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自:i09
翻译:张文竹

罗宾逊解释说,他对火星地球化的想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于的三个假设都遭到了质疑和反驳:
1.火星上没有生命迹象。
2.没有足够我们生存需要的化合物。尤其是我们需要的大量的氮。
3.火星表面布满了高氯酸盐,这对人类来说是很高的毒性。我们可以用细菌来处理他们,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罗宾逊说道,“这是可能的,我们可以占领,居住于火星。但这肯定比我小说的描述要复杂很多。”相反,罗宾逊说“火星不能作为一个‘备用地球’,我们需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在地球上,如果我们有生存的需要设立一个最终的殖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终会完成。”
补充
《火星》(MARS)三部曲包括《红火星》(RED MARS)1992,《绿火星》(GREEN
MARS)1993,《蓝火星》(BLUE MARS)1995。
故事简介
《红火星》:
公元2026年,人类展开一项极具野心的太空移民计划--一支百人探险队大举登陆火星,希望将这个辽阔、荒凉、孤寂的星球改造成生机盎然的伊甸园。他们在火星轨道上设置超大型的反射镜,把光线折射到火星表面上,极冠上的黑尘便可吸收热能、溶解冰霜。深入火星地函的超深天井,释放出无从想象的巨大热能。在这壮观的背景前,巨大的变动隐然成形,竞争、爱情、友谊,旋起旋灭,纷然坠地。因为有许多人揭竿而起,为了恢复火星原有的面貌,不惜武力相向。然而在这浩大工程的背后,巨大的变动隐然形成,科学与政治、爱情与背叛、求生与发现、谋杀和革命,错综复杂地融于一炉。
《绿火星》:
自首批百人小组大举登陆火星以来已经过了一个世代,亘古以来人们印象中的红色星球已成过去。西元2062年那一场激昂但终究功败垂成的叛变,粗暴而彻底的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外貌。不过火星地球化的巨大工程才刚开始,隐藏其中的贪婪、腐败令人心惊。
百人小组成员经过那场战乱早已折损大半,其馀的也都四处逃散。他们之中部分人坚持火星应维持贫瘠、荒凉原始之美的理想,由诞生於火星的新生代传承下来。新一代领袖彼得、加清带领众人从事地下反抗运动,百人小组中幸存的玛雅、娜蒂雅以及萨克斯等人亦挺身而出,积极串连散沙似的反抗势力。昂扬热情,激烈竞逐以及忠诚友谊,在这宇宙背景下迸放燃烧,为了实现他们终极的目标--自由火星。紧张对立的情势持续升高,革命一触即发……
《蓝火星》:
公元2128年,火星解放了。他们推翻了地球的统治,避开了一触即发的内战,创立了全新的宪法与政府,名副其实的自由火星诞生了。在行政议会与全球环保法庭的治理下,火星展开一连串的建设,红火星已成往事,如今,这颗星球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甚至出现了蔚蓝的海水与天空,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然而,与此同时,地球经历了洪水肆虐,文艺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爆炸。移民、移民、再移民,从地球到火星、到整个太阳系。人口问题使地球与火星之间弥漫着一股紧张、危险的气氛,在这个超快速的黄金时代,人们不安地等待着崩溃的巨响……
原文:http://io9.com/kim-stanley-robinson-says-colonizing-mars-wont-be-as-ea-16913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