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市无疑问,抢粮抢钱抢地盘!

(2013-02-01 19:59:05)
标签:

大盘

海信电器

金融股

银行股

民生银行

分类: 股票

  2月1日大盘强力上涨,以金融股领军,为什么?

  因为中央在印钱,但又不说,但玩儿钱的机构已经看到了这次偷偷印钱的规模,一点都不比四万亿小!所以纷纷买入已经低估四年、高成长的金融股!虽然老夫在年初的《我的2012年股市总结与2013年股市展望》和《对2013年股市行情的进一步判断--银行股上涨的深刻背景》中,已经判断出银行股还将继续上涨,但其涨势之快也出乎我的意料。这充分说明这次印钱的规模极其巨大!

  我自己的观察验证了我的判断:我去银行取钱,发现都是新钱,超市购物的除了银行卡,很多人掏的都是新钱;今天上午去银行转账,发现一个家伙取7万,一大半都是新钱!这说明国家一直在疯狂印钱,所以先知先觉的主力猛烈攻击银行股,可能也在于此。

  银行和券商股一活,大量投资银行和券商的公司就活了,大量公司的业绩因此而得到改善,从而带动大盘。老百姓从股市上挣钱了,就更能花钱,从而激活股市与经济。所以牛市已经毫无疑问!

  牛市初期什么大涨?当然是低估的股票了。高成长的银行股低估了四年,所以大涨。

  可惜我也算后知后觉,因为我并非金融人士,低估了印钱的规模。只有从银行股的表现,才能体会到印钱的规模有多大!因为大量印钱之后将大量放贷,由于通胀,以前的坏账风险大为降低,而银行的利润将继续增加,所以机构已经对银行没有担心了!银行必然大涨。另一个理由是为城商行上市做准备。

  银行股猛涨的另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散户正在买入银行股。尤其是民间融资的,很多人都买银行股。这也是很多股票不涨反跌的原因。而且我发现,很多人在民间融资都是1:5的高杠杆,而且相当多的人喜欢重仓一只股或一个板块。所以一旦个股大幅下跌,一些人就爆仓了。

  和民间融资接触多了我才知道,这样的人很多。他们爆了,所以永远就不说话了。

  所以对于金融股的大幅上涨,建议追高的谨慎。金融股一旦调整将十分猛烈,因为大量爆仓的必须平仓。如果有1/10的人不断追入金融股,每天至少就有几十亿流入,从而形成滚滚洪流。什么时候这个流大幅减弱,什么时候就是雪崩之时。所以后知直觉的一定要谨慎!

  那么,银行股什么时候会遇到大幅回调的风险?

  我个人认为现在还不会,因为现在下跌20%,明显是给人进场机会。所以我估计还会再涨一段,尤其是领军的民生银行,由于其高成长性最为看好,所以涨到14元似乎是没问题的。不过股吧里已经出现了帖子:“我疯了,11元满仓民生银行18000股!”,这种情绪如果蔓延,大跌肯定回来。建议买入银行股的仓位不宜过高。

  我自己不会大量买入银行股(已经买了北京银行,仓位6%),我仍以优质蓝筹为主。因为我认为,这轮牛市第一波是以前大为低估的金融股领军,第二波,就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优质蓝筹!第三波,将是广大垃圾股上涨。第一波金融股涨幅最猛,但格力、海信、海尔、长城汽车等优质蓝筹的涨幅也不算低,比如老夫重仓的海信电器,从最低点起涨幅50%多,也算有所收获,老夫入市至今已经颇有斩获。所以我知其雄,守其雌,仍然坚守优质蓝筹,并开始布局低市净率的垃圾股。再看看有色股的涨幅,比如江西铜业、中金岭南,明显就是直奔通胀预期去的。为什么会大通胀?印钱多啊,呵呵。

  别不把老夫的话当话。我承认我的短线水平很差,近期进出长城汽车少赚10万元,亏大了!但是老夫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可以做很多人的师傅。不信?翻翻我过去的博文吧。而且只要战略上对头,一些战术错误无关大局。我知道这波牛市有很多人没怎么赚钱,甚至还小亏,因为大幅上涨的就是金融、优质蓝筹,以及一些题材股。但是如果大家有耐心,这波牛市肯定都会有不错收获的!

  最后,我想仿照我2012年12月19日《抢粮抢钱抢地盘!》的文章,再次呐喊:

  牛市无疑问,抢粮抢钱抢地盘!


==========

  除了我手里的六只票,我最关心以下几只:

  长城汽车:你就涨吧,气我吧!反正我要观察半年。港股长城最近一直在跌。

  贵州茅台:继续跌。

  新希望:近期的上涨和金融古密切相关。

  苏宁电器:巨量的商业地产投资,值得观察。

  或许我真的颇有影响,导致很多散沪跟我操作?哎,从我前几天买的两只垃圾古开始,我以后可能不会公开我新买的古票了。

  重申:我手里的六支古票,没有100%的涨跌,不会变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