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2f6196fg78efbcdad2e3&690
没有归途的修女
文/满红儿
我一直在为生活不走偏把握自己,一直在为爱情不荒诞敲击自己,后来我发现,生活和爱情如同圆周率一样说不尽,道不完,不存在周而复始,只是无尽地延续着你所未知的非此即彼。你该遇到的自然就遇到,你该经历的怎么也躲闪不及。遇到的多,经历的深,你就会对周遭的一切产生一种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恻隐着你的心,你想抗拒的东西是不能与之对视的长镜头,你想附和的左右是不能与之共鸣的画外音,于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他依旧还是他。
近些日子重温曾经走过的文字,那些经典而又古老的爱情故事,在青涩的年代,我们傲慢地懵懂过,谦虚地造访过,却没有真正地走进过,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在字里行间无非就是个观景的,不是拓荒的,于是那些故事不能在我们身上孕育、发芽、结果。而现在,荆棘中的你不用满怀昌盛的欲望,便会把自己的灵魂与感悟揉搓在那些人与情,情与心的发酵中去,我们能坐在读者的位子上,看一场华丽的人生舞台剧。
曾经将《源氏物语》拿起又放下,与生活不入流;放下又捡起,紫式部笔下人物的宿命到底怎样。而今,再一次走进这部作品,它在艺术上的典范之处,除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之外,还在于这些形象反映了物衰、幽情的审美意向。源氏身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臣籍,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在诸多无法摆脱的矛盾、烦恼及苦闷中撞击着。那些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命运格局却参杂着怎样的无奈和枉然。
想起了高中同窗,聪明漂亮的女孩琳,也许正是她的聪明和漂亮过于复杂了她的人生,过于艰难在爱情的荒原。大学毕业后,她留校任教,而我看到的却是她的无所谓,事业对她来说只是饭后甜点,只为点缀爱情的残缺,她告诉我那个从大三就相恋的男孩,想回四川老家,而她把一个女孩对爱情最真挚的付出都消耗在这个男人身上,如今,她们却是海誓山盟总是赊了,她试图努力挽救那些海誓山盟,最后以徒劳收场。
那次,她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悲伤的素面,暗哑的目光令我没有理由地诧异,读书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她是个自尊心很在位的女孩。我不知道怎样安抚和劝慰她,也许那份痛楚是外人不能抹平的,看得出她更想我只做一名她唯一的听众,后来她苦笑着看着我,那个在满校园对她穷追不舍的男孩,居然给了她一个荒诞的分手理由:他妈说了,太漂亮的女孩养不住。她听后真想抽那男孩一个嘴巴,她没想到爱情只剩下余温的时候,总有一方会沦为乞丐。
那以后她彻底地脱胎换骨,对爱情失去信心,鄙视爱情中那些最终成为谎言的誓言,我反对她放纵自己,她说心里明白,可怎么也找不回初恋的质朴和全力以赴。她厌倦男人只欣赏她的美貌,不挖掘她的内心。逐渐,她用美貌去游戏只采花不爱花的男人,把男人当作跳板,只玩情,不谈爱。她两次美国签证,却因一口流利的英语招到拒签,又有谁料到,她的情感驿站最后停留在欧洲游的大巴上,邂逅了一位离异,大她19岁的美国男人,那男人对她一见钟情,几经周折,她如愿去了美国,而那个男人只是她美国梦的最后一块跳板。
临行前我去送机,看得出她对身边的一切不再枉恋,她期待地望着我,泪水充盈:你一定要幸福。当时我很难受,不知道怎样和她话别,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人生无常。慢慢地,川流的候机大厅,她远离了我的视线。之后的两年我们还有联系,而她一直回避生活的怎样。
第四年的深秋,她在邮件里只留给我一句话:“我在没有色彩的画面涂抹了一生的疲劳。”然后便杳无音信,后来,我在她妹妹那里得知,她做了一名修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