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死庄”操作法的补充说明
(2010-02-02 16:58:17)
标签:
经济股市巴菲特芒格气死庄杂谈 |
分类: 股票 |
我爸爸是我 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
---- 巴菲特的大儿子
我写了《“气死庄”股市操作法》之后,反响巨大。但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方法还需要一些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是:
1、无论如何,一只股票的仓位决 不能超过30%!
看看巴菲特和他的搭档 ---- 芒格的投资记录就知道了(以下内容来自于《巴菲特为什么比芒格更牛?》)。论智商和知识广博度,巴菲特绝对比不过芒格。芒格早期单干,投资总体情况甚至强 于巴菲特。下表是两人在1962~1968年的投资业绩:
巴菲特
芒格
道琼斯指数
1962年
13.9%
30.1%
-7.6%
1963年
38.7%
71.7%
20.6%
1964 年
27.8%
49.7%
18.7%
1965年
47.2%
8.4%
14.2%
1966年
20.4%
12.4%
-15.8%
1967年
35.9%
56.2%
19.0%
1968年
58.8%
40.4%
7.7%
年 均
33.9%
36.7%
7.2%
可以看出,芒格的业绩居然比巴菲特还要 好。但是芒格的业绩波动幅度更大,用统计术语来说,7年中芒格的年收益率标准差为23.1%,而巴菲特为15.5%。这是因为芒格的投资策略更加激进。 《查理·芒格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查 理的投资组合集中在很少的几种证券上,因此他的投资收益记录波动就很大,不过还是基于相同的寻找价值洼地的方法。”
到了经济不 景气时期,两人的投资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下表是两人在1969~1975年的投资业绩:
巴菲特
芒格
道琼斯指数
1969年
16.2%
28.3%
-11.6%
1970年
12.0%
-0.1%
8.7%
1971年
16.4%
25.4%
9.8%
1972 年
21.7%
8.3%
18.2%
1973年
4.7%
-31.9%
-13.1%
1974年
5.5%
-31.5%
-23.1%
1975 年
21.9%
73.2%
44.4%
年均
13.9%
5.0%
2.7%
可以看 出,巴菲特后来居上。但更重要的是:在 不景气的1973和1974年,芒格的亏损不仅比老巴大得多,而且更是跑输股市!
这对芒格带来了致命打击。因为很多投资人在低 潮时会吓得退出,导致芒格无钱翻本。
芒格极其痛苦,但没有办法阻止顾客退出,所以他在1976年年初清算了公司的资产。后来又投奔了巴菲特, 成为老巴最重要的合伙人。
我的理解是:控制股票的仓位极为重要。哪怕某只股票再好,你也不能占过重仓位,更不用说全仓了!
这是因为:
(1)世界经济和股市极度复杂, 即使公司本身质量不错,但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面临巨大灾难。你永远不可能考虑周全。
(2)你觉得这个公司很优秀,或许本身就是错误 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都不可能完全客观,即使你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去调查研究。而且越是看似很好的股票,可能越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比如安然,它做假账,事先有 多少人知道?事情一出,立刻崩盘。你要是在高点买入猴王、蓝田等股票,后来假账事发,连续几个跌停,出都出不来。
(3)全仓某只股票,或许连 战连胜,但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危险,因为输一次就顶上过去几次赢的,甚至永远都怕不起来。从连续博弈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找死方法。
比 如史玉柱,开发巨人6403、脑黄金都成功了,但死在了珠海大厦上。当然他后来咸鱼翻身了。但这种事情的成功率有多大?普通人行吗?99%的企业遭遇重 击,基本上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是借钱炒股,甚至把房子都卖了,全仓一只股票,这种危险性更是十分巨大!
所以绝对不能全仓一只 股!
考虑再三,我觉得30%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 字。即使你在这只股票上都赔光,你也不会伤了元气。
炒股如同打仗,不虑胜,先虑败。
因此如果使用“气死庄”操作法满仓操作,你至少需要买入4只股票。一般来 说,6只以上比较游刃有余,无论哪 一只,都可平常心对待。
因此假如某只股票一直阴跌,但它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你即使补仓,补到30%就是极限(假如你在别的股票 上赚了大钱,就可多补一点,否则就不补或少补)。如果你孤注一掷,非要全仓,确实有可能大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十分危险。
2、什么时候割肉?
