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bmiddle/001OmqIfzy6HCdtHvgB59&690
如何选择:婚姻中女人的双面胶
文/满红儿
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化身博士》一直都给我很深的印象,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杰基尔博士是个双面性格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给人们留下的外在印象具有常人不可想象的极大反差,外表是知识渊博,受人敬重的杰基尔博士,当服用了他发明的一种药物后就变成了矮小丑陋的海德。
海德肆意放纵,无恶不作,扭曲的心理暂时得到满足后回到家中再服用一种药水,变回杰基尔博士。可是海德的欲望在不断的膨胀,他想摆脱博士的控制,想尽一切办法与博士展开殊死较量,令人遗憾的是善没有战胜恶,最终的结局以杰基尔博士的自杀而落下帷幕。
小说问世后,不同的读者产生了不同的读后感。分歧各异,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总体的一个结论:人的潜意识里都具有双重性格的本质。善是道德,恶是欲望。道德和欲望时刻纠缠在人的大脑意识中。当道德占据思维主流时,人就会体现出本善的一面,当欲望占据思维主流时,人就会贪得无厌,甚至为所欲为。这里说的比较尖锐一些。实际上有些方面,虽然人的思维和行动不牵涉到善与恶,但对于一个客观事物,人的向往和具体行为仍然具有双重性。
就人的情感来说,社会上好多女性在某些方面看似超出了半边天的驰骋架势,经济独立,事业帷幄,给人的感觉这样的女性没有什么欠缺的层次,女人的独立自主似乎可以代替家庭的温暖和男人的爱慰。进而产生了一些女性的不婚主义或离婚后的独身主义,可当她们以青春相许踏入这个行列时,现实的生活无情地剥落了那层作茧自缚的外壳,其实她们内心深处通常是在自我安慰中激烈地斗争着。
理性上看,一方面,当独立自主占上风时,这样的女性就会考虑不愿受家庭的束缚,选择不婚或独立,另一方面当心理因素感到空荡,不能独立时,实际上她们仍然渴望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得到男人的保护和关怀。其实女人越是经济独立越是渴望从男人的呵护、关爱、陪伴中得到慰籍。对她们来说这是一种精神财富,是金钱和地位所不能替代的。无疑这就是她们看待家庭和爱情的两重性认识。
感性上看,身边一些女性朋友,甚至好多白领女性,表面上对于自己的不婚和独身看似很豁达,很想得开,可是当她们离开外界环境,自成一统时,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情感归宿,不乏那些有文化的女性更是相信天命论,参拜佛祖,信仰耶稣,甚至对一些小儿科的玩艺也是兴趣盎然。
女人对家庭和爱情的感悟有时候有些幼稚,好多人忍不住玩扑克牌、看星座、看手相、抽签、算命等一些小游戏,明知这些无外乎乃迷信途说,可也心甘情愿用这些小游戏来预测自己的感情和婚姻运势,自嘲地图个心理安慰,从中探视有关自己爱情和家庭的一些未知所向。这就是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时刻纠缠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
婚姻是给女人一次改变自身力量的机会,所以一些女性朋友在选择婚姻或者放弃婚姻时始终都是在犹豫彷徨中,难以抉择,遇到什么样的男人,最终能够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对女人来说确实很重要,矛盾中常常是患得患失,至于嫁与不嫁甚至把自己当成了赌注,嫁对了,就是赢了,嫁错了,就是惨败一生,即便离婚,另觅知音,可心坎里那道与灵魂混为一体的伤疤永远都是在下一个男人身上投下另一束阴影。
因而从客观上看,不婚主义也好,有婚论也罢,矛盾中难以割舍二选一的另一种方式。佛语告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这个天堂和地狱是广义之谈,无非是在剖析人的思想意识的两重性。尽管有的人不愿正面对视。在我看来,人人都是化身博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