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日本的强震、海啸、核爆炸......一连串让人揪心的灾难通过各种媒体每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接连发生的福山核电厂几个机组相继爆炸事件更是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思索中国大陆核能利用安全问题。
我们的核能项目上马时既没有进行民众参与辩论(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的论证过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及管理实施,也极少向我们普通民众公开。日本此次地震引发核爆炸,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平时几乎不关心(关心也没渠道)核能建设(何止是核能建设一项)的人在内心询问,我们的核能项目安全吗?运作过程如何?有健全的危机处理预案吗?一旦发生意外,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这两天来不断在网上搜索相关新闻和报道。但并没有得到更满意的答案。下面这篇报道,虽然没有完全解除自己的疑虑(至少我们的相关部门已经在检讨),但希望今后会有更透明的信息让我们能够对此有所了解。
日本核災 中国反思核安及發展
由強震、海嘯引起的日本福島核電廠氫氣爆炸與核洩漏災難,引發中國大陸對當前正快馬加鞭發展核電產業的省思,以及要求加強運行中核電廠安全的呼聲。
大陸第一個核電機組自1991年運行供電,至今不到20年,目前運行的核電廠有6座、共11台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910萬千瓦。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統計,中國在建的20個機組,占全球在建機組的近4成。
平日維護須落實
《第一財經日報》採訪中國核能動力學會經濟專業委員會前主任溫鴻鈞,他認為目前大陸核電發展面臨兩大安全隱憂。一是大陸核電站已建設非常多,已投運的裝機容量有1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的裝機容量有3000萬千瓦,到2020年預計將有7000萬至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投運。在大規模建設下,核電行業人士對核安全的重視可能鬆懈,以為新技術有保障,就不按規範運作而造成危險。
溫鴻鈞指出,另一個隱憂是當前大陸核電建設的急躁情緒,急於求成的心理可能造成建設中的核電站施工品質未達標準,造成安全疑慮。
他說,以此次日本地震中受損最大的福島核電站為例,如果該核電站的應急柴油發電機不失效,就不會出現安全問題。這些應急柴油發電機平時的確很少用到,但出現緊急事故時卻需要馬上啟動,這就需要平時注意維護和保障。因此,福島核電站在嚴格、全面的安全管理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安全運營不能光靠核電站本身的設計。
三級管理須銜接
敢言著稱的財新網亦發表記者評論,直指福島事故的最慘痛教訓,在於沒想到的極端情況變成了必須面對的現實。過去20年來,大陸雖未出現任何導致放射性外洩的安全事故,但必須注意地方政府的核電衝動、國家核電發展的整體規畫、核電站的退役、核安全訊息的公開,以及監管、經營與建設三者的銜接配合,尤其部分核電站的保養維護存在操作不符規範現象,與國外技術合作部分也在個別項目出現銜接不好的情況。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大陸環保部核安全與環境專家委員曲靜原之前在《中國改革》雜誌撰文稱,在正常運行情況下,核電廠對周圍公眾的輻射影響微乎其微,但如何有效控制核電廠規畫限制區中人口密度,使之不會妨礙應急防護措施的有效實施,是大陸核電廠面臨的一個挑戰。
曲靜原指出,大陸的核應急工作實施國家、省市自治區和核電廠三級管理體制,在核電廠運行之後,應該要以一定的時間頻度進行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習,以發現應急準備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並且要大力加強核安全文化的建設,全面提高核安全相關人員的核安全文化素養。
东京街头的日式芭蕾
摄于东京浅草公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