除了在熊市割掉小跌股票买入大跌股之外,另一种可能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至少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该股已经没有潜力。
3、可以考虑买入价位偏低、可能成为黑马的股 票。
采用“气死庄”操作法并非只买入白马股,完全可以考虑基本面看似很差、但其实是出于周期底部的股票。这样一旦走出低谷,股票业绩往往有爆炸性增长,股 票也就成了黑马。所以在自己的股票池中,应该为这样的股票留一定的位置。
因此,使用气死庄操作 法,归根结底是要选择好股票,要目光深远。所以这里奉献巴菲特和芒格的四层选股法:
第一层筛选:主营业务模式容易理解的公司。
一家你认为值得投资的公司,首先必须是其盈 利模式能被你理解的公司。你必须了解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清楚这家公司现金流的来源,并且能判断出其未来盈利能力是可持续的。为了能使你的判断更准确, 你最好选一家业模式简单清晰、不复杂的公司,了解他过往的发展历史,确保其盈利与行业发展相一致(也就是说没有来历不明的收入和盈利)。
第二层筛选: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成本优势,一种是差异化优势。巴菲特和芒格挑选出的公司都必定拥有自身优势,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保证 其市场份额不丢失。市场份额的壮大,意味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而规模优势的好处不仅在于降低单位成本,更加能使这个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企业不 断发展壮大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第三层筛选:有能力、可信赖的管理层。
买入一只股票,就等于是坚信公司管理层能将公司管理的不断壮大。因此,一个有能力的、可 信赖的管理层对公司来说绝对至关重要。从新闻中、年报中,我们都能找出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比如,管理层对公司今后业务发展的规划是否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对 企业职工的态度是否满足企业生产力的巩固?对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及效果如何?等等。
第四层筛选:足够便宜的股价。
经过上述三层筛选后入选的投资目标已经称的上是一家好公司了。但从投资角度来说,你还必须看一看,这家公司的股价是否已经完全反应了公司的价值。我们需 要找的是那些股价还远远低于公司真实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很有可能落在被市场先生忽略的角落。一旦找出这样的公司股票,我们就可以买入了。
什么是“足够便宜”?我认为,如 果一只股票每年的业绩都不变,则20倍的市盈率有点偏于冒险,因为这不是存银行,必须考虑股票本身的风险。但如果股票年平均成长30%以上,则50倍的市 盈率应该是合理的。我是乐观派,目前市场上这种股票还有很多,所以我一直满仓操作。我更重视股票的基本面。
---- 巴菲特的大儿子
我写了《“气死庄”股市操作法》之后,反响巨大。但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方法还需要一些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是:
1、无论如何,一只股票的仓位决 不能超过30%!
看看巴菲特和他的搭档 ---- 芒格的投资记录就知道了(以下内容来自于《巴菲特为什么比芒格更牛?》)。论智商和知识广博度,巴菲特绝对比不过芒格。芒格早期单干,投资总体情况甚至强 于巴菲特。下表是两人在1962~1968年的投资业绩:
1962年
1963年
1964 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年 均
可以看出,芒格的业绩居然比巴菲特还要 好。但是芒格的业绩波动幅度更大,用统计术语来说,7年中芒格的年收益率标准差为23.1%,而巴菲特为15.5%。这是因为芒格的投资策略更加激进。 《查理·芒格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查 理的投资组合集中在很少的几种证券上,因此他的投资收益记录波动就很大,不过还是基于相同的寻找价值洼地的方法。”
到了经济不 景气时期,两人的投资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下表是两人在1969~1975年的投资业绩: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 年
1973年
1974年
1975 年
年均
可以看 出,巴菲特后来居上。但更重要的是:在 不景气的1973和1974年,芒格的亏损不仅比老巴大得多,而且更是跑输股市!
这对芒格带来了致命打击。因为很多投资人在低 潮时会吓得退出,导致芒格无钱翻本。
芒格极其痛苦,但没有办法阻止顾客退出,所以他在1976年年初清算了公司的资产。后来又投奔了巴菲特, 成为老巴最重要的合伙人。
我的理解是:控制股票的仓位极为重要。哪怕某只股票再好,你也不能占过重仓位,更不用说全仓了!
