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001OmqIfzy6HvR9vrga8e&690潘金莲何需谢幕古往今来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不代表合情,人应当相信美好的爱情,可爱情却往往不让人一生都能如愿地追随,红儿认为,爱情充其量是人生的一个特写,什么海誓山盟,什么海枯石烂,什么惊天地泣鬼神,最终爱情如果不能进化到亲情,也只能被定格为一场情感游戏。如果爱情能延续香火,也只有一个归途,就是必然被亲情取代,直到融入亲情这个人生的长镜头,拉长,再拉长之后完全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人生整部影片中最耐人寻味的一道风景。
有网友在文字中提及柳下惠,一下子让我对曾经的曾经和现在的现在,对爱情,对婚姻的看法不断地跳槽。这样的跳槽是客观决定了主观。人们把爱情摆在桌面论点论据时,形而上学地把柳下惠当成了男主角,觉得那样的男人老实,正派,可靠,不必担心会有什么节外生枝的事发生。可是这个社会总是不能让你将理论和实践同步地相结合,尤其是演绎情感世界的这个舞台,各种角色粉墨登场,生旦净末丑无一不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真的无从下手,纯粹地给男人或女人下一个恰到好处的所谓正派和所谓本分的定义。
当下,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柳下惠的看法较之前有了很大差别的争议,有说他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也有的人质疑此典故的真实性,更有甚者把柳下惠当成了讽刺男人假正经的代名词,包裹着贬义的另类说辞。而我认为柳下惠只是某个时代人们对爱情,对婚姻,对男人观念的一个代名词,时代不同了,柳下惠代言的品牌也在不停地穿越。
从历史观点看,男人说到柳下惠,我们不能拿现代女性对婚姻的背叛来与之论据对比,而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永垂历史的另一典范潘金莲,几百年来,她的典范性却是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我们没有正确看待潘金莲之前,有人即便是同情她的遭遇,赞赏她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也是偷摸地和自己说,抑或自己就是潘金莲第二(谋害亲夫除外),而我认为,潘金莲并不完全是骨子里就那么地潘金莲。
也许有的人依旧会认为好男人就是柳下惠,坏女人就如同潘金莲。我看未必,历史中的柳下惠和潘金莲让我们难以捕捉其真实感受,残卷风云,浪过迁徙,一味地把柳下惠和潘金莲定位在好与坏的十字架下,对当今社会潮流未免有些死板与牵强,依我看现实生活中男人是不是柳下惠,打个比方,恋爱期间男女相悦,你情我爱,无论是开放粗犷的女人,还是纯美娴熟的女人,女人的风情万种,只要是男人的倾心,那么他的情感欲望又何必去固若金汤,坐怀不乱。相反,想必那样的男人是在禁固自己荷尔蒙分泌后产生的情欲冲动,更何况未必能有那样的定性。
平心而论,知道潘金莲的故事以后,你真的把潘金莲看成是违背道德伦理的坏女人了吗?(特别说明:潘金莲真正的坏是谋害亲夫),就那个年代而言,只能说潘金莲无非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男尊女卑的陪葬品,为什么人们只是单纯地唾弃和指责潘金莲,为什么不切实际地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伦观念,为什么西门庆能三妻四妾,而潘金莲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真爱,她的牺牲和陪葬是因为封建社会女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更何况是爱情和婚姻。
如今个性当道的社会,情感观中女人极度的矜持似乎比相貌丑陋还令男人无语,乏味,又有多少有着潘金莲的美貌和聪慧的女人肯屈嫁于武大郎这样的男人,无论是魅力女人,还是妖精女人,也许她的一个眼神,一次回眸,就有脾气秉性对上夹的男人愿意围在她的石榴裙下,说明这样的女人身上有着让男人们心仪着,又无法抗拒着的诱惑和魅力,别总把这和品质扯上什么关系,而又有多少男人骨子里就喜欢潘金莲式风情的女人。(婚外情除外)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查尔斯当年甘愿冷落漂亮睿智的戴安娜,偏偏垂青其貌不扬的卡米拉,也许在查尔斯心里,戴安娜只是个妩媚中不乏肤浅的小女人,而卡米拉却能深悟查尔斯这样成熟中彰显风流倜傥的老男人的心思,她亦师亦友,她是卡米拉式样的端庄和稳重,她只需在查尔斯面前风情万种就足矣,她在与戴安娜的对决中抓住时机地哪些应当个性张扬,哪些应当深藏不露,始终牢牢地紧扣查尔斯的心,一如稳固地笑到最后,只可惜戴安娜成了这桩暧昧游戏的另一种牺牲品,你能说卡米拉和潘金莲如出一辙吗。
无论你怎样诠释柳下惠,或是潘金莲,都不要拘泥于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辩证是任何事物的因果之本,是非之源,就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反之相互排斥,同样,在情感的释放和纠结中,在意自己所在意的就足够了,男人又何须柳下惠,女人请勿论潘金莲。
满红儿
2012.03.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