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bmiddle/001OmqIfzy6Hvar0Wsh71&690
剩女被打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欠缺
话题背景:剩女不结婚被亲弟打断肋骨
嘉兴桐乡人小菲今年已经35岁了,算是个“剩女”。小菲一直没有嫁出去。这可急坏了小菲的老母亲,每次小菲回家,母亲就会念叨她的终身大事。
母亲的关心对于小菲来说却像是唐僧的“紧箍咒”,一气之下,小菲自己租房子搬出去住了。
今年大年初八,母亲很是想念小菲,于是她带着小菲的弟弟小明和其他几个家人专程赶到小菲的租房劝她回家吃饭。
家人们都劝小菲,说希望她早日出嫁也是为她好,并没有逼她离开家的意思。这可踩了小菲的雷区,小菲没给家人们好脸色看:“你们别再逼我了!妈妈你就这么希望我走吗?”
见姐姐对母亲这么大嗓门,小明心里很是恼火:“你年纪这么大了,早该找户人家嫁了。”说着说着就打了小菲几个巴掌,还往小菲身上打了十几拳。家人们好不容易才把小明给劝住,这时,小菲已经倒在地上,脸上显出很痛苦的神色。
小菲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左侧三根肋骨骨折,肺上也有些伤。她生气之余,多是对亲人的不信任和对亲情的失望,于是她坚持要追究小明的刑事责任。
前天,桐乡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小明批准逮捕。
笔者观点:
听闻这样的事情心情很复杂,叹息,无奈,气愤,等等。那个叫小菲的女孩是无辜的,只因年龄大了没嫁出去,竟遭亲兄弟拳打脚踢。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是单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反映了社会某种封建,低俗的观念对剩女现象已经产生了偏见或歧视,这已经是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不能单单只关注小菲一个人,而是要关注,理解和帮助剩女这样一个群体。
小菲和母亲有这样一句对话:“你们别再逼我了!妈妈你就这么希望我走吗?”,我们看到小菲对家人无休止的啰嗦也好,劝慰也罢,已经感觉很厌烦,焦急,无奈。甚至觉得自己因为被剩下成了家里的累赘。小菲一定觉着自己已被家庭或社会所孤立,只能用逃避家人来暂时解脱自己,这种状况下,如果遇到家人的一再逼迫,甚至羞辱打骂,势必给像小菲这样的剩女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令她们不能与家人和社会融洽地相处。
我们必须正视,剩女现象不是谁操心就能解决的,因为婚姻不是买菜那样简单,每个女人不能如愿地成就婚姻一定都有各自的因由,如果只因年龄问题被家庭或社会歧视或偏见而草率婚姻,那么今后的人生之路可想而知,幸福指数微乎其微,表面上看,家人祛了一块心病,但不幸福的婚姻却给剩女的后半生带来难以拟补的缺憾。我个人认为,女孩们宁可被剩下,也绝不要去草率地婚嫁。
剩女们大可不必因为剩下而自生烦恼。我们虽然“剩”了,但我们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我们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和自娱自乐的本领!我们虽然“剩”了,但我们是有底气,有尊严的自由人,不是市场上被推销的青菜和肉类!只有将幸福真正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不苟同,不屈服,才能最有力地驳斥那些来自家里和社会的偏见或歧视。我们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谁的谁,为自己而活,自信,自强,自立。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封建社会或思想愚昧落后的传统年代,为什么没有“剩女”现象的出现,因为大多数女性没有自主婚姻的权利和掌握婚姻的自由,婚事只能唯命是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是到了年龄碍于家人和自己的颜面凑合着就嫁了,而我们这个现代文明的社会,一位女性宁愿选择“剩女”生活,必然有适合她的自身条件和生活观念的恰当理由,所以来选择剩女生活,而允许和接受剩女们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现实生活,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宽容。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剩女”群体的出现反倒彰显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反之只能说明社会文明还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满红儿
2012.04.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