这是因为:
(1)世界经济和股市极度复杂, 即使公司本身质量不错,但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面临巨大灾难。你永远不可能考虑周全。
(2)你觉得这个公司很优秀,或许本身就是错误 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都不可能完全客观,即使你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去调查研究。而且越是看似很好的股票,可能越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比如安然,它做假账,事先有 多少人知道?事情一出,立刻崩盘。你要是在高点买入猴王、蓝田等股票,后来假账事发,连续几个跌停,出都出不来。
(3)全仓某只股票,或许连 战连胜,但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危险,因为输一次就顶上过去几次赢的,甚至永远都怕不起来。从连续博弈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找死方法。
比 如史玉柱,开发巨人6403、脑黄金都成功了,但死在了珠海大厦上。当然他后来咸鱼翻身了。但这种事情的成功率有多大?普通人行吗?99%的企业遭遇重 击,基本上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是借钱炒股,甚至把房子都卖了,全仓一只股票,这种危险性更是十分巨大!
所以绝对不能全仓一只 股!
考虑再三,我觉得30%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 字。即使你在这只股票上都赔光,你也不会伤了元气。
炒股如同打仗,不虑胜,先虑败。
因此如果使用“气死庄”操作法满仓操作,你至少需要买入4只股票。一般来 说,6只以上比较游刃有余,无论哪 一只,都可平常心对待。
因此假如某只股票一直阴跌,但它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你即使补仓,补到30%就是极限(假如你在别的股票 上赚了大钱,就可多补一点,否则就不补或少补)。如果你孤注一掷,非要全仓,确实有可能大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十分危险。
2、什么时候割肉?
除了在熊市割掉小跌股票买入大跌股之外,另一种可能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至少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该股已经没有潜力。
3、可以考虑买入价位偏低、可能成为黑马的股 票。
采用“气死庄”操作法并非只买入白马股,完全可以考虑基本面看似很差、但其实是出于周期底部的股票。这样一旦走出低谷,股票业绩往往有爆炸性增长,股 票也就成了黑马。所以在自己的股票池中,应该为这样的股票留一定的位置。
因此,使用气死庄操作 法,归根结底是要选择好股票,要目光深远。所以这里奉献巴菲特和芒格的四层选股法:
第一层筛选:主营业务模式容易理解的公司。
一家你认为值得投资的公司,首先必须是其盈 利模式能被你理解的公司。你必须了解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清楚这家公司现金流的来源,并且能判断出其未来盈利能力是可持续的。为了能使你的判断更准确, 你最好选一家业模式简单清晰、不复杂的公司,了解他过往的发展历史,确保其盈利与行业发展相一致(也就是说没有来历不明的收入和盈利)。
第二层筛选: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成本优势,一种是差异化优势。巴菲特和芒格挑选出的公司都必定拥有自身优势,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保证 其市场份额不丢失。市场份额的壮大,意味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而规模优势的好处不仅在于降低单位成本,更加能使这个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企业不 断发展壮大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第三层筛选:有能力、可信赖的管理层。
买入一只股票,就等于是坚信公司管理层能将公司管理的不断壮大。因此,一个有能力的、可 信赖的管理层对公司来说绝对至关重要。从新闻中、年报中,我们都能找出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比如,管理层对公司今后业务发展的规划是否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对 企业职工的态度是否满足企业生产力的巩固?对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及效果如何?等等。
第四层筛选:足够便宜的股价。
经过上述三层筛选后入选的投资目标已经称的上是一家好公司了。但从投资角度来说,你还必须看一看,这家公司的股价是否已经完全反应了公司的价值。我们需 要找的是那些股价还远远低于公司真实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很有可能落在被市场先生忽略的角落。一旦找出这样的公司股票,我们就可以买入了。
什么是“足够便宜”?我认为,如 果一只股票每年的业绩都不变,则20倍的市盈率有点偏于冒险,因为这不是存银行,必须考虑股票本身的风险。但如果股票年平均成长30%以上,则50倍的市 盈率应该是合理的。我是乐观派,目前市场上这种股票还有很多,所以我一直满仓操作。我更重视股票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