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长城汽车 ---- 海马汽车!
(2013-07-28 14:54:07)
标签:
长城汽车海马汽车海马京东方tcl股票 |
分类: 股票 |
本来短期不想写博客的。但京东方巨量增发让我无比愤怒,不得不重新提笔。我要彻底揭露他们吃人的本质!机构早已知道内
幕消息,担心面板产能过剩,所以TCL在黑电股中表现最衰。对此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早说过:我没有内幕消息,我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公开信息!打个比方:我
精心挑选了TCL这盘好菜,可惜没发现(或者说低估了)京东方这堆狗屎对大环境的污染能力!
京东方增发,老夫事先有所预料,但没想到是460亿的增发!一个企业,不仅自己不挣钱,而且破坏整个行业的挣钱前景,也让自己在未来不挣钱。如此做法,我真的没想到。我相信,能事先想到的也极少极少。
不过炒股的目的就是赚钱,由于TCL这两个月最衰,老夫貌似已经被人瞧扁了,貌似各方面的水平,已经随着TCL的不断下降而下降。嘿嘿,那我不得不再露一手,说一个好股票:海马汽车!(上一只是好想你,这已经是老夫近期第二次出手了)。
还记得老夫的系列优秀之作《从汽车行业选牛股》吗?那个系列是我2012年春写的,选出了长城汽车这只牛股。当时我对海马汽车并不看重。我在《从汽车行业选牛股(2)》中分析的第一只个股,就是海马汽车。当时我是这么写的:
海马汽车。它主营汽车制造,国企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控股45%,本来应该淘汰,但市净率居然低于1(0.98),所以无论如何都值得注意。它是老股,但复 权价只比1993年涨一倍,成长性很低了。不过它换过主营,主要是过去太差了,所以也不具有可比性。近两年转为汽车,毛利提升,去年中期营收56亿,公司 最高年薪60多万,还行。尤其是最近(3月9日)又通过了股权激励方案,大规模激励高管,所以似乎还是值得考虑的。
海马车型过多(普力马、欢动、 骑士、 福美来、丘比特、海福星、海马3等小型客车),去年(2011)前三季销售下降,这个档次竞争激烈。而且海马全部都是内销,说明没有过硬技术。淘汰!考虑到股权激励,留作观察股。
简单地说,我淘汰它的原因是:国企股;车型多;档次低。
但是通过最近几个月的观察,我发现海马汽车已经脱胎换骨!现在它已经是民企。我把话放这儿:第二个长城汽车,就是海马汽车!甚至它将比长城汽车还要牛逼。
为什么?因为目前长城汽车的市值已经1200亿元,而海马才60多亿,潜力巨大。
当然,肤浅地谈市值没有说服力。海马最大的优势是:其在2012年开始转型以来,今年(2013)已经成功完成转型!主推的轿车M3和SUV S7,和国内同类车型相比一点不落下风!甚至档次已经接近合资品牌!而且,海马还将源源不断推出新车型!
线说产品本身的质量,因为这是根本。海马新上市的S7,我详细看了各项指标,个人认为一点都不比长城哈弗H6差。M3也颇为惊艳。所以老夫认为,海马以后在轿车和SUV市场上抢得一块不小的份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几点优势是:
1、将主力从海南迁至河南,物流和人力成本大为节省。
2、河南是人口大省,不仅可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海马在河南设厂,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估计海马汽车也将在河南取得爆炸性增长,可能和好想你枣一样。
2013年6月,海马销售15000量左右,而长城是44000辆。如果海马月销2万量,都是很了不起的提高,何况海马已经具有了月产5万辆的产能。和 销售数量相比,海马的市值落后长城太多。当然这主要是长城汽车有无与伦比的净利润率(13%以上),但海马的市值只有长城的1/20,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说明潜力巨大。
当然,中国市场并不是海马 PK 长城,而是民企 PK 外资和国企。民企(包括长城、海马、比亚迪、奇瑞、吉利等等)所占的总体比重还很小,前途远大。我之所以拿海马和长城比较,是因为长城的市值已达1200亿,可以更加突出海马汽车的潜力。
3、管理层实行股权激励。行权日是2014年春,行权价格在4.4元以上。所以我认为,过去两年管理层锐意进取,肯定希望行权。
4、销售模式,海马今年也有大胆突破,就是区域总代理制度。这和其他厂商按车型分网销售有很大不同。按车 型分网销售本来是一项创新,但现在海马回归区域总代理制度,我认为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海马本身的实力毕竟较弱,销售点少,如果再按车型分网,销售力量就 更弱了。所以目前实行区域总代理非常合适!我相信在这种模式下,海马的销售一定会有相当大的飞跃!初步估计,月销售突破2万辆,全年突破24万辆,没有任 何问题!(长城年销售大概60多万辆)。
当然,以后随着海马的壮大,会不会重新回到分网模式?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波折。但现在,海马采用区域总代理制度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海马汽车的股价目标是多少?嘿嘿,我不知道。我能肯定的是,海马汽车潜力巨大!任何做短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把话放这儿:股市上第二个长城汽车,就是海马汽车!甚至它将比长城汽车还要牛逼。
