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躲过一劫 英拉政府起死回生

标签:
曼谷水灾英拉政府 |
分类: 第三只眼看泰国 |
上周因为家中淹水而没来上班的雇员,本周陆续回来上班。尽管为了9点钟以前赶到办公室,有的雇员(住在湄南河西岸)早上4点钟就要出门,先搭船后转地铁或公交车,而且办公楼所在的街道(曼谷北部)上穿防水靴的人多起来,但都是从曼谷其他淹水地区乘车来上班的人。我们住家所在的地区因为地处曼谷南部,并且是曼谷市政府竭力保护的重要商业区,却一直处于“望水欲穿”的境地。虽然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因为添加了比平时更多的消毒液的关系,正变得味道越来越重。即使涮牙都不得不使用经过过滤的“净水”。因为担心灾后瘟疫或蚊虫传播疟疾、登革热等,有的人家不得不把家中年幼的儿童送回中国。周日,到曼谷主要商业区逛了一圈。许多重要商业大厦的门前依然堆着半米多高的沙袋。一些临街的私人店铺更是干脆用砖石砌起了几十米的挡水墙。昔日人头攒动的购物中心,因为外来游客的减少和当地居民的外迁,诺大的商场显得有些空荡。为了吸引顾客,很多商品都在大打折扣。......。但是,政府当局已经宣布,曼谷淹水现象将在未来两周内得到缓解并逐步消弭。
回想起来,泰国总理英拉大概作梦也没想到,她上任后的第一个挑战竟是六十余年来仅见的大洪水。一个多月的时间下来,行进缓慢的洪水一步步进逼首都曼谷市中心,凸显出整个英拉政府在危机处理上的慌乱与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敌对政治团体伺机猛扯后腿,短视近利政客无视灾民痛苦犹自互相倾轧。对于英拉本人的批评也所在多有,甚至有不少已经沦为人身攻击,把她称作“Buffalo(笨蛋)”、“没头脑的芭比娃娃”......。 近来,泰国媒体甚至刊出报导,指称“为泰党”高层对英拉处理水灾问题很不满意,担心影响到整个“为泰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酝酿撤换英拉。不过,从各种角度来看,英拉在这场危机中尽管显露出在领导能力方面的弱点,甚至也有外界所批评的决断力不足的现象。但是,这些看来都不足以严重到威胁她的总理地位。她应该可以全身而退。
首先,这是场罕见的天灾,开始出现端倪之时,正是泰国新、旧任政府交接之际,再加上泰国雨季本来就会在各地酿成水灾,因此朝、野都未把它当回事。等到九月中旬水灾开始扩大、严重,英拉政府警觉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面对着排山倒海而来的洪水,唯一的作法也只剩下全力防堵、尽力疏导。无奈水量空前,也只有节节败退。另一方面,水灾开始时,英拉政府才刚接下政权一个月,实在很难把责任堆到她的头上。英拉本人也表示,“我上任的时候,水库就已经满了”。等到洪水在上月十八日攻陷曼谷上方巴吞他尼府,直到日前开始进入曼谷市区,英拉政府在这段时间里确实显得手忙脚乱。不断发出错误混乱的讯息,导致人心惶惶。更加上洪水又毫不留情,几乎让所有中央“水灾救难中心”的灾情预测都破功,沦陷区愈来愈靠近曼谷市中心。
然而与此同时,大家也看到属于对立政党“民主党”籍的曼谷市长素孔攀对中央救灾步骤的阳奉阴违。也就是在这种氛围里,英拉反而悄悄地转换为“受害者”。乃至于许多对她做出批评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真心诚意努力救灾,只是面对着不熟悉的官僚系统操作,以及那些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的政客,显得充满无力感。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英拉之所以可以当选总理,并不是她本身的能力有多强,经验有多丰富,而是因为她是前总理戴克辛的妹妹,因此对她在执政能力或危机处理上,并没有过高的期望。 而她在此次的危机中,表现得其实已经差强人意了,至少在整个政府的混乱、失措表现中,颖拉还维持着坚定、坚忍的形象,起了一定稳定人心的作用。对于政府救灾方面所受的批评,她也默默概括承受,并不诿过推责,更没让中央政府与曼谷市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化。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事件中,她应该已经切身体会到政治的诡谲,从实践中学习到很难得的经验教训。因此,相信从洪水中走出的英拉,将会是一位更坚强的领导者。泰国人民也会因此更珍惜来之不易民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