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信、TCL等问题的探讨
(2012-11-10 08:30:16)
标签:
财经周厚健中国海信营业外收入 |
分类: 股票 |
海信连续阴跌,在股吧里和网友关于海信进行了探讨。整理后的内容如下:
海信这段时间极其弱势,大家的心情不好,我的心情也不好。
现在,坚持的都是在豪赌海信四季报!因为散户想看看:周厚健是玩弄报表、高位减持、坑散户的垃圾,还是真正做企业的实干家。
我,当然希望是后者。我相信所有的坚守者也都是这么想的。
我愿意豪赌。如果证明周是垃圾,我也远离股市,今生不再炒股了。因为:如果连长期稳健十几年的企业都玩这个,基本上没什么真的了。
219.144.206.*
你赌第四季度季报,那你肯定是输的。去年第四季度每股收益0.92元,折合除权每股收益超过0.60元,今年海信电器哪有这个可能?所以年报最大可能就变成了业绩下降了。
我回复:我没指望今年四季报达到0.92元,只要5毛以上我就满意了,6毛以上就很好了。
n250013310401794回复:
邓元杰,说你傻,你别不服,本来就是玩弄报表的一个垃圾企业,硬是说得有多好,垃圾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去年报表,把所有未收回款都收回了,外加退税,补贴之类的,那业绩可以说是一年多两年的积累,今年,这个目标非但达不到,而且距离去年都不是一般的好大,明白吗?大家说,一个超跌反弹怎么那么难,反弹是建立在真正超跌上的,不反弹,说明根本没跌够,现在的压盘巨大,抛压更大,别说这是庄家压盘吸货的愚昧话,因为吸货不会连压带抛,很明显,现在有多路基金,机构在不惜本的派发。要多少货有多少货,根本用不着压盘吸货。现在唯一的出路应该是寄希望于海信自己增持,而不是所谓的业绩,海信垃圾的业绩相比去年大幅下降一点悬念都没有。至少下降25%
我回复:
基金都是今年进的,这价格抛能赚钱?海信四季度有0.5,全年1.2元左右就可以大涨。去年海信确实做报表了,但今年前三季的报表比很多同类企业都强,所以我认为做得不是那么厉害。去年每股顶多多做了3毛钱利润,今年怎么就那么弱?!除非四季报大约是3毛!那样海信就是做假账!可以起诉它!
而且,你现在才说这话不觉得太晚了吗?按复权价目前海信只有12元,去年12月份海信增持前也大致是这个价格(11元左右),对应2011前三季的业绩。今年无论如何比去年前三季的1.33倍强吧?所以目前的价格就是底部区域!除非海信在一贯优秀的四季度突然曝出很疲软的业绩,和过去几年的四季度都大不一样!可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海信四季度真的很疲软,我认为古民可以起诉它!起诉周厚健!
又看了看,海信的“应收款项”没有问题,退税之类的也没有计入应收出口退税、应收补贴款中,而是列了一项“其他应收款”。但此项金额也不大,2011年9月30日是5983万元,12月31日降到1362万元,就算都是利润,不过增加4621万元而已,占比并不大。而且此项每年年底都降到最低。今年三季报的其他应收款是5442万元,我们可以看看,到了四季报会不会降到2000万元以内。(我的这个要求已经很宽松了)。就算此项比去年同期多几百万甚至1000多万,对总利润的影响也不大。
121.230.39.*回复:(明显挺我的)
我就搞不明白,三季度社保资金进去了。作为社保资金是应该搞好调研的,海信如果做假社保资金就不应该在这个时点进去。老邓:其实我是一个看你文章投资海信的得益者。到目前止,我在海信上的投资收益还是不小的。邓先生的分析文章,我看是没有问题的。问题还是中国的不少公司缺少诚信,海信这一波下跌,真要找找是不是以前的报表渗水了。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公司还是一个很值得投资的公司。
59.32.176.*回复:
SB门,真的很服你们,所谓造假,不是说数据有假,而是利用一些与当年的营业收入无关的其他经济来源注入该年度的报表中,比如去年,把长年未收回帐目多数收回,外加退税,加下乡补贴,而把一些本应该在该年度的支出剔除,移加到其他年度,比如最近的大单买入液晶面板,具体数额貌似达到30亿,这里就包括了去年的部分进货,如此一来,去年的生产成本极其低下,毛利率极高,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生产成本高,尽利率,毛利率直线下降的原因。这些帐可以在海信相关联交易里面找到。是否有猫逆实在不清楚。有条件的可以屈查清楚。至于基金,你们就更傻了,知道基金是用来干嘛的吗??某大户/机构/把股价拉倒高未,于是联系合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基金,一个电话,可以接盘了,于是基金杀入,大户/机构套现。套现完,基金一股脑不计成本派发,因为钱都不是自己的,他自己的钱,在大户/机构那里,这些做完了,大家一起分赃。这种情况下,只有SB才不知道未什么基金在什么价位都会狂抛。因为大户/机构的货已经全部接手完毕,这就是我们中国股市的黑暗,懂吗?要查还信的问题,只需要查基金在什么时候买入,买入时什么机构在抛,哪些大户在抛,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基金总是在高位接货,在低位砸坑的原因。
我回复: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极大夸张了。而且看看海信的涨幅,你认为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大户能赚多少?