我把话放这儿。
本文仅仅是我的思考。绝非推荐,盈亏自负。
京东方增发,老夫事先有所预料,但没想到是460亿的增发!一个企业,不仅自己不挣钱,而且破坏整个行业的挣钱前景,也让自己在未来不挣钱。如此做法,我真的没想到。我相信,能事先想到的也极少极少。
不过炒股的目的就是赚钱,由于TCL这两个月最衰,老夫貌似已经被人瞧扁了,貌似各方面的水平,已经随着TCL的不断下降而下降。嘿嘿,那我不得不再露一手,说一个好股票:海马汽车!(上一只是好想你,这已经是老夫近期第二次出手了)。
还记得老夫的系列优秀之作《从汽车行业选牛股》吗?那个系列是我2012年春写的,选出了长城汽车这只牛股。当时我对海马汽车并不看重。我在《从汽车行业选牛股(2)》中分析的第一只个股,就是海马汽车。当时我是这么写的:
海马汽车。它主营汽车制造,国企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控股45%,本来应该淘汰,但市净率居然低于1(0.98),所以无论如何都值得注意。它是老股,但复 权价只比1993年涨一倍,成长性很低了。不过它换过主营,主要是过去太差了,所以也不具有可比性。近两年转为汽车,毛利提升,去年中期营收56亿,公司 最高年薪60多万,还行。尤其是最近(3月9日)又通过了股权激励方案,大规模激励高管,所以似乎还是值得考虑的。
海马车型过多(普力马、欢动、 骑士、 福美来、丘比特、海福星、海马3等小型客车),去年(2011)前三季销售下降,这个档次竞争激烈。而且海马全部都是内销,说明没有过硬技术。淘汰!考虑到股权激励,留作观察股。
简单地说,我淘汰它的原因是:国企股;车型多;档次低。
但是通过最近几个月的观察,我发现海马汽车已经脱胎换骨!现在它已经是民企。我把话放这儿:第二个长城汽车,就是海马汽车!甚至它将比长城汽车还要牛逼。
为什么?因为目前长城汽车的市值已经1200亿元,而海马才60多亿,潜力巨大。
当然,肤浅地谈市值没有说服力。海马最大的优势是:其在2012年开始转型以来,今年(2013)已经成功完成转型!主推的轿车M3和SUV S7,和国内同类车型相比一点不落下风!甚至档次已经接近合资品牌!而且,海马还将源源不断推出新车型!
线说产品本身的质量,因为这是根本。海马新上市的S7,我详细看了各项指标,个人认为一点都不比长城哈弗H6差。M3也颇为惊艳。所以老夫认为,海马以后在轿车和SUV市场上抢得一块不小的份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几点优势是:
1、将主力从海南迁至河南,物流和人力成本大为节省。
2、河南是人口大省,不仅可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海马在河南设厂,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估计海马汽车也将在河南取得爆炸性增长,可能和好想你枣一样。
2013年6月,海马销售15000量左右,而长城是44000辆。如果海马月销2万量,都是很了不起的提高,何况海马已经具有了月产5万辆的产能。和 销售数量相比,海马的市值落后长城太多。当然这主要是长城汽车有无与伦比的净利润率(13%以上),但海马的市值只有长城的1/20,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说明潜力巨大。
当然,中国市场并不是海马 PK 长城,而是民企 PK 外资和国企。民企(包括长城、海马、比亚迪、奇瑞、吉利等等)所占的总体比重还很小,前途远大。我之所以拿海马和长城比较,是因为长城的市值已达1200亿,可以更加突出海马汽车的潜力。
3、管理层实行股权激励。行权日是2014年春,行权价格在4.4元以上。所以我认为,过去两年管理层锐意进取,肯定希望行权。
4、销售模式,海马今年也有大胆突破,就是区域总代理制度。这和其他厂商按车型分网销售有很大不同。按车 型分网销售本来是一项创新,但现在海马回归区域总代理制度,我认为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海马本身的实力毕竟较弱,销售点少,如果再按车型分网,销售力量就 更弱了。所以目前实行区域总代理非常合适!我相信在这种模式下,海马的销售一定会有相当大的飞跃!初步估计,月销售突破2万辆,全年突破24万辆,没有任 何问题!(长城年销售大概60多万辆)。
当然,以后随着海马的壮大,会不会重新回到分网模式?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波折。但现在,海马采用区域总代理制度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海马汽车的股价目标是多少?嘿嘿,我不知道。我能肯定的是,海马汽车潜力巨大!任何做短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把话放这儿:股市上第二个长城汽车,就是海马汽车!甚至它将比长城汽车还要牛逼。
我把话放这儿。
本文仅仅是我的思考。绝非推荐,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