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泰晤士河(三)

(2014-06-16 16:39:38)
标签:

情感

旅游

伦敦

泰晤士河

谦谦君子

分类: 英伦札记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南岸回首遥望议会大厦

 

6月10日是个周二。这天的下午3点老公应邀参加为庆祝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8岁生日而在白金汉宫花园举办的皇室下午茶。因为名额有限,作为夫人的我无缘参加。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我决定上午开始用继续行走泰晤士河来作为补偿。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泰晤士河北岸遥望兰柏宫                                                              (此图片取自网络)

像前几次一样,我依然选择威斯敏斯特大桥作为起点,不过这次是从南岸向西逆流而上。行程是从南岸步行至阿尔伯特桥后再从北岸返抵威斯敏斯特桥。从威斯敏斯特桥至阿尔伯特桥,距离2.5英里,南北岸合计行程5英里(8公里多)。从威斯敏斯特桥逆水西行步行大约10分钟后遇到的第一座桥就是兰柏桥(Lambeth Bridge)。该桥以它南岸边的兰柏宫而得名。兰柏宫现在是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伦敦住所。当时,为了更接近朝廷、影响英国社会的政治生活,或不被政治生活边缘化,教会修建了这所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伦敦寓所。它见证了英国中世纪以来宗教改革的血腥演变。

 

行走泰晤士河(三)
国际海事组织的门厅雕塑

 

一过兰柏桥左手边的马路旁就是国际海事组织的大楼。大楼门厅的巨大铜雕和楼顶飘扬的联合国蓝色旗帜很远就能看到。继续前行即到Vauxhall 桥。该桥右边一座乳白和绿色相间的现代建筑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军情十六处(M16)的总部。整栋建筑物根据拉法第笼概念修建,具有良好的屏蔽保护功能。2000年曾遭一枚恐怖炸弹袭击,但几乎未造成任何损伤。从此处一直到切尔西桥,历史上一直是一片荒芜的滩涂,也曾经是伦敦人眼里“妖魔鬼怪”出没的地方。后来工业革命后,逐步成为北岸人舒适生活的保障和供应地。发电厂、污水排放厂等等至今仍留有痕迹。如今,特别是2000年5月肯.利文斯通当选大伦敦市首任民选市长后,积极推进泰晤士河南岸开发改造工程,崭新现代化的高层公寓开始出现在泰晤士河南岸。

 

行走泰晤士河(三)
远处依稀看得见的Battersea发电厂未来将被改造成酒店和大型购物娱乐中心

 


行走泰晤士河(三)
已经入住和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公寓为昔日的下层劳动者提供很好选择,但日渐攀升的房价又是一个巨大反讽

 

沿河走完2003年利文斯通开启命名的一段健行道后,泰晤士河健行道被发电厂附近巨大的建筑工地所阻拦,不得不转入街道。经过“新凯文特花卉市场”后大约步行半个小时才又回到泰晤士河边并到达切尔西桥。这段路程因为路边建筑工地的施工,加上街上行人较为混杂,一个人出行的我,尽管是艳阳高照,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害怕。甚至短暂把相机放进背包,以减少让人一眼看去像中国游客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像多年前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东南区的感觉。直到行至切尔西桥边的新建现代公寓“切尔西桥码头”,这种忐忑不安的感觉才逐步消逝。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南岸遥望北岸切尔西的维多利亚建筑

 

行走泰晤士河(三)
Battersea公园内的观音塔


在切尔西桥头虽然有点犹豫要不要继续按计划向阿尔伯特桥前行,此时已经是正午十二点左右。但最终还是选择进入Battersea Park公园沿河继续前行。这段路整个是在公园里沿岸行走,一度受惊的心情得以完全放松。公园里健身晒太阳的人没有北岸其他公园里那么多,但氛围几乎完全一样。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稍事休息后从阿尔伯特桥转回北岸。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Battersea公园远观阿尔伯特桥


 行走泰晤士河(三)
阿尔伯特桥是泰晤士河上仅存的两座原始桥梁之一。曾因不堪机动车辆负荷而被起意拆除,但因居民的反对得以保留。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阿尔伯特桥上西往上游Battersea桥

 

 

行走泰晤士河(三)
切尔西桥头北岸的告示:所有军队行至此桥必须解散慢行。(注,为何如此,尚不得知)

 

阿尔伯特桥是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其夫阿尔伯特亲王而修建(1873年8月开通)的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桥梁。其娟秀的桥身和蓝白相间的颜色,显得无比优雅和浪漫。从阿尔伯特桥进入北岸切尔西河岸街后,泰晤士河健行道变得宽阔易行。从地理位置上讲,阿尔伯特桥和切尔西桥是进入皇家住地南肯辛顿和切尔西自治镇的主要通道。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就住在肯辛顿宫。路两边高大浓郁的梧桐树和红砖色的维多利亚建筑相互映衬,马路上甚至专门辟出了单车骑行道。估计这跟本区域居住着很多伦敦雅皮士有关。继续前行,进入米尔班克(Millbank)后,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伦敦大学艺术学院为这一段行程增加亮点。

 

行走泰晤士河(三)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穹窿大厅

 

到达“泰特不列颠”后,已经行走三个小时的我实在有点累了。在美术馆的咖啡厅点了“馆制三明治”和英式红茶后慢慢享受。打开微信,正好有以前驻泰国时的年轻同事发来问候,于是开始了愉快的微聊。她随老公转馆到缅甸后一直赋闲在家。像她一样刚结婚不久就随任外派的年轻女孩很多。她们一般都是名校毕业,高学历并在国内有很好的职业。但为了爱情和婚姻,也为了丈夫的事业发展而放弃自我,追随夫君在世界各地漂泊。她们虽有足够的智慧和理性扮演好自己随任夫人的角色,但有时环境的影响或偶尔的挫折感会让他们片刻陷入寂寞和被边缘化的无奈感。

 

行走泰晤士河(三)
伦敦的政治心脏:议会广场

我十几年前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而跟随老公外派时,同样体验了这样寂寞和无奈感。即使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我已经逐步学会了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不能改变外在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适应外在环境。但偶尔还会.......。我经常告诉同样境况的年轻朋友:既来之则安之,活出随任夫人的风采并让这种生活开出美丽的花朵。其实,我更该感谢这些年轻朋友,是她们让我看到曾经的自我,并让今天的我活得更明白、更怡然自得。

 

行走泰晤士河(三)
彩旗飘扬为新议会会期的开始和夏季节日期的到来增添艳丽色彩

 

带着微笑和满足感离开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接近本次徒步旅行的终点威斯敏斯特大桥(议会广场)时,腿脚有些倦怠了,但心情却越发感觉清爽。当外交官随任夫人,不能干的事情很多,可以干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徒步旅行,比如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感受伦敦、感受周围的环境。


行走泰晤士河(三)
从不同的角度看伦敦,会有不同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