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安静、耐心的聆听者

标签:
聆听亲情母爱谦谦君子杂谈 |
最近不经意地发现当一个安静、耐心的聆听者,还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每个人都想当主角、当主宰者的今天,尤其显得难得。你得压抑住知而不言的冲动,也得控制住烦而不厌的情绪。
就像曾经在一篇博客中提到的,母亲已经快77岁了,虽然五、六年前不幸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前后失去丈夫和儿子两个至亲,但老人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伤痛中走出,并要求我们也尽可能“忘记”已经逝去的人,而把精力放在活着的人身上:活出你们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面,就是对父亲和哥哥(对姐姐来说是弟弟)最好的纪念。母亲经常这样提醒我们姐妹。
常年在外,无法经常陪伴老人,这次回国是近十年来在国内呆的时间最久的一次。因此,把母亲接来同住,既可以尽孝心,减少老人独自在家的寂寞,也可让我的恻隐之心廖感安慰。但是,也许是习惯了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也许是这几年接受了过多所谓美国人的生活观念,相隔这么多年以后(儿子小时候,每当我们夫妇外派执行任务,父母总是自告奋勇、义不容辞地由老家赶来南方给我们带孩子,此时想来有些泣嘘),我自己再过几年也要到当年父母的年龄了,起初还真有些不适应。
母亲每日看报纸、看电视,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了如指掌、耳熟能详。有时比我们这些专业追踪国际关系的人都信息及时、广泛。带上母亲与朋友一起吃饭,或朋友到家中做客,谈起任何话题,母亲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很多人惊讶并印象深刻。可是,当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家、我成了她唯一的听众时,她的侃侃而谈、她的说古道今,有时便变得不那么容易使我耐得住性子。特别是在吃饭时,看着母亲兴致勃勃的样子,自己实在不忍心打断她。脸上堆着笑脸的我,忍不住思讨:几十年后的自己会不会也这样呢?
丈夫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虽然别人夸你是Warkling Dictionary(活字典),但并不意味着希望每次都是由你给出正确答案。有时,静静地聆听,比滔滔不绝地演讲更受欢迎。
与母亲相处的这段日子,我终于领悟了静静聆听的伟大与难得。虽然,母亲的“唠叨”并非职场、社交中的“显摆”,只是表达老人一种对子女的信任与关爱,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眷恋,更确切说只是一种渴望交流与排除寂寞的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而已。
静静地聆听、耐心地等待,曾经的美好时光就镌刻在生命中每一个不可更改的轮回里。