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是第二?---- 再谈一门学科中的大师地位
(2014-05-28 13:35:55)
标签:
李白杜甫王维牛顿学科 |
分类: 读书 |
可能有人认为我这个问题很无聊,但我不这么认为,看文章就知道了。
老夫的上一篇文章本来是想谈这个的,但写着写着,发现篇幅已经不小,所以把题目改成了《李杜在诗界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
兼论历史的发展》。本文专门说说李白。
虽然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李白应该是第一,但我的本意是:李白第二的位置已经很高了,因为我仍然坚持我在《诗圣杜甫》中的看法:杜甫最高,李白、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是四大天王。如果李白勉强可排天王第一位,他就是第二。但如果从诗的总体数量、质量来衡量,他真的比王维强吗?我表示严重怀疑。但考虑到过去以前多年的影响力,姑且认为他比王维强吧,所以他排名第二,是相当高的名次了。
可能有人认为我这个问题很无聊,而且大家可能认为我是在故意“黑”李白。绝非如此。因为我认为,如何给大师排名,牵涉到一个普遍的重大问题:人们是怎么为一门学科中的大师定位的?
经过仔细思考,我发现,一门学科的起始阶段总是缓慢发展的,不断有人做出零星的贡献,直到时机逐渐成熟,开始出现一些人,他们的成果越来越多,于是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大师。他们可能接近顶峰,甚至在个别方面已经是顶峰了。但是总体上看,他们毕竟还没有达到顶峰。如果继续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位集大成者,此人最为全面,贡献最大,所以在该学科中的地位最高。而此人之后的后来者,往往会有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大师,但他们已经很难和顶峰人物全面抗衡了,只能在某一方面成为王者。这些人,都是该学科的重要人物,可列前几位。
我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给学科中的大师排名的。
举个例子,近代科学。
文艺复兴之后,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胡克都是近代科学的开创人物,他们在缓慢积累,其中伽利略的贡献相当大。他设计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在他的肩膀上,牛顿站了起来。牛顿是近代科学真正的王者,他把力学真正变成一门学科,而且是比较完善的学科;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莱布尼兹分别)开创了微积分;并提出了光的微粒说。任何人只要做出这四大贡献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成为科学巨人。但这四项极为重要的贡献都是牛顿一个人做出的,真可谓绝对的王者。所以,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他是古往今来第一科学家。
牛顿之前的伽利略、哥白尼,由于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所以也是科学巨人。牛顿之后,天体力学中还有个重要的“三体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个很困难的问题。拉普拉斯、庞加莱都对此问题做过深入研究。而这两个人,凡是熟悉科学史的,都知道他们是大科学家。但是,普通人并不关心所谓的“三体问题”,也觉得似乎没什么用。所以牛顿之后的力学,应该说除了一些局部的分支,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了。流体力学也是一个重要分支,而要研究流体力学,需要传统的力学和微积分,所以牛顿仍然是奠基者。
此时人们进入了更广的科学领域。他们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并运用牛顿发明的微积分,开始研究其他领域。主要是电磁学,出现了法拉第、麦克斯韦等巨人。在物理学发展的同时,化学也在发展。化学一直是一门误打误撞的学科,但随着更多元素的发现,人们开始总结各种元素的性质。量变终于引起质变,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物理学和化学,在原子级别获得了统一。然后,随着人们越来越深入到微观,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这个概念极为重要。仅仅因为这个概念,普朗克足以成为大科学家。之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又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当然,他最大的贡献是相对论。系统地建立量子力学学科的,是玻尔。在玻尔的基础上,薛定谔、海森堡、德布罗意都成为大科学家。
所有学科,包括子学科,都是这么发展的。也就是说:早期有一批人不断做出零星的贡献,直到逐步形成全貌,开始出现巨人,然后是一个形成该学科的巨人,此人在该学科中排名第一。然后,就是仍有一批巨人不断深入,建立子学科……所以到现在为止,科学上的细分学科何止一两万个?
