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战时,北非就是盟国和轴心国的战场,而利比亚和埃及就是战场的中心。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是西方盟国对德地面战役的主战场,也是鼎鼎大名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和蒙哥马利元帅一展身手的舞台。在美国参战之后,丘吉尔曾亲自和罗斯福表示,通往柏林的路是从北非开始,因此说服了罗斯福在1942年把主要资源投入登陆北非的「火炬作战」,这是二次世界大战盟国作的最大战略性决策之一。究竟一片沙漠的北非有什么重要性呢?
曾改变二战进程
北非之所以迈入二次大战和她的统治者有关。20世纪前,利比亚是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但在义土战争后变成意大利的战利品,
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为借口,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进驻的黎波里,但却遭拒绝,于是在次日向土宣战,其后土耳其战败,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条约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的领土,这个殖民地。1934年,墨索里尼采用了1800多年前罗马帝国君主戴克里先沿用的名字「利比亚」,将义属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殖民地合并为「利比亚」殖民地。它就是今天的利比亚。
二次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防止轴心国的意大利以利比亚为基地威胁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派军在北非大破意大利军,意大利向德国求援,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德军3个师抵达今天的利比亚协助意大利抵挡英军,从此北非成为盟国和轴心国的主要战场。因为北非若遭德国占领,英国将可能失去苏伊士运河,大英帝国将被切为两半,更可能掀起阿拉伯世界全面的反殖民运动。因此英国竭尽了一切力量投入北非战场,并且以北非战场作为英国在这场大战中作为大国抗击轴心的筹码,周旋于美苏之间,最后在美国全力支持下登陆北非,终结了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殖民,也改变了二次大战的进程。
利比亚战场虽牵制的轴心国军队远不如东线,但由于涉及英国的命脉苏伊士运河,同时夺回北非就是敲掉意大利,敲掉意大利就是夺回地中海,对盟国的政略战略以及削弱轴心国的士气,都有巨大的作用。英国在北非的胜利对于压制阿拉伯世界的反殖民浪潮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是英国当时在北非战场的胜败攸关帝国的荣誉,北非之胜让英国得以确保美苏以外的第三强地位,影响一直延续到战后。
具决定性的影响
今天利比亚的革命和埃及与突尼西亚相比,更具有决定性。首先利比亚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成员,埃及和突尼西亚都不是,作为石油输出国的好处就是有一定财富分润国内贫民,实际上利国国民所得也高于埃及和突尼西亚,另外埃及和突尼西亚都是共和国,有一定的立宪政府和共和体制,也有举办选举,但利比亚无反对党,也无形式上体制容许的反对力量。因此利比亚的倾覆,对于其它石油输出国家和非共和国的阿拉伯国家特别具有影响。
如果形势这么「优越」的利比亚都会完蛋,其它国情更类似,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又非共和制的海湾国家又焉能幸免?对西方而言,今天的利比亚和70年前相比也一样重要。她一样涉及西方的石油利益和重要运输孔道,西方民主在这里的胜利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也不会小,因为极可能波及其它海湾国家。同时对于东亚崛起的所谓「中国模式」更具有莫大的牵制效果,原因如何自不必细表,就像当年北非战胜挽回了英国以致于西方盟国的荣光一样。
同一个利比亚,同样的历史结。
(作者张国城为台北医学大学助理教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