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导读:作者通过专业的知识背景,为读者勾勒一幅灿烂的进化图景。进化中融合了意外,吞噬,矛盾,末日,最后迎来令人惊奇的结局。在宇宙中,物种的演进总是彰显着造物主的奇迹。物种与物种间除了征服,或许还有其他选项。

寄生者的进化(节选)
文_穆光远
图_袋袋木
1
苏竹算得上是最早见到那个天体的人之一。在第一次接触准备会议召开时,他就被一头雾水地请到会议席中。会议在一座天文观测站召开,到场的却大多是军人,这让苏竹觉得奇怪。而自己作为一名病毒学家也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更让他感到迷惑不解。
进入会议厅后,苏竹立即被房间中央的投影吸引了注意力。那是一个由多面体和杆状物体组成的黑色立体图像,呈现出一种他非常熟悉的形状。
“我们知道,作为一名病毒学家,你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回答一个问题。”会议的组织者在见到苏竹后,指着那个投影问道,“你认识这个东西吗?”
“很明显,这是一个噬菌体。”苏竹立即回答道。
“不过这个模型做得很不标准。”接着他习惯性地评论道,“某些结构的比例有些失调,很多可以简化的部分却都被保留,还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比如,衣壳上的起伏明显是多余的——”
“不,你理解错了,”会议组织者打断了他,“这可是一个真家伙。”
“什么?”
“这不是一个模型,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组织者将投影切换成活动的影像,“我们的观测站在今天凌晨率先发现了这个东西,位于东半球的其他国家也很快发现了它的存在。”
影像中显示出的是漆黑的星空和耀眼的太阳,这应该是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图像。接着,一个黑色物体出现在太阳附近,然后飞速掠过,很快消失在了宇宙空间中。
“如果不是太阳被这东西挡住了片刻,我们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它。”会议席中的一个人解释道,“这个东西在暗处几乎无法观察到。它的表面似乎有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因此在这之前,不论是光学望远镜还是射电望远镜都没能观测到它。后来它的位置在地球附近稳定了下来,我们的卫星才拍摄到了比较清晰的图像。”
画面中的图像又切换成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一团黑影出现在屏幕中央。随着距离拉近,那个物体的形状也慢慢显现出来:正多面体构成的头部连接着由细长的管状结构组成的尾部,形状不同的颗粒密集地分布在漆黑的表面上。这正是苏竹之前在投影中看到的形似噬菌体的东西。虽然整个图像是以地球为背景的,但相比之下,那个黑色的物体看起来却并不微小。
“这东西有多大?”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后,苏竹问道。
“头部直径接近九十千米,尾部有一百一十千米。不得不承认,大得不可思议。”组织者摇摇头,“这样近的距离,地球上的潮汐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吧……”
“可它到底是什么?”
“我们看到它的形状觉得有些熟悉,才把你请了过来。”组织者摊开双手,“你也算是古代病毒学家中的权威了,对这种事情一定比我们更清楚。你见过形状与此类似的噬菌体吗?”
“没有。我知道的噬菌体的形状都和这个物体有一定的差别。”苏竹肯定地回答道。
“既然你都这么说,那目前我们能够确定的就是,这是一个体积与小行星相近,形状与噬菌体相似的不明天体。”
“明明是一个很大的天体,却有着和噬菌体相似的形状。”苏竹感到不可思议,“这不会是一艘外星飞船吧?”
