亚商场因为物美价廉,遭到六大商场的联合抵制。结果呢?亚细亚的生意更好了。(但后来总经理王遂舟过度扩张,在90年代末遭到惨败,这是管理的问题。

  4、还是90年代初,苏宁在南京遭到八大国营商场的联合抵制。但后来苏宁反而发展得更快,成为中国电器连锁的老大。

  总之,我看到的例子全都是:遭到联合抵制的企业或国家,反而过得更好!这是因为:它们联合抵制的本质,是落后的抵抗先进的,效率低的抵抗效率高的,优先享受的抵抗拼命干活的,这怎么可能成功?反而会加剧它们的失败!

  相反,当初1950年代日本汽车开始进入美国时,遭到过抵制吗?没有,因为当时的日本汽车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美国汽车业根本就不担心。但是到了1970年代,日本汽车已经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时,反而越发遭到了美国企业的抵制。所以人家抵制你,是因为你强大,而不是因为你弱小!

  所以,我对这次中国铁建在墨西哥遭到十六家西方大企业的联合抵制,可谓大喜过望!这么好的广告哪儿找去?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中国制造已经有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全世界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发展是很清楚的:

  1、这次墨西哥时间,等于为中国制造做了个大广告:价格或许低廉,但这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对手差不多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绝不是“质次价廉”。这是让西方公司真正恐惧的。

  2、以中国铁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以后竞标时会适当延长工期,提高价格。但价格仍然极具竞争力,所以竞标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所以中国企业的利润反而更高了。

  因此,以这次“墨西哥事件”为契机,中国制造业必将全面走向世界!加上目前主板制造业的股票估值已经相当低廉,所以我才在2014年11月7日正式断言:牛市从这里起步!

  顺便说一句:这里不谈社会,不谈什么血汗工厂之类,只谈股市尤其是主板蓝筹。而我国南方一个沿海城市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极大风险。但综合考虑,我认为机会大于风险。

  至于我自己,手里本来有一点制造业股票,现在不仅绝不会卖出,而且我会在人们恐慌、在制造业股票进一步下跌时,继续增仓!我现在非常希望它们下跌甚至大幅下跌,呵呵。

  重点关注:本身估值已经相当低,而且内部管理优秀、前景看好的工业制造业股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入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