楼主,真心劝你一句,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海信四季度业绩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像三季度业绩一样,也不是没问题吗?但这并不妨碍基金等机构继续看淡并持续出货。你要是把希望寄托在业绩上,到时候的真是结果就是业绩让你很满意,股价让你很郁闷。
机构看淡海信不是没理由的。同处于彩电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你看近期TCL走势。正好与海信走出截然相反的行情。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只和你说一句:TCL已经是国内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TCL液晶面板原本是其短板,谁成想行业竟然触底反弹了,投产即实现经营盈利。这是大大出乎市场预料的。
而正因为有了全产业链优势,TCL后续发展潜力巨大,反观海信,核心竞争力相比较而言就大大弱了。你要是机构,你是看好TCL?还是看好海信???而一旦海信原有老大位置不保,自然资本就将放弃他。
这才是海信股价暴跌的原因。
我的回复:
你不了解TCL的软肋,而且大规模投资硬件的风险很大,目前面板涨价,TCL暂时风光而已。当然海信必须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垮台。TCL的生产线是买的,算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吗?现在TCL又要发债了,会不会事先拿报表粉饰然后发债?刚开始赚钱就开始发债,不觉得奇怪吗??
(而且)如果说营业外收入,最好看看TCL的,做得比海信过分多了。举例:今年三季报TCL营业外收入9.573亿,营业外支出0.305亿,而其利润是9.755亿,净利润是7.518亿:看清楚没有?如果没有营业外收入,TCL营业利润只有4872万!营业外收入构成了TCL利润的96%以上!
海信:三季报营业外收入0.288亿,营业外支出161万,利润10.833亿,净利润9.168亿。看清楚了没有?:海信的营业外收支基本可以忽略!
我承认海信粉饰了报表,但TCL呢?截止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海信只是化妆,而TCL则是整容,还戴了面具!!
买TCL去吧,李东生欢迎你!
附:关于海信筹码的分析(对QQslm的文字的思考而引发),我觉得有点价值:
截止3季度,海信股东人数稳健上升,但人均持股金额反而从6月底的18.9万上升到22.5万。为何?(股价总体是下降的)。再看大股东:前十大股东占比,从2011年底的54.14%,到一季末57.68%,二季末59.09%,三季末54.75%,如何解释?我的看法是海信跌了45%,但主力只损失了3%的仓位,也就是用3%的筹码就打掉45%的股价,对吗?当然机构有出有进,但总的来说,这么做似乎是很合算的吧。要是海信大涨一天,换手率较大,或许主力就可以回到59%的仓位,而价格仍比3月份低很多吧。
当然,在总筹码中,海信集团和海信电子一共占比44.75%,从去年底到现在一直不变,所以当十大股东占比从54.14%、(一季末)57.68%、(二季末)59.09%、(三季末)54.75%,说明另外八个的占比变化是:9.39%、(一季末)12.93%、(二季末)14.34%、(三季末)10.00%。
从其余八大机构的角度看,相对于二季末,三季末减持了30.26%,比例也不算小了。6月底收盘价16.81元,9月底收盘价复权14.69元,跌12.6%。也就是说,用30.26%的筹码,打掉了12.6%的股价,看来确实像出货。但是三季度的均价,应该远不足10元,我估计大概9元附近,复权13.5元,就算是机构的平均出货价吧(均价很难精确计算,我只能根据走势和成交量粗略估计)。
为什么?难道他们真的认为海信没前途?还是把大仓分到小仓中去了?
但很明显,一季度机构才真正大幅增持,往少了说,增仓均价也在15元以上(甚至高于16元),除权10元。所以总的来看,机构出货必然是亏损的。
我搞不清楚。但反复对海信本身的分析,再一次坚定了对海信的信心。
进一步分析:
和3月底相比,8大股东变化是:
博时价值增长跑了(4.15%到退出10大股东);
工行诺安小增(3.19%,3.39%);
建行博时减(1.38%,1.27%);浦发广发小盘小增(1.05%,1.16%);工行-易方达价值成长退出(0.95%,); 招商证券担保账户退出(0.81%,);兴业银行兴全有机增长退出(0.80%,)农行-银河稳健退出(0.50%,)。
新增的有:建设银行-华安宏利(1.64%);建设银行-华宝兴业(1.08%);建设银行-华夏优势增长(0.86%);兴业证券(0.80%)。
结论:博时总体在跑(但其6月底尚有4.03%,所以大部分是第三季度跑的,估计7月初的大跌是它干的),建行的一堆机构总体在增,工行诺安小增。总的来说由于跑的多进的少,所以股价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