“有可能。或许是一艘探测器,或许只是某个外星种族的一个个体。”说罢,组织者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随后,其他人就开始讨论如何对这个物体展开观测,以及如何尝试跟它进行交流之类的问题了。黑色的天体飘浮在画面的左上方,地球的边缘则在右下角显现出来。苏竹出神地盯着这幅图像,感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
2
前往研究所的途中,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让苏竹放慢了脚步。察觉到身体的不适,他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药物,将几粒胶囊吞了下去。最近这种晕眩感越来越频繁,这表明体内的病毒正在不断扩大侵染的范围。虽然苏竹已经加大了药物剂量,却依然不能抑制病毒的繁殖。作为病毒学家,他很清楚病情继续发展会造成什么后果。可在更有效的药物研制成功之前,他什么也做不了。
在这个时代,感染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病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从二十一世纪中叶开始,几乎每隔几个星期就会出现一种新的致病细菌,由病毒引发的流行疾病也会在一年内爆发数次。到了七十年代,每年新出现的流行病毒种类就有近二十种,广泛传播的新型细菌更是达到了上百种。数量众多的新型病菌让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因此很多感染者都得不到根治。传统的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疾病继续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仍会不可避免地恶化。
引发这些疾病的不是自然界中的因素,而是人类研制的药物。自从抗生素被发现后,人类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人们希望通过药物彻底治愈疾病,却因为大量使用药物引发了更多的疾病。抗生素能够消灭普通的病菌,但同时也会筛选出少数抗药性更强的病菌个体。这些能抵抗药物作用的细菌在生存压力下会朝着抗药性更强的方向变异,从而产生出让普通药物失效的新型细菌。要对抗新的疾病只能研制新的药物,而这又会导致细菌的定向变异。新的抗生素不断被研发出来,新的细菌因此不断产生。对抗病毒的干扰素也起到了和抗生素相似的作用——因为干扰素的大量使用,病毒不但变异出了更强的抗药性,还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性。
七年前,甚至出现了一种由两类病毒结合而成的双生病毒。这两类病毒并非偶然聚集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双生病毒中的α病毒能迅速地扩张繁殖,在感染初期吸引干扰素催生出的抗病毒蛋白;而另一种β病毒则在这一时期翻译出多种结构复杂的酶,用来抵抗和分解抗病毒蛋白。如果这两种病毒不进行合作,α病毒只能在感染的初期活跃,之后很快就会被药物抑制,而β病毒则连成功侵染人体的机会都很少。但在形成共生关系之后,β病毒产生的一系列酶就使得干扰素很难发挥作用,两种病毒的复制也变得容易了很多。
苏竹所感染的正是这种难以治愈的双生病毒。由于它们对于以干扰素为基本成分的药物有着极强的抗性,生产出能够有效对抗这种病毒的药物非常困难。全国有上万家药物研制单位都在想方设法攻克这种疾病,而苏竹所在的研究所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因为双生病毒只能通过血液传播,所以苏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接触。为了增大治愈疾病的可能性,他决定亲自参与药物的研制,因此才进入了研究所。可病情的不断恶化却让他的身体变得虚弱,最终不得不放弃了高强度的研究工作。
糟糕的身体状态使他只能做一些针对原始病毒的理论性研究工作,于是苏竹便成了整个研究所最清闲的人。所以在收到那个奇怪的邀请后,研究所将无所事事的他派去参加会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适感消失后,苏竹才慢悠悠地走进研究所。课题组组长何橙玫仍然皱着眉头守在离心机前,实验员康升素则在搬运笨重的器材。
“实在对不起,小苏,我真的没有时间去参加那个会议。”何橙玫在看到苏竹后立刻说道,“现在有新的项目需要准备,研究方向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是什么样的项目?”苏竹的研究只与原始病毒有关,所以对研究所里的其他项目并不了解。
“我们的项目是在为一个长期计划进行准备。”何橙玫揉着太阳穴说道,“而这个长期计划就是之前一直在探讨的‘清毒计划’。”
“你是说那个彻底清除病毒的计划?”
“通过更换药物载体来提升作用效率也是有极限的。”何橙玫点点头,“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自我复制的系统来自动完成消灭病毒的工作。”
“现在就要进行吗?”这个消息让苏竹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次性消灭所有病毒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难道你还要为病毒着想?”康升素拍了拍苏竹的肩膀,“现在威胁你生命的正是病毒啊。不快点儿解决它们,我们就要没救了。”
“目前还不明确病毒消失会给整个生物圈带来什么影响,”苏竹有些激动地说,“而且那种能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在计划初期,我们只会消除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和变异率极高的病毒。”何橙玫说,“而且能够进行自组装的纳米机器也只能靠分解病毒来进行复制,并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只是理论上如此而已。”苏竹认真地反驳道,“你难道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构造的这种微型生物无法完全消灭病毒会发生什么?假如病毒因此开始更快地变异,我们该怎么办?事实上,我们之前也一直在做相似的事情,可我们越想彻底消除疾病,病菌的反抗就越猛烈。”
“小苏,这可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课题。”何橙玫显然有些厌烦了,“你所担心的那些事情,其他研究者应该也都考虑过,不要以为只有你看得到这些问题。况且现在的状况已经非常糟了,就算存在相应的风险,这个计划也有进行尝试的价值。对了,那个会议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看看报道就知道了。”苏竹对组长的态度很不满意,所以他不想进行解释,只是打开了挂在墙壁上的屏幕。
出现的节目正好在对观测站的发现进行报道。
“一个有两百千米长的噬菌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康升素的下巴几乎贴到了脖子上。
“地面的病毒已经够我们受的了,”何橙玫长长叹出一口气,“没想到天上也会有病毒来拜访我们。”
投票地址:http://app.askform.cn/8f6b91fb-da8d-48d0-89d3-881ced3a53df.aspx
后一篇:《蝙蝠侠大战超人》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