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bmiddle/62f6196fga1cc0be6e95e&690
依旧功利境界的我
文/满红儿
读大学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爸妈设计好的人生轨迹成长着,现在看来与其说成长,不如说是失去羽翼的泅渡。那种成长只是在累计知识的种类和数量,对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浅薄二字来形容。其实,我一直都喜欢文科,高中时最喜欢上政治课,这在其他同学的眼里是怪异现象,好多同学上政治课都打瞌睡,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到注意听讲。当时的政治课本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现在还能熟记其中的某些段落。我这人有些怪癖,越是看来抽象的、枯燥的、前卫的事物越是有浓厚的兴趣。
http://s1/bmiddle/62f6196fga1cbd2787030&690
高中时,那位教政治课的王老师是北师大毕业的。现在回过头看,他当时理解和传授的人生感悟哲学和人生处事哲学对我后来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如同弗洛伊德心理学派认为的那样: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大学以后,我对老爸强加于我的微生物专业彻底地叛逆了,但不是放弃,我给自己一个底线,绝不能挂科。我还真的做到了,成绩还说得过去,教授评价我的毕业论文时风趣地说:你给生物的繁殖与演变穿了一件哲学的外套,更加富有生命力了。
http://s8/bmiddle/62f6196fga1cc2f018ae7&690
冯友兰先生曾用哲学的观点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非常钦佩他对这四种境界的深刻剖析。冯先生说,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人处在前两种境界时,人的机械行为和思想意识是本能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的觉解程度深浅不一而已,是自然产物。而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们的觉解程度在不断递增的浓缩中体现出来的。
http://s12/bmiddle/62f6196fga1cbeed9ab8b&690
从大二开始,有机会我就跑到哲学系去听大课,对于我这个生面孔,同学们的好奇反映我只能视而不见,后来大家熟悉了,还有几位同学给我留位置,肖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现在就职省教育台,我们现依然还是很好的朋友,肖楠有时和我开玩笑说:红儿,你是不是用哲学的观点去赚钱那,可别忘了有我的一份功劳呀。记得我第一次去期货交易所,就是肖楠陪我去的,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当时我拿着仅有的5万元做保证金,压在了黄金上。那次是我第一次独立思考赚钱。我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依旧还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我只是在往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努力着,因为我逃脱不了自己是个凡人,也是个俗人。
http://s13/bmiddle/62f6196fga1cbf08903bc&690
柏拉图也说过,人生哲学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我无视那些说自己是纯粹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好似自己是救世主。你能做到自己身上真的没有功利意识吗?可信度又有多少那?可悲的是人们没有看清自己是无法逃脱自然境界的娘胎和功利境界的世俗。殊不知你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种可怕的,消极的,悲观的心态在作怪,这样的人往往会用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来掩饰消极心态的现实。他们的这种消极心态往往表现为:破坏性的批评、害怕承担责任、盲目论断而验证自我。
http://s4/bmiddle/62f6196fga1cbf279f8f3&690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引用了一个古希腊的传说:迈德斯王向森林智者请教什么是人生,森林智者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可怜的人类,为什么一定要我说出那些你们最好不要知道的话呢?我告诉你们吧,你们人类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出生。既然出生了,那么次好的事情是快点死去,以归于空无。”尼采的这种悲观情绪用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常常看到那些所谓纯粹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其实他们是在非现实地苦闷中排遣苦闷,设置空虚,可是却在空虚中极力回避精神王国里的灰色幽谷。在远离时代、背弃社会的自下而上领域中,缱绻着一片孤寂绝望的精神荒原。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逃脱不了其内在必然要遵循的各种规律,即便物是人非也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