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中人的主流意识到底是啥

(2011-04-20 11:35:38)
标签:

满红儿

情感

心情随便

分类: 红儿漫话人生

http://s11/bmiddle/62f6196fga15101f2d2ba&690

情感中人的主流意识到底是啥

               

                              文/满红儿



佛洛依德之后的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过角色面具和人格暗影的理论。角色面具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戏剧中,是演员为了诠释某一特定角色而附加的一种有形的,肉眼凡胎能够直观的面具。进而,荣格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被形形色色的社会“规范”所牵绊,尽管你不能掌控这个规范在社会准则和人文道德中有多少的百分比,那种潜移默化的社会面具都会在人们的内心范畴行如影随。

http://s7/bmiddle/62f6196fga150f226cc96&690

东方人的世界同样如此。就拿人的情感来说,佛门有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人的六道轮回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情爱。说得浅显些,男女之爱,是生死轮回的首要因素。有多少人能把这个因素看破、看穿、看透。又有谁能真正的做到拿得起又放得下?即便看破、放下了,你恐怕早已是千疮百孔的累计。所以说,人们常常在蒙着面纱的后面,爱情在海枯石烂中是一种假象,那是主观附加的自虐,今天爱了,明天又因为观点和感受的不同,抬高自己狭隘对方。

http://s6/bmiddle/62f6196fga150de1761f5&690

人有时用的是一种保护自身的无形面具,总以为外界会看不到这种潜伏的面具,其实,越是无形的面具越容易在人们疑惑的瞬间被穿透,而这种无形面具的主体却总是在窃喜自身的袒护是无懈可击的,这是件挺可悲的事儿。所以,人们淡定的第一个人生哲学标准,不能迷在情感上,迷在感情上过于贪恋一定会痛苦或自残。感情变化太大,保得了明天是怎样的心态吗?变化越多,越靠不住。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什么?是谁?往往不确定的爱是迷惑颠倒的慈悲,同样一个意思,一个是从感性中来,一个是从理性里面生。

http://s7/bmiddle/62f6196fga150e03519a6&690

人有时会把自己真空得好像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一样,实则是在掩藏那些影响自己完美形象的东西,担心无法面对自己身上有社会所不能接纳的活生生的思想载体,可是人们不会想到,在你掩藏的同时那些影响你形象的东西已经显露在世人面前,欲盖弥彰为时已晚,于是,人们已经产生了人格暗影,也许你并不知道,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孩子是纯洁无瑕的,因为孩子身上很少参杂社会因素,成人不同,复杂社会的构成因子是成人,面具就如同画皮,你想完全撕裂它那是你所不能自身主宰的,更何况又有多少人能超凡脱俗?

http://s11/bmiddle/62f6196fg7688170d4f3a&690

情感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都是哲学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而不是全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对过程的解释。也就是说,对于爱情,过多抬高自己或把爱情想得过于完美的人,他们的感受并不能深入到思维和意识的层次,只是从感觉,直观,情绪,表象,想当然的角度去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感受爱情所给予的所谓的幸福,甜蜜,失落,痛苦等,而不曾,也不会深入思考,究竟为何会产生这些情绪,这些感受。所以,我们在这样的情形中很是缺乏预见能力和控制能力。洗心革面的应当是爱情的现实性,你要考虑爱情是否真实存在。

http://s12/bmiddle/62f6196fga150f42d1ecb&690

荣格的角色面具与人格暗影类似于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佛洛依德认为本我是潜意识的,与生俱来的。而荣格认为无论男女,越是外表完美的人,他的角色面具就越跋扈,内部暗影就越大,现实生活比他自定义的要霸道,要放肆,更贪婪,更暗藏无法摆脱的嫉妒,面对社会上现实就越有压抑感,孤独感,如同把自己关进了牢笼,想挣脱却又担心被暴露,而佛洛依德的“本我”说这是人性深处的暗流,是一种可怕的毒瘤,随时都能侵蚀恶化人的灵魂,而这个理论在爱情中更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