如果说有唯一的例外,就是爱因斯坦。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人模糊地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几乎是爱因斯坦一个人完成的,尤其是广义相对论,当时的人们根本想不到:在已经很抽象的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爱因斯坦经过十年思考,居然提出了更加抽象的广义相对论!而且相对论在完成之后,别人已经很难再做出重要贡献了。这和量子力学完全不同。量子力学的初步奠基者是普朗克、爱因斯坦,但真正提出系统理论、让它变成一门学科的,是玻尔。但是玻尔远远没有做完重要贡献,他之后至少有七八个人,都可以称得上大科学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当今微观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两大基础,所以爱因斯坦绝对非同一般。
所以在牛顿之后,不少人把爱因斯坦排名第二,是有充分理由的。考虑到他在相对论方面近乎神一样的贡献,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他比牛顿还伟大。当然,科学界总体上认为牛顿是第一。
好了,乱扯了不少科学,回头说说诗。
中国诗,起源于商周时期,现存最早的当然是《诗经》和《楚辞》。但这些都是早期的零星贡献。汉末之后,人们逐渐开始研究韵律。经过几百年的研究,到了隋朝时期已经基本上定型了,也就是人们对诗的韵律,取得了普遍性认识。为了朗朗上口,一首诗应该有怎样的韵律是有规定的,这是无数诗人研究了几百年的成果。当然人们从来不否定,不遵循韵律规定的也有好诗。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崔颢的《黄鹤楼》。因为严格来说,《黄鹤楼》不算七律,因为它的前四句是乐府风格,后四句才是律诗。所以《黄鹤楼》是个“四不像”。但是如此“四不像”的诗,并不妨碍人们喜欢,也毫不妨碍诗界人士都认为这是罕见的好诗。所以我们只能说:韵律学是诗词的理论基础,大多数好诗是遵循格律的。但人们写诗和赏诗,又不能被此所束缚。
好了,当诗的韵律已经被人普遍接受之后,就开始初步涌现出一批牛人了,初唐四杰就是其中的代表。然后,更牛逼的人物开始出现了,这就是盛唐时期出现的一大批人。他们每一个都很牛逼,都是当仁不让的大师。而在这一批大师之中,论诗的数量、质量、题材的广泛性、写作手法的多样性,王维、杜甫都是相当突出的,都可以成为第一人。但我们衡量诗人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对读者的影响,而在科学界不需要考虑这个,只需要考虑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或贡献对后世科学的影响就行了。所以对读者或大众的影响,这是文艺领域要考虑的特殊问题。这个影响要用很多年的尺度来衡量。由于杜甫的诗更贴近老百姓,更容易引起饱受痛苦的人的共鸣,而中国人恰恰是饱受痛苦的,所以杜甫对后世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王维。因此如果再加上影响力,杜甫就是唯一的诗圣。
而李白呢?诗的数量并不算少,但总体来看,题材的广泛性和诗的质量,以及写作手法的丰富性,要比王维、杜甫明显差一截。举个例子,李白有很多逍遥避世的诗,写得最好的就是《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但李白写的其他逍遥诗,其写作手法颇为雷同。别的题材,比如咏古的诗,写作手法也有很多雷同之处。我想,这大概就是白居易、苏东坡更看好杜甫的原因吧。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说李白的好诗只有那么几首。他的好诗当然相当多,我也非常喜欢。所以我想重申:我写此文并不是黑李白。只是想研究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人们总体上对一门学科中的大师们是如何排名的?从诗本身来看,虽然李白已经相当相当牛了,但他和杜甫、王维仍有明显距离。只是考虑到他对后世的影响明显超过王维,所以或许可以排在王维之前,成为第二。
如果对我的排名分析还有疑问,可以用此法分析别的学科。比如经济学。亚当•斯密应该是经济学家公认的第一吧?因为他在前人基础上系统地建立经济学。第二呢?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还是凯恩斯?亦或是别人?总之,这几个人至少是天王级别是肯定的。
我们也可以分析较小的学科,比如在经济范畴内的金融学,或者更小一点,我们就说说股票投资学。在股票投资领域,格雷厄姆应该是第一,因为他系统地提出了分析股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可掌握、可重复的。当然,和他同时期的费雪也不错。另外有人从技术上提出了所谓的几浪几浪的理论,比如江恩,也可以看成投资学的大师,只是他侧重于技术分析。而写出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利沃默,在投机心理方面的研究无人可敌,所以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高手。
我相信一谈到股票投资,肯定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能还有林奇和罗杰斯。没错,这几个人很牛。但是他们只是最近几十年比较牛,而且都是著名实践者。巴菲特没提出什么理论,而索罗斯虽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有点玄乎,含金量还需继续证明。尤其是巴菲特,是很牛,但这种牛人几十年就有一个,或者好几个。如果放到上千年的历史中去看,比如一千年之后,可能有几十个人都是巴菲特级别的,人们能记住几个呢?此时人们还是会更加重视提出理论的,不是吗?
多说了多说了,呵呵。回到前面,我认为,任何学科的牛人其实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排名第一的往往只有一个,此人应该是圣人级的。然后下面是几个天王,天王之下是几十或几百个大师,再往下就是成千上万个高手……从很大的学科到很小的学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析。而且我相信,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对年轻人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应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个以后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