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的好处
(2014-06-30 09:28:56)
标签:
诗词杜甫苏轼辛弃疾文化 |
分类: 诗词 |
最近读了很多诗词,越发体会到读诗词的好处,很后悔过去读的太少了。
读诗词的好处:
1、掌握字词的用法,这个不必多说。
2、丰富知识。中国诗词往往和作者的经历有紧密联系,所以读诗词可以丰富知识,而且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用典是否好,这个另说),更可以丰富知识。
3、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了解天外有天,对于健全人格很有帮助。
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老子即使不是天下第一,至少也是第一流的,我的同学也是第一流的,我们是中国最精英的一群。这种观点当然是井底之蛙,但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对过去的历史了解太少。对于自己遭到的挫折,总觉得“我最痛苦,我最悲哀,我遇到的最不公平”。但看看诗词就知道,历史上痛苦悲哀的人何止千万。
了解了这些,可以治疗“狂病”。这种“病”是很多年轻人都有的。当然,如果你是百万里挑一的天才,可能仍然会很狂,但毕竟少得多。
人类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转折、矛盾、相思、煎熬,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要总觉得自己“苦大仇深”,可以让心态更平和,可以健全自己的人格。
4、智慧。
诗词之中有丰富的智慧。比如表达方式,比如见解,都是。
5、美感,这个我要好好说说。
表达一种感情或见解,到底是直白好还是曲幽好?显然,有时候直白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如果不涉及心机斗争,往往都是直白的。但是,用诗词表达往往有一种美感,而人都是喜欢美的,所以读诗词多了,肯定会越来越喜欢。
美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对口语的简单加工。大诗人写出来的让你感觉像口语,但人家写得就是好。比如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能醉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直接表达了一种感情或见解,语言也比较平易,但让一般人写还真是写不出来,大诗人写出来就是千古名句,脍炙人口。
另一种美在诗词中出现得更多,就是当你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中的典故之后,会觉得更美。但这种美是需要体会的,所以有些人读诗词会越读越喜欢。
比如,杜甫的《秋兴》(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表面上看,除了前两句点出了肃杀的气氛,另外六句到底在说什么?所以必须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包括时代的大背景和杜甫的个人经历。当了解这些之后,再读这首诗,会觉得写得太好了。
有人说:读诗词还要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经历,这也太复杂了吧!
确实复杂。西方有一种理论,说文学作品你只要看其本身的好坏就行了,不必了解作者是谁,不必了解作者的经历。这种理论很有道理,但是,文学不是脱离于社会和时代的,西方文学也一样。尤其是学习诗词,在短小的篇幅中如果还要交代背景、经历,显然要求太高。所以读西方诗往往也需要一些背景交代。西方人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或者是长诗(荷马史诗),或者是风花雪月。但仍有不少诗同样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比如在诗中涉及到某个人或某个小地方,你不了解那个人或者那个地方,同样很难理解。当然,中国诗词在这方面要大大超过西方。学习中国的诗词,绝不仅仅是诗词,而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首中国诗词的内容含量,往往远超同篇幅的西方诗。
中国诗词的这种特点,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认为好。因为诗词的“厚度”要比西方深得多,回味也多得多。当然,学习中国诗词的难度确实增加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就和中国白酒一样,越喝越醇。这种特点,是西方文化很难有的。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优点。
外国人喜欢我国哪个诗人?可能绝大多数人想都想不到。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诗人是:寒山。
寒山是唐代高僧,以写白话诗见长。外国人喜欢他的诗,显然因为读起来不“累”,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历史背景和典故。寒山写风景、情感、佛理,都很平易。但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甚至知道寒山的并不多,显然因为我们显然对本国历史文化更了解,读寒山的诗往往觉得无味。但寒山在欧美的知名度很大,或许这代表未来的潮流?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很悲哀,因为我国文化中的精彩和精华之处,都要埋到故纸堆中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都要了解背景,买高档商品更是一样。你为什么买Gucci的包?为什么喝茅台酒?为什么开宝马?为什么非要去埃及看金字塔?非要去法国看凯旋门?中国自己造几个不行吗?所以要完全脱离历史文化,单纯看作品本身,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当然,中国诗词的特殊性在于和历史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结合得更加紧密。
现在我觉得,我国有几个人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生平认真学习的,就是杜甫、苏轼、辛弃疾。如果还能认真学习刘禹锡、李商隐、陆游的生平就更好了。可惜,我过去学的太少了,我们都学的太少,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中国诗词、中国文化的好处,盲目崇洋媚外……当然,要想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最好应该通读《山海经》、《楚辞》、四书五经、老庄、《战国策》、《史记》等书,因为这是封建时代共同的知识背景,无数典故来自于此。这对于古人来说没什么问题,而今人学起来确实需要很多时间……
读中国诗词,将是我长期的业余爱好……
前一篇:长相思·股市开
后一篇:热门题材